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代在变,学生在变,班主任的管理模式也应该随之变化!通过切身的工作经历,浅谈班主任对学生的“严如父”与“慈如母”的理解。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中小学生;严爱
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所有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在班主任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工作岗位上,部分教师要么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要么则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经过多年的工作,我总结出一个道理——慈中有严、严中渗慈。这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探讨的问题。
下面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为例阐述说明:
初中生处于青年初期,年龄范围在14~18岁,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处于未成年和成年现状之间。在这一时期,他们心理上具有较强的抗争性,反感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排斥教师对自己过多的关心和照顾,甚至感到厌烦、苦恼,有的甚至表现出抗议的态度。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的因素起着导火索的作用,其中关键是内部力场的张力。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方式
目前,不完全统计班主任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
1.情况一:严如父
在新课改面前,严如父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关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这是因为有一些班主任认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学生的爱。但成长中的学生不是军人,无限度的服从并不是他们的天职。显然,这种爱很难被大部分学生理解、认同和接受。
2.情况二:慈如母
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给学生自己发挥与锻炼的机会。以至于自己非常辛苦,学生却往往报之以腻烦与不理解,认为老师多管闲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类型的班主任都是“出力不讨好”。
3.情况三:外冷内热
班主任的确很爱学生,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外冷内热。就是像“防烫水杯”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为了凸显老师的尊严与威信,自认“无威而不信”,常常一脸严肃,让学生觉得不近人情,结果往往使师生情感难以交流,学生对此类班主任也多是“敬而远之”。
4.情况四:两极分化
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学困生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对待学困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嫌贫爱富”的行为,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作为班主任,往往会倾向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一碗水很难端平,认为学习优秀的学生的错误是偶尔为之,常常会原谅;而别的同学会认为老师偏心,自己只要学习不好,做什么都没用。无形当中,既纵容了好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也埋没了学困生的诸多优点。
二、班主任的“爱”
作为职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在内容上表现为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班级与学校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有时班主任的一句话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分量。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灵受到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教师好心的“严厉”却给自己塑造了一个仇人,一个社会不安的因素,可悲可叹!
三、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笑笑,失去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便无法形成。
综上所述,我认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就应爱字当头,严在其中,严要合理,爱要真诚,对学生不但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严慈相济,宽严适度,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 海南省东方市港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