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久以来,英语作业设计形式单一,没有切实发挥出作业应有的功能,缺乏有效性。为此通过实践探索和“作业备案制”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实践;作业备案制
自我校市级课题——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立项以来,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形成适合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高效课堂。而作为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是达成课程目标,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
然而在我们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反映出长久以来我们的英语作业设计没有切实发挥出作业应有的功能,缺乏有效性,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作业重复繁多,形式单一,多数英语老师布置作业时以读、背、抄、写等机械性作业为主;作业没有选择性,缺乏层次,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策略;作业侧重记忆,缺乏运用,忽视了学生的口头交际功能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注重作业类型多样性、趣味性
根据作业的要求,我们把作业分为了识记性作业、巩固性作业、运用性作业和交际性作业。从作业完成形式来讲,除个人作业以外,还可以布置合作作业。从作业完成场合来讲,除课后作业外,还可以布置课中练习。从作业完成的时间来讲,除当天作业外,还可以布置长时段作业。明确了这些分类后,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注意了各种作业类型的相互结合和合理调配,如口头笔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当日作业与长时段作业相结合等等。而且我们在作业设计时注重作业的“质”,精选或设计数量适当、难度相当,具有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的作业。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学生对事物的体验和兴趣各不相同,而且学习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新课程也特别强调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作业超市”“星级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作业层次中做自由选择,这样就让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
三、加强英语作业的实践性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运用。新课程作业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尝试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围绕教学要求,拓展视野,从听说、玩演、视听等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出发来设计各种作业。我们布置的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英语对话表演、课本剧表演、调查采访、同伴交流信息,还包括完全真实性地用英语打电话,和朋友用英语邮件进行交流等。
四、作业要及时批改反馈,评价要多元化
作业只有经过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实践中,除了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外,我们还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把作业的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
1.作业备案的内容
作业备案由年级组的作业库和教师个人的作业备案单两部分组成。作业库是每个单元的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设计建议,是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研讨并设计的有特色的作业范例,并按照教学进度提前两周上传群共享并备案,以供老师们参考和教导处的监督管理。作业备案单是由每位教师在研究了备课组制定的作业库,研究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后制定每天的基础作业、分层作业,从而完成的作业备案。
2.“作业备案制”的操作方法
教师每天填写当天作业单,将作业内容及预测完成的时间(表格式)进行登记,汇报给本年级教研组长,教研组长进行审核、把关、调整,审批同意再执行。每星期各年级教研组长将作业单上传教导处,由教导处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再次监督,关注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监督作业的效能,给老师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备案。平时教导处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教师、教研组长沟通。
通过一系列实践,我校逐渐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路子,从而减少机械的、重复的和低效的作业,优化作业效能。今后我们还会依托我们的课题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继续通过“作业备案制”的实施,严把作业的质量关,切实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保证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安徽省马鞍山市四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