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

2013-04-12 00:00:00李义君
新课程·上旬 2013年9期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为新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新课程理念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技术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被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幼儿园教学质量、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新的课程教育理论在近几年开始涌现出来。随着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日益让每位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与此同时,伴随着新课程的运行,与其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念也正在不断地形成、建立和完善之中。很多教师在分析了新老课程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后,都普遍认为现出台的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在目标上具有全面性,在课程的内容上具有全息性,在课程的结构和实施上具有人性化的特征,非常能够体现时代的要求和满足培养符合现代人才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分析,近乎有30%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会在实际操作中有所改善和提高。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教师教育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中,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形成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的必要前提。我国自1985年以来,就开始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学历提升和培训,虽然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有所提高,但是学历的达标并不代表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原本就学历偏低,文化素养也远远达不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对其提出的各种要求。于是这些教师在时代的高压下,就利用了一些不合规则的方法来取得学历的合格率,而往往这样做并不能从实质上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素养,根本不能从综合素质上为其自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尽管很多的教师学历和专业能力都有所提高,但是教育部门往往忽略了教师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他们不能充分领悟出新课程真正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还是一如既往地、单向地把知识灌输给幼儿,可谓照本宣科,教学方法死板,不灵活,很少具有创新意识。一些教师不愿接受教育的新改革,总是习惯用统一的模式来教育幼儿,他们排斥创新,排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还是习惯于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评价。由此看出,由于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2.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隐患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影响着幼儿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将对幼儿人格素质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分析,我国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教师,不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喜欢孩子才当教师的,他们仅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并且还常常因为国家对教师的待遇不高而满腹怨言。他们把教书更多地看作是“混日子”,每天在匆匆地上完规定的课程外,剩下的时间一般都会做些小生意,还有些教师会利用自己教师的身份向家长兜售一些商品。这一类教师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不足,教学思想也不端正,只是关注幼儿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也制约着一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的课程将会催生新的理念。21世纪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已经不容迟疑。新课程的改革虽然在各大校园已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但似乎并未彻底深入课堂实践,很多的学校和教师只是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无法根除多年以来长久扎根在自己思想领域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学工作中仍是只重视幼儿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考试的成绩,而轻视了幼儿的健康、德育,更忽视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有很多的教师感悟到了新课程中一些简单的教育理念的更新,意识到要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单向传授知识的形式仍占多数。教师这些顽固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他们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时刻决定着幼儿的发展程度。因此,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有必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进行探索。

1.学会整合和移植,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有关教育科学知识以外,还应该具有个人特有的教育风格。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除了自己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经验外,还要学会灵活地整合和移植他人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经验,也就是把别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经验移植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随着教学情境的不同而做相应调整,并通过与教师个人经验的整合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2.学会反思性探究和实践,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原有的教学大纲在不断修改,教材在不断修订,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对象也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如果教育者还仅仅恪守原有的教育经验,仅仅遵循原有的教育方法的话,将难以适应时代和幼儿发展的要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学习研究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探究和提升实践,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自觉性的教师对自己专业活动的反思探究包括五个内容:(1)行动,也就是教师通过自己上课,请专家来听课;(2)对行动进行反思,这种反思一方面来自自己对本次活动的反思,另一方面是来自专家听完课后对这节活动的评课建议;(3)自我澄清,这是教师在听取专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后形成自己教育意识的关键所在;(4)改进与创新,教师重新设计其他的教育活动方案,并由专家提供备选的建议;(5)进行新的尝试,也就是一种新的行动,它实际上已成为新一轮循环的起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探究还需要完成从专家评课向自己评价、从外控的教师专业发展向内控的教师专业发展转变。对于刚刚接触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师而言,他们经过学习可能了解新的教育思想,但不知道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专家的“点拨”非常必要。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学方法等进行不断反思和改进,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将会有更清楚的认识,观念将不断更新,目标更加明确,思维更加活跃。正是教师的这些不断反思与实践,促进了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为新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权利,这种权利实际上是对教师专业职能的拓展,它促进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转变为研究者,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从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与专家、幼儿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反思性的实践者,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作者单位 江苏油田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