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教师要从环境的艺术性、互动性、实效性着手,努力创设丰富的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所开展艺术创作活动的内容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且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在开展创作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展露幼儿对美的感悟,要提供多种表达途径,给予幼儿创作展示的舞台。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十分重视发挥师幼间互动、幼儿间互动的评价作用,以增强幼儿的成就感,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作的乐趣,逐步引导幼儿从一般知觉向审美知觉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艺术创作活动;审美情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艺术领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可见,通过艺术活动来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是幼儿艺术教育的根本。基于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如此理解,我们认为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必须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本,强调引发幼儿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强调幼儿艺术情感的体验与积累,更强调幼儿对美的感悟、理解、想象的自由显现与流露以及艺术创新潜能的自由展现与表达。
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为指导,以环境创设为抓手,充分利用艺术环境积极开展幼儿的艺术创作活动,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让幼儿在形式多样的创作活动中获得和积累审美体验,充分享受自我创作的乐趣,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艺术环境,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家、美国学者加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幼儿经常处在一个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艺术环境中,就会引起对美好事物的兴趣,产生敏锐的感知,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欣赏活动的欲望和兴趣。为此,我们从环境的艺术性、互动性、实效性着手,努力创设丰富的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
1.环境创设要体现生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课题开展以来,我们在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里,选择了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能够激发幼儿艺术兴趣的题材来创设幼儿环境。教师用灵巧的双手制作了形象可爱、符合幼儿审美兴趣的儿童画、窗花、剪纸等,在宽阔走廊的玻璃上,贴上身穿各民族服饰的娃娃、四季分明的花鸟、惟妙惟肖的动物等;在大厅和楼梯等处张贴了世界名画、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造型、典型的西洋民族乐器图案等,吊挂着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制作的艺术小挂件;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地方,图文并茂地展示着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图例;走进幼儿活动室,教师已将幼儿带来的各种喜爱的物品进行了精心的加工和再造装饰,有序地分类摆放,每个角落被充分利用起来,和墙面布置相映生辉,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2.环境创设要体现互动性
我们在环境创设中,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尽可能地让幼儿积极地参与进来。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利用早上来园、课间活动以及晚上放学后的时间,去观察这些树木、花朵有什么变化。每当树上的花朵盛开时,幼儿就会三五成群地来到树下进行观察,并拿起画笔作画,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教师也会用摄像机等拍录下五彩缤纷、姿态优美的花朵。在我园的电视台里,教师按照花开的顺序给幼儿进行回放。此时,幼儿能惊奇地发现,这些花开放的时间有先有后:春季广玉兰是先开白花后长叶,红茶花比海棠花开得早,粉色的樱桃花在海棠花后面绽放。幼儿由此了解了这些花卉的知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变化,体验了大自然的美妙。
3.环境创设要体现实效性
要发挥环境在艺术领域的教育作用,除了向幼儿提供各种审美的艺术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能有利于教育的实施和呈现幼儿的艺术成就。因此,我园教师一方面尝试与教学的主题有机地相结合,在布置“主题墙”时,大家将以往教师全面包办的做法改成只向幼儿提供背景画面,把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自己制作的作品张贴上去;游戏长廊里,挂着小组集体完成的花纸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班级的走廊墙面等处,设置幼儿作品工作室、作品栏目等,以张扬幼儿的艺术成就,让幼儿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我们在活动区域摆放着幼儿自制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展示的平台。在放学后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或在家长来园观摩教学活动时,不时能看到幼儿拉着大人来到自己的作品边,自豪地介绍着。又如,小舞台里幼儿穿着用废报纸、彩色皱纹纸制作的服饰,男孩子头戴用挂历纸制作的各式时装帽,女孩子带着用包装袋制作的各色头套,随着音乐旋律像模像样地走着时装步,跳着充满异国风味的曼妙舞步。
二、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如,美术大体上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即3岁前的婴幼儿喜欢用笔随意涂画,属于涂鸦期;3岁左右的幼儿进入象征期,开始能用初步掌握的技能表现经验;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能有意识地用画笔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等。虽然幼儿的技能技巧还很幼稚,属于初始阶段。但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想象、创造力非常丰富,他们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也不受常规的束缚,且幼儿个性化创意的绘画、童真的形体动作、创编的歌词等,都是成人无法比拟的,甚至能让一些大师级的艺术家为之感叹不已。对此,毕加索曾经说:“学会像6岁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因而,我们把艺术创作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1.艺术创作活动内容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且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深刻地指出:“艺术的特征就在于把客观存在(事物)所显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对于幼儿而言,属于他们的童趣生活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教育的需要,每学期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内容,让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如,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通过组织幼儿散步、郊游等活动,让幼儿自主“寻找春姑娘”,幼儿从气候的变化到花草树木的生长,到小动物的生活,到保护大自然,这个过程是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教师则不失时机地组织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提供相关的乐曲、作画材料等,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绘画作品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象。又如,在“美丽的小鱼”活动中,虽然教师提供的材料都是幼儿常见的,并不新颖特别,但幼儿的创意一个又一个,有的说应清理河道,有的讲该种些水草,有的说要放些鹅卵石,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大胆构思创作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了起来。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剪剪、贴贴、画画、折折,制作出一幅幅稚嫩而又富有童趣的手工作品。活动结束后,教师把幼儿创作的作品进行剪辑、编排、装饰,展示在教室里,让幼儿体验创作所带来的快感,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展露幼儿对美的感悟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歌曲、律动、舞蹈、节奏乐等音乐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幼儿接触最广泛、最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形式。色彩鲜艳的油画棒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他们想画画的欲望,水粉、水墨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毛笔蘸颜料作画既快又省,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而手工制作既能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又能锻炼手的小肌肉群能力的发展。在三年多的实践探索中,我们针对大中小不同年龄幼儿的艺术基础,分别选择有音乐、美术特长的教师担任音乐、美术课题研究实践班的班主任,并让家长协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班级,教师则结合平时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相应的艺术创作活动。如,在大班“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古诗新唱”的系列音乐教学活动,幼儿在黄梅戏曲调的伴奏下,学会演唱古诗《咏春》,并掌握了一些黄梅戏小生、花旦的舞蹈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用已会的古诗替换演唱,并根据所唱古诗的内容创编舞蹈动作。又如,在“美丽的春天”主题背景下的美术系列活动中,我们提供墨汁和不同色彩的颜料,引导幼儿用学到的水墨画技法画出自己在春天观察到的花鸟、树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引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美妙春光的感悟。
3.提供多种表达途径,给予幼儿创作展示的舞台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每学期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每个幼儿展示的舞台,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表演活动、设置“幼儿作品栏”、张贴每个幼儿的作品外,我园每学期都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举办艺术教育展示活动。如,2007年下半年,幼儿园音乐、美术、语言课题研究小组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尝试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以“迎奥运、迎圣诞、迎新年”为主题设计了“绿色奥运”“爱心涌动”“欢乐满怀”“大一岁”等艺术教育活动。在活动的策划、开展过程中,注重了从不同的层面提供幼儿人人参与表现的平台,让每个幼儿都能享受、体验艺术的魅力,并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发现、挖掘每个幼儿的艺术潜能。每年六月底,我园在开明大戏院举行隆重的大班毕业典礼,让大班的每个孩子站在大舞台上表演,同时在影剧院大门口举办幼儿绘画作品展示。此外,我们还利用节日,不定期地组织幼儿参加社区大型活动,表演节目。幼儿有了这番展示的经历,都会老练许多,且更加自信。
4.教师的评价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审美品位
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的精神和要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园教师十分重视发挥师幼互动、幼儿间互动的评价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评价时,注重让幼儿获得更多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对他人艺术活动、艺术作品表达出自己观点的机会。在活动中,我园教师注重鼓励幼儿充分地自由创作,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作的乐趣。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的画面内容不丰富或色彩不鲜艳时,会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幼儿的语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丰富作品的内容。我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分享各自的作品,逐步引导幼儿从一般知觉向审美知觉发展,让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园教师还注重将幼儿成功的作品、积极的行为表现直观、形象地再现给幼儿,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每次教学活动结束,教师会将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使每个幼儿从教师的肯定中得到心理上的充分满足。
总之,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各种丰富的艺术创作,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并针对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与喜悦,使其在原有水平上都有相应的提高。三年里,许多幼儿充满自信,纷纷参加了由文艺单位、电视台组织的各种幼儿才艺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其中1名幼儿表演的节目《小春香》,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期间,应邀参加由中国舞蹈协会、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庆回归少儿舞蹈大联欢暨新苗嘉年华”的演出,1名幼儿在苏州电视台的故事会栏目中多次担任小演员,频频出镜,并荣获2008年度《故事会》“最具期待奖”。1名幼儿被选上星光无限才艺广告片的拍摄,每年各年龄组幼儿的精彩舞蹈表演都能得到同行和家长的普遍好评。2009年8月我园大班幼儿表演的舞蹈《学习雷锋好榜样》,参加了沧浪区隆重的“军民鱼水情”大型文艺表演。百余名幼儿获得了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证书和全国“育儿杯”儿童书画大赛金、银、铜奖。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根据教师的特长,分别成立了美术、音乐、语言等课题研究小组,让骨干教师领题,带领一班人研究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取材、方法和途径。幼儿园积累了一些美术、音乐教学的教案与计划,初步形成了一些艺术方面的园本特色课程。与此同时,我园开展的艺术特色教育也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认可和好评,一些文艺、体育团体慕名前来我园挑选培养苗子,5名幼儿被录取平江实验学校的小学艺术班。2008年苏州评弹团周明华副团长在百忙之中来到我园,教幼儿讲苏州话、唱苏州话儿歌、用苏州话学讲故事。在奥运会召开前夕,苏州的民间艺人在我园展示了新创作的2008厘米奥运剪纸长卷,教幼儿剪各种造型的福娃。苏州电视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红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