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智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3-04-12 00:00:00周兴露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启智学校把语文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把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语文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技能的培训,而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让学生学懂知识。

关键词:启智;语文教学;地方特色

随着启智学校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教学逐渐向着“实用性、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如何把语文课程教学融入到启智学校学生的生活当中,成了每一位启智学校语文教师所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当把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的主题,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把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技能需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出“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教学指导思想。因此,教师应当选择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通过在启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对启智学校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自身分析和总结,阐述如下。

一、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技能的培训,而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让学生学懂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课本上的知识过难且脱离了生活实际,学到的“知识”不能在生活中得到实际应用。为提高启智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应把语文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每天会接触新的东西,只讲述给学生不如让学生亲自去生活中体会。而且学校有一些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他们不可能认认真真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玩。而玩就属于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的时候学习语文知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把语文教学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生活当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学生的生活。虽然说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启智学校的学生并不同于普通小学的学生,他们往往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也有着自己的接受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让认真观察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分析他们的思维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接受方式寻找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其次就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为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实际生活场景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把地方特色融入语文教学

在启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对一些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很难进行普通话教学,教师常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绞尽脑汁却没有任何收获。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教学没有突破口,一些学校普通话表达困难的学生往往能够熟练把握方言。比如一些结巴的学生说话有困难,但他们却对熟悉的地方儿歌达到“熟背”的程度。有的教师也做过相关的试验,发现对一些有语言障碍的学生进行方言教学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地方特色方面找突破口,寻找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新方法。

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利用本地的资源特色,帮助学生获得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学生在生活当中一直接触着地方性特色,采用地方性特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但地方特色并不是只局限于方言方面,一些地方特产和风俗习惯也能促进学生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寻找适合教学的地方特色,把这些地方特色融入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造一个低起点的学习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促进启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对知识没有陌生感,拉近生活和知识的距离,是最高的语文教学境界。一名优秀教师,特别是从事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应该把视野放在地方特色上,利用地方性的资源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特殊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语文教学而言,即是教学也是教授德育的途径。这些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生活的管理者。尤其是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教学和管理任务都是浩繁复杂的,对于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来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艰巨的。所以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教学精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对于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争取一个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晴漪.谈地方特色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百花园地,2012(01).

[2]张慧.体验式教学:让培智学校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现代特殊教育,2011(01).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启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