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品质教育

2013-04-12 00:00:00王也彤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很多青少年因为成长环境、教育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意志薄弱、依赖性强、情绪多变、自控能力差等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已经使一些心理问题演变成了社会影响极差的社会问题。因此,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品质教育,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因材施教;品德教育;逆反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空前的丰富。在青少年中,积极向上、好学上进是主流,但也毋庸置疑,也有很多青少年因为成长环境教育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意志薄弱、依赖性强、情绪多变、自控能力差等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已经使这些心理问题演变成为社会影响极差的社会问题。如:散漫成性、惹是生非、打架骂人、好斗成瘾、小偷小摸,还有的青少年因为一些小事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这些现象,都与青少年的心理品质教育息息相关。因此,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品质教育,这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心理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对双困生更不能歧视,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激励的方法,启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不能形同虚设,名不符其实,或者虎头蛇尾。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给学生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正确对待心理烦恼。通过广播、专题讲座、板报、橱窗、报刊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并且要请专职教师负责解决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帮助。比如,学习马虎的,重在培养其认真谨慎的学习态度;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免疫力差、常重复犯错误、心理自卑的,应及时给予教育和帮助关怀,以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易骄傲自满的,应时时处处培养他们谦虚谨慎的品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吃苦耐劳、为社会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中增强耐挫折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

家庭是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最关心孩子成长的应该是父母,父母要和学校积极配合,搞好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孩子出现早恋现象时,不要责怪,更不能以打骂代替教育,以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定出措施,给孩子一些领悟和调整的时间。工作之余,要和孩子交朋友,多谈谈心,在谈心中发现问题,以平和平等的态度,积极解决问题。

社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堂,是教育青少年成长的基础保证。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品质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特别要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净化文化市场,抵制黄赌毒的侵蚀,确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