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2013-04-12 00:00:00程平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思想品德学科开卷考试,学生与家长不重视,教师主观上轻视教学,思想品德课“活”不起来,从端正教师及学生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生活、相信学生的能力、搭建沟通的平台这几方面努力可以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18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经历了中考制度由闭卷到开卷,教材内容由社会发展简史到法律建设常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乐学到厌学,授课方式由一支笔一张口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我的课堂也起起落落。

开卷考试意味着翻书找答案,翻书意味着学习很“轻松”, “轻松”学习意味着不需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不互动思想品德课自然就“活”不起来。

要让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活”起来,结合我的学习及教学实际,我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端正教师的态度,做好育人的职责

家长和学生的观念中思想品德课是副科,家长、学校都在重点抓数学、语文、英语三大主科学习,无论是主科还是副科,是否被学校家长重视,我们的课堂都要同样精彩。在国培学习中康利老师讲的一个事例我很受感动。他说:“一个家长到某个学校要见该校的一位思想品德老师,校长很害怕,以为老师闯什么祸了,家长说,通过你们思想品德学科的成长手册,我了解到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现在给我们的孩子这么有意义的东西,思想品德课太有意义了,思想品德课老师太伟大了。我们的付出能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做好主角

我们的课堂,教师只是引导作用,而真正的主角是学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互动,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活”起来。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我认为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正视开卷考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开卷考试并不是简单的翻书找答案,开卷考试更注重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所以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查。如,漫画分析和实践探究题的启示类问题:解决该类问题的建议,学生正确的做法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求学生不仅要把知识学会,还要学活。实际上,开卷考试相对来说更增加了难度,如果我们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考试时靠抄书、抄资料,成绩一定不理想。所以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

2.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在导课上下功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新颖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课的: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端午节的图片,追问端午节的来历,接着我向学生讲述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故事,一个在中国沿袭2000多年的传统节日竟然被韩国申遗成功,成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故事对学生是很大震动,本课的基调奠定了,很多学生为自己了解的中华文化形式少而惭愧,他们很自然地要了解更多的中华文化,青少年如何去传承让这朵世界文化大花园的奇葩,使其绚丽多姿。

3.关注学生生活,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情境

教学情境设计以学生身边事例或者是当前的时政热点为来源,这样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例如,我在教学“民族精神作用”时,我引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吉林洪涝灾害的一些数字及事例,让学生在这些鲜活的数字和事例中感受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相信学生的能力,搭建沟通的平台

我校先后学习了杜郎口和盘锦教学经验,教师运用导学案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中也初步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按成绩均分4人一组,又把淘气学生分开,实验以来,班级纪律明显好转,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更可喜的是,班里多了很多“小老师”,这些“小老师”在合作学习中既帮助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又减轻了我的负担。

参考文献:

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2.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太山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