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同民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具有相对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实现保值增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尤为重要。
根据《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按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具有无偿性,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由财务部门兼管,由于专业的局限性,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属性与特点了解不够,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一)资产购置不规范。根据《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大宗物资如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空调器等,投资额较大的非生产性修缮工程和经常性服务项目,以及单价不高但批量较大的商品应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但是,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未按规定执行,擅自购置资产。例如:在2011年《部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产财务情况检查结果公布》中提到长江重庆航道局未经批准购置资产4,217万元。
(二)资产处置不规范。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更是有个别单位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在2011年《部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产财务情况检查结果公布》中提到哈尔滨工程大学由于资产管理不严,未经批准处置资产2,092万元。
(三)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1、未按标准核算固定资产。按照规定,单位价值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但是部分单位财务人员未按规定标准核算固定资产,随意调高或调低固定资产核算标准,造成有些资产账实不符。
2、会计核算不及时,实际工作中,入账和销账都不及时,常常导致账实不符。特别是有的单位对基建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在管理上易形成账外资产。例如:在2011年《部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产财务情况检查结果公布》中提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完工未及时结转固定资产1.97亿元。中南大学由于资产管理不严,会计核算不及时,致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1.7亿元,对外投资账实不符6,045万元。同时,还有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够准确,对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估量不够准确,比如只按照购置发票面价入账,而忽略安装费等其他额外费用。
3、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因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全部支出列入当期支出,同时反映其原始价值,不计提折旧。这种规定使得账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能真实揭示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依据。更无法为固定资产的转让或清理提供准确评估信息,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四)固定资产闲置较多。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主要靠财政拨款,各单位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而财政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的预算安排,而对已形成的实物性资产如何做到管理和调剂,使固定资产物尽其用等方面考虑得不充分,导致某些部门随意购置、重复购置,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较严重。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势必会影响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树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新观念。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各单位、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自觉性,防止和纠正资产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
1、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产管理政策制度的同时,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和完善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报废和资产评估、资产清查、政府采购管理、档案移交和交接手续制度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同时,通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使用管理责任制,从制度上保障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纳入到对单位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和经济责任制审计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评价。明确领导、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和资产使用者的责任,并对各部门、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
3、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建立资产专人负责制,不定期对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检查,至少每年一次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对在固定资产使用和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对管理失职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随着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统计整理,传递资料,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应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对管理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形成制度。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还必须学会使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等其他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了先进的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还要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因此,必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四)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在明确职责,熟悉流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同时对各管理环节和内容加以界定。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国家专控及政府采购商品应当按照预算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不得私自采购。
2、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各部门根据已入账的固定资产,与单位签订使用、管理责任书。按照规定做好固定资产增减、内部转移和报废清理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定时保养和维修工作,减少固定资产的非正常损耗。
3、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要严格遵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施办法执行。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上缴的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和应上缴的利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应在取得收入的规定时间内,全额上缴财政专户。行政事业单位上缴的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因事业发展产生的资产配置需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由相关部门根据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及财力情况统筹安排。
4、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每年至少一次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以查实固定资产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五)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1、在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设备和网络系统,根据要求建立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资产管理计算机化。实现资产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及时、准确、全面、高效、科学地记录和反映单位资产及其变动状况。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数据,实现对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2、单位会计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把握好采购、登记、使用、报废等关口,对资产的日常增减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财务处理,做到账表、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六)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
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使资产配置通过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审批部门预算时应严格控制购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均应纳入预算管理。通过政府采购实行监控审核。监督资产购置需求是否符合履行职能的需要,采购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政府采购控制,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事前加强对固有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通过政府收支进行分类,更加清晰地反映资产类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具体用途,也便于预算管理和日常核算的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1] 王颖.论事业单位加强内部资产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21.
[2] 杨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完善[J].当代经济,2010.6.
[3] 何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