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2013-04-12 22:06:02健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媒介大学素养

□文/黄 健孟 复

(1.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新郑;2.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

随着1998年开始的大学扩招,在大学入学率逐年攀升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从1994年大学转轨开始,大学生毕业告别了国家安排就业,开始了自主择业。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大学教育开始从通识教育逐渐向专业教育过渡。但是,专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这不仅是专业教育的缺失,更多的还是打着专业教育的名义,搞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有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缺失,没有能力接纳扩招产生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上升为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国务院连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以求在制度上和结构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支持大学生创业是最近国务院诸多办法的其中一个,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

大学生创业很早就有人提过,也很早就实践过。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末的下海热和创业潮,前者是顺应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高潮,凭借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以个体经商和自创品牌为主;后者很多是海归从商和弃官从商,在九十年代初由美国肇始的信息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这个阶段的创业很多是高科技产业,比如搜狐、新浪、腾讯等知名网站的创立就是在这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创业高峰都是由于国内与国际的经济大环境很好,由此造成的大学毕业生的自发行为。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创业趋势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出现逐渐放缓的趋势。大学扩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除了国务院已经提出的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税收优惠、政策优惠等办法,最重要的还是参照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末的下海热和创业潮,促使大学生自发地进行创业。因此,在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得其在自主择业时能够自发地选择创业,是大学教育当前以及未来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大学教育自建国以来就命运多舛,除了文革浩劫之外,大学教育的理念还经过多次挫折。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延续民国时期的国民教育,转向五十年代中后期学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专业人才教育,1952年开始的全国高校大调整持续到六十年代,直到文革中止。大学教育真正步入正轨还是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弥补文革十年的人才缺失,八十年代初的大学专业教育全面发展,在包分配、免学费的社会公益属性下,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专业素养远远高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当前政府与企业当中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都是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当前大学教育的理念依旧是专业教育,就是大学毕业需要具有一技之长。与此相对的是通识教育或国民教育,就是力求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中国目前处于从专业教育向国民教育的过渡期,或者说是专业教育正在逐渐迈向成熟期。因此,大学毕业生都会具有一定的本专业技能,但是这距离创业还有关键的一步,需要补充创业教育来完成。

所谓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讲,大学里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不是单纯教育学生如何创办所谓的企业,而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的个性,教育学生不要消极地等待用人单位来招聘才就业,而要在没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勇于自己创业,实现自身的开创性。”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学生毕业渴望有社会地位、收入较高、职业稳定的就业岗位。对于独立创业,追求利润,内心有强烈的抵触,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因此,大学生创业的关键不是专业知识不够或者实践不够,而是不具备创业的精神准备,或者没有创业的理念。创业教育对西方国家来讲可能不是问题,因为西方海洋文明的基因里具备创业的精神,或者说西方人具有创造性的先天潜能。培养中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成为首要的不二选择。

创业教育现在还处于概念阶段,很多大学都是观望态度,尤其是民办高校,对于投入人力、物力搞创业教育,更是慎之又慎。作为改变大学生就业理念的素质教育,在经济学上基本属于长效投入,不容易在短期内看到效益。因此,首先说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然后让教育工作者自发地开展创业教育,最终使得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并付诸实践,是创业教育当前发展的基本逻辑。

二、媒介素养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就定义来看,媒介素养与创业教育一样,都在力求解决大学生的认知问题,具备逻辑上的耦合性。尤其是媒介素养的影响力和方法论,更是创业教育需要充分借鉴的。媒介素养是舶来品,源于美国传播学著名学派——媒介环境学派,从第一代的麦克卢汉到第二代的波兹曼,再到现在第三代的艾文森,都在探求媒介对认知的影响与作用。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经可以确定,媒介技术对社会环境以及人类认知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力,甚至会误导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比如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著名判断。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一项改变传统思想意识的长期、艰难的过程,不能再依托原有课堂教学的僵硬模式,而是应该全方位地利用媒介资源从各个层次和领域共同入手。

首先是社会环境。当前的中国社会依旧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其中还有重大的地域差异。比如,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变,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社会现代化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其他城市以及全国广大农村地区依旧处于传统社会理念的支配下。很多高校迟迟没有开展创业教育就是出于对社会环境的判断,认为当前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和短时间内不会实现对创业行为的顺利适应。因此,通过大众媒体开展全社会对创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首要条件。

其次是大学制度。国务院与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只能提供政策性指导,具体执行依旧需要各个高校的统筹安排。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制度与衡量指标有一定的缺失,就与创业教育有关的教学序列来看,对教师的考察是课时量与科研量,对辅导员的考察是各种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就业率,对学生的考察是考试成绩与就业单位。高校在转变对创业教育态度之后,需要改革评价体系,鼓励创业教育在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中的绩效权重,充分调动三者的积极性。

最后大学生付诸创业行动才是关键。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同样需要媒介素养的广泛参与。教师与辅导员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思路,放弃说教的简单粗暴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尤其是非正式的传播活动,是当前高校十分缺失的,需要传播者——教师与辅导员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受到大学教育的各种限制,通过各种媒介接触社会是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当前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大部分都与各种媒介有关,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媒介手段来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进行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通过媒介素养开展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媒介素养现状,主要是以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媒介为主。人际传播主要由辅导员来完成,常见的形式就是谈话,形式灵活,但是效率低。组织传播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对多的效率高,但是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除非是特殊专业,辅导员与教师普遍缺乏媒介素养的培训,不能专业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无法有效的开展创业教育。即使很多学校开展了涉及创业的心理辅导课、就业培训课,但是这种创业教育是业余的、暂时的,没有充分融入高校的教学体系当中。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环境是广义的,只要是人与人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称为媒介,并由此构成不同媒介所独有的媒介环境。在信息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传统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的媒介环境,与以手机、网络为主的新媒介环境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引导,使创业教育走向深入。

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之外,还有高校校报、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引导优势。通过诸多媒介环境来进行媒介素养传播,扩大创业教育的影响力,打造和搭建各类创业教育信息化平台;此外,还要不断提升高校新媒介影响力,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站建设成为及时发布新闻信息、树立创业典型人物的主渠道。这种媒介素养层面的传播方法,需要引进整合营销传播。在校园的群体传播层面,要强化广播、电视、手机、橱窗、标语等媒介渠道的整合引导功能,将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等校内媒介渠道建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媒介引导体系,形成媒介引导合力,增强校园新媒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合力和新闻信息影响力,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准确、全面、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通过提升媒介素养来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具体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搭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信息资源平台。“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创业指导方面资源比较分散。利用新媒介建设保障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系列平台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切实提升效率。很多大学生创业之初往往会感到孤立无援、苦苦支撑。当前高校有一定数量的同学希望创业或正在创业,新媒介引导机制的确立可以将这些同学联系起来,并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心得、分享资源的平台。”其次,同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信息时代成功的关键就是善于使用媒介来进行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最终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必定是一个广泛获得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过程,媒介素养的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通过多媒体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而且还可以使得大学生在创业当中通过较高的媒介素养最终获得创业的成功。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与蓬勃发展,大学生创业迎来了新的社会环境与机遇;人们对待创业的传统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这为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媒介环境基础。“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已有的理论和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努力探索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理论框架与教育教学体系,以后发优势为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张璋,陶钧.浅析高校创业教育[J].理论导报,2007.12.

[2] 王小兰.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3] 刘学艳.高校如何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6.

猜你喜欢
媒介大学素养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