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景珍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金华)
(一)“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即中国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96年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温铁军教授提出来的,三农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中国13亿人口,有9亿左右的户籍农民户口,有8亿的实际农村居住人口,这是我们的国情,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续繁荣。”只有8亿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的进程中来,才能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只有广大农村明显改变落后的面貌,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把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摆在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尤其在“十二五”期间也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对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二)“三农问题”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三农”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但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等也严重滞后。尤其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差距、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可见,解决好“三农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系统的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的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它不仅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全面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而且勾画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系统的思路。可以看到,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是一个新的政策定位。它将全方位地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系统的思路。
(二)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全党注重三农问题的解决,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加快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所有的社会群体中农民人数所占的比例为最大。从这一点来讲,科学发展观实际更多的强调以农为本。这就需要将政策落实到农民问题的解决上,为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创造条件。
2、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从更高的角度来统观全局,加入非“农”因素,才能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同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农村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我们既要经济的发展,又要优美的生态环境。要走出一条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造福后代。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农村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是造成城乡差别的主要原因。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三)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本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目前,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不断加剧。而“三农问题”在各种社会矛盾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不解决“三农问题”,和谐社会构建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农民问题是前提。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农民不富裕,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村政治建设不提高,农民没有参与的积极性,这项建设就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和睦的社会氛围,形成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
2、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农业问题是支撑。目前,我国进入新型工业化道路。然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工业的发展是不行的,还必须包括农业在内的全方位的发展。只有工农协调有序发展,才能消除城乡二元壁垒,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
3、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农村问题是基础,稳定压倒一切,而和谐是持久的稳定。目前,从国家和农民关系看,还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只有实现农村的稳定,国家才能稳定,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才能有序进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策不断向“三农”倾斜,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矛盾问题也仍然存在。这些势必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三农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我国经济发展也将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 李云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什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7.
[2] 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3] 田湘红.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