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2013-04-12 21:47□文/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革命马克思主义

□文/樊 宇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盛行的“唯书”的教条主义错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党内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郑重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和命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从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一、《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共产国际的“瞎指挥”。1927年至1935年,共产国际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把所谓的科学理论强加于中国的革命实践,而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领导人的“唯书”、“唯苏”和严重的教条主义作风,更是增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使中国革命蒙受了巨大损失。

斯大林认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他不顾中国革命实际,照搬俄国革命程序,机械地划分中国革命阶段,混淆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把中国革命规定为“不断革命”的过程。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即刻开展武装革命暴动,在“继续发展对资产阶级地主反动势力的进攻”的同时,还要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并迅速开展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二)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和独立创建军队掌握武装的新时期。红四军建立后不久,红四军党内关于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就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军事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党内集权与极端民主化问题、对于时局的估计问题等等。这场斗争历时两年,基本上解决了红四军党内的分歧。但对这场斗争应当从哪些方面来总结经验教训呢?最根本的问题又是什么呢?毛泽东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将经验总结为两点:“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是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这一争论进行了深刻科学的总结,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写成《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这篇文章实质上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中国化表述。这个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的典型表述。调查研究思想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内涵。调查研究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根本条件、制定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联结群众的重要桥梁。离开了群众实践,离开调查研究,只能产生主观的凭空想象、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

毛泽东不仅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调查研究方法论。首先,调查研究必须是全面的而不能是片面的,形式主义的、片面的调查研究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其次,调查研究必须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也就是说一定要有的放矢地调查研究,唯此才能真正获得实际效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但是,把马克思主义神秘化和教条化的本本主义作法在当时却严重存在着。所以,要端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这种学习绝不是教条式的仅仅记住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和语句,而是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把它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具有特殊性,不能照搬别国尤其是苏联革命的经验与模式,而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科学论断。他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目的是要从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要完成这一伟大的革命任务,就要“明确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因此,这一论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反对本本主义》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启示

经典文献的价值不仅在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纠正错误思想,更在于不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给当代人以重要启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告诉我们,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第二,实事求是地、一切从实际出发地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模式的做法都不可能真正形成实践和理论的成果。

第三,着眼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任何主观主义的空谈和盲动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第四,有独立自主地从事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政党及其理论家,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基础,任何幼稚的、不成熟的、缺乏理论涵养的人占据了党的主要领导岗位,并以某种所谓的权威为支撑来强行引导理论发展的方向,都会给党的革命实践和理论事业带来重大挫折。

第五,敢于并善于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在思想交锋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任何放纵和“宽容”错误思想的做法都将给党的理论创新造成混乱。

[1]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3]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中国化革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