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课流光溢彩

2013-04-12 00:00:00贾淑霞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白老师教授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书本和资料这些死物,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或者是植物,特别是具有感性特质的美术学科,是需要每一个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明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

关键词:创造性;双向作用;美术课

美术在中学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塑造良好的性格。在中学这个特殊的阶段,是青少年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用艺术的角度引导学生去看这个世界是流光溢彩的,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学会用艺术独特的创造性去讲课,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实教学中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决定的。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白老师教授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书本和资料这些死物,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或者是植物,特别是具有感性特质的美术学科,是需要每一个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明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禀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美术有自己的看法,随着心境的不同有着不一样的感想,这时就要求老师有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去教授学生,不是千篇一律地死板地去上课,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找出尽量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这就是在我的美术课堂中不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讲或者是画,是需要学生配合我,在需要交流讲课的时候他们会回应我,在需要画画的时候他们会听老师的安排进行画画,而不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美术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如果他们不根据我的要求去做的话那么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在教学中,老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就会有他们各自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就必然会使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情境变得异常复杂和多变,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在青春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当然这虽然是教学任务的一个大的难题,但是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去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学生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老师要明白这种创造性主要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和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学生。在我的美术教学中,我会尽量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要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对风景或者人物,对中国风或者西洋风有着不同的感受和兴趣,这时我会要求他们把自己想画的画出来就好,不是硬性要求他们画哪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针对学生集体的特点,而且要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要有创造性,懂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在教学中“一刀切”、“一锅煮”,就必然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成果。

教师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处理和选择上虽然有教育原则可循,但是教育没有死框框,教师如果能充分挥发教学的创造性去处理教学活动中复杂多变的情况,教学活动一定会流光溢彩。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杨集乡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