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3-04-12 00:00:00王志芬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初中阶段,地理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学习之中,它作为一门科学性、方向性等都极强的偏理科的学科,和其他的学科知识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地理学科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地图、地球仪等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还要清楚地明白地理环境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不仅仅是地图上显示的那样由几个不同颜色的形状拼合而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环境是错综复杂的,不同的地理事物属性不同、分布不同,如果地理学习离开了地图,那么就无法确定一些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初中生往往对地图不重视,这就导致了许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非常难理解,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学不好地理最关键的因素。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详细、周密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一、关于空间思维能力

什么是空间思维能力?总体来说,空间思维能力是想象力的一个分支,也就是人们通过想象将很多事物在头脑中产生出虚拟的思维定位,而这个过程便称之为空间思维过程。通常情况下,影响空间思维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学生本身具有的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思维能力;第二种是学生在产生联想和想象之前本身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形成的空间概念;最后一种是那些即将被定位的事物本质属性中的时空特点。所以,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总之,空间思维能力不宜进行快速培养,仍需要按部就班。

对于那些十二、三岁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所能认识、理解的空间一般都是以地理事物为主,通俗来讲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宇宙、大气、海洋、陆地这四种环境。由于地理学本身的空间思维就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很难理解也实属正常,但是又因为近几年的中考、高考以考查空间思维能力为主,那么就不得不迫使教师对学生进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工程是庞大的,它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通过课堂或者活动将空间思维能力的理念一步步地灌输给学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对事物的区分能力、将地理事物进行联系的能力、实践能力等,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清晰、准确、科学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措施

1.培养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

空间思维能力从何而来,首先要从识图做起!在教这些学生识图之前一定要先告诉他们识图的基本规律,一开始便要让他们懂得在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常识,接着要求他们熟练、准确掌握地图图例中各种地理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一开始可以用

中国地图当作例子,让学生准确、详细地掌握各种地形的颜色和城市、铁路、河流的符号,接下来还要找出并辨识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的形状、走向。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方位感,又使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进行了解,这样的做法不仅仅培养了能力,同时还为接下来的地理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2.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地图册

地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教学挂图的使用,它是帮助学生树立

空间思维能力的一个工具。在第一堂地理课上,教师便向学生传递“左边放地图,右边放课本”的理念,地理教学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教学挂图,这些挂图大小不一且功用各异,但都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掌握各种地理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接下来举个例子进行证明,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会讲到西亚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教师可通过向学生展示西亚所处气压带位置的相关地图的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立体地推理出西亚气候干燥的种种原因,如果缺少了这幅挂图,学生在理解起来便会感觉到十分困难和抽象。通过展示教学挂图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绘制板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地理课堂上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地理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绘出各式各样的地图,由于传统的教师给学生指地图的方式已经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了,所以就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便是边画边讲,既形象生动又立体可感,由此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具体的实施措施便是: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把复杂多样的地理事物进行分层突出,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说,在进行东北三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把东北三省的轮廓描画出来,接下来便可画出东三省的河流、山脉、平原,以此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东北三省呈现的半环形的结构,然后教师可以用彩色的粉笔画出本地区的矿产符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在此地图上把主要的交通枢纽用“丁字形”的铁路干线进行串联。一系列的工程完成之后,一幅完整的东北三省的地形、矿产、交通地图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样的做法既可以显示出教师的地理素养和水平,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让学生动手画图,参与其中

地理教师在上面边讲边画,学生在下面边看边听边画三者结合,这样会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就是同时让两个班级的教师都讲交通干线这堂课,其中一个教师边讲边画,然后让学生进行看图识记,而另一个教师则是讲一条线路画一条线路,同时还要求学生也进行动手画图活动,而后便对这两个班级进行验收,结果是第二种方法教育出的学生在时隔很长时间

之后仍能将这些线路完整地描绘出来,二者的教学效果对比十分明显。这也就充分证明了让学生动手画图,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效果极佳。

5.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要想使这些学生具有较高的空间思维能力,就必须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它们是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观察是获得地理信息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接下来便详细描述一下如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要培养想象力和观察力,首先就要为这些学生创造观察的条件和空间;其次便要认真地告诉这些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分辨主次、分类别观察

等。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是影响空间思维能力最重要的因素,观察能力不强便不会产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培养中,一定要把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拆分,一步步地培养,这是最为理想的培养方式,同时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具有普遍的使用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各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灌输再多也无济于事。教师在进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地理学习需求、地理学习的兴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一个步骤,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能力,所以就需要以想象力、观察力、感知力等的培养为基础,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才会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讨论、实践,只有地理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变才能够更适宜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房晓飞.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在地理高考试题分析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常珊珊.基于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王学群,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D].徐州第五中学,2002.

[4]周春梅,基于“空间定位”的GIS教学软件开发及应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刘贺.运用地理学案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