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识字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识字习惯,发展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识字教学应从课堂延伸出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小学阶段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关键词:人文性;生活识字;书写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将直接关系到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然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不够扎实的。
一、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把识字教学的目标定位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运用所学的生字,一味地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识字教学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识字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良好的识字习惯,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价值和人文
精神。
(二)重课堂,轻生活
识字在传统教学中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所习得的生字,把识字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中,把识字的空间局限在课堂上,限制了学生识字的热情。识字教学应从课堂延伸出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处处有语文、处处有课堂,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三)重识记,轻书写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把写字这个环节安排为随机环节,课堂上有时间就写,没有时间就课外再写。其实,学生当堂写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光说不写或过后再写,容易形成字形“消化不良”。
二、让低年级识字教学得到有效落实的思考
(一)关注人文性
1.在溯源文化中识字
汉字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每个汉字都有着优美动听的故事,每个方块字都展现着奇妙多姿的形象之美。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追溯汉字悠久的演化史,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汉字的知识,了解祖先在造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对先人的敬佩,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例如,一年级上册《冰花》一课,教学“看见”一词时,读准“见”是一个三拼音节。
出示:甲骨文■ 小篆■ 楷体■
教师相机讲解:甲骨文中的“见”是由一个人和一只眼睛组成的,在小篆中的“见”是由“目”和“人”组成的,最后演变到现在的“见”。理解“见”就是“用眼睛去看”的意思。
2.在看图说话中识字
教师借助图片展示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5》一课,教学“桃子、梅子、西瓜”时,教师先出示课文中的水果图片,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接着出示夏天其他水果的图片,学生说话:夏天的水果真多呀,我喜欢吃的水果有 、
和 。最后出示课文中全家人吃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这些美味的水果,多开心呀!你会把水果先给谁吃呢?为什么?在看图说话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词语,再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在讲述故事中识字
教师通过讲故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6》一课,教学“牵牛、织女、北斗星”时,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边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动情地给学生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是小丁丁,你记住爷爷说的话了吗?爷爷是为了告诉自己的小孙子生活的道理:勤劳的人一定会拥有最真挚的爱情。同样,这些生活的道理,也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里。
(二)关注生活识字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学生尽快地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世界,以吸收各种信息,拓展想象和思维空间。
1.校园环境识字
我们的校园有标语、路牌、展板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识字教学的学习资源。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识字的资源,巩固识字的同时,拓展识字量。例如:(1)认识我们的学校:带领学生认识学校,让学生在观察与发现中识字,“向善楼”“向上楼”“艺韵楼”“稻香楼”等很多生字,学生不但认识了它们,还了解了这些文字所代表的含义。(2)认识同学的姓名。开学初,每个学生用A4纸写了一份个人介绍,里面既有个人的照片,还有每个人的名字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我把这些个人介绍都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命名为“我的新朋友”。这样,学生既认识了新朋友,还认识了大量生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动画片识字
学生最爱看动画片了,学生对动画片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及相关内容如数家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动画片有关的字,学生兴趣高涨。例如,小朋友最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可以相机识记里面主人公的名字——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和小灰灰等。
3.动手识字
动手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喜欢的生活方式之一。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食品、饮料的包装,电视上的广告,还有各种报纸、杂志的刊头等,这些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材料。学生把收集起来的资料,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收集、整理、编排,正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举办“水果超市”“秋天的田野”“动物运动会”等识字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收集有关材料,并交流收获,让学生在模拟创设情境中,愉悦地识字。
三、关注写字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小学阶段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字规律,有扶有放地指导书写。例如,一年级下册《识字6》一课,教学独体字“丁、斗、女”,强调写好独体字有诀窍,就是抓住关键笔画写到位。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三个字里面有一个共同的笔画——长横。长横关系到一个字的端正和平稳。复习长横的写法——起笔稍顿,行笔轻快,收笔再顿一顿,方向左边低右边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的长横位置不一样。丁,长横在横中线上方起笔,比较平稳。斗,先写两点,长横在横中线下方,微微上斜,最后写悬针竖。女,长横在横中线上。像教师这样控制长横的长短、方向和位置,能帮助你写好这三个独体字。教师写完后,请学生认真把这三个字写一写,先看字帖,写完一个后再和字帖对照。学生评价后,继续写生字,要求一看二写三对照,抓住关键笔画写到位,一个要比一个好。
参考文献:
[1]黄亢美.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2]方利春.动手识字趣味浓.小学语文教师,2011(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