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忠镭
(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辽宁·大连)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符合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广泛应用于金融资产、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会计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可靠性难以保证。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不仅适用于初始计量,还适用于后续计量,而后续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就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公允价值的认定问题。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综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引和应用指南,一般有三种:一是存在市场(活跃的)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二是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应该寻找市场上同类(相类似)的交易,以同类(相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三是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却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加以估计,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前两种方法所确定的公允价值是建立在有活跃公平的市场交易或可以找到参照物来以类似的价格做参考的前提下确定公允价值的。其中需要大量的主观臆断和人为的假设,再加上客观市场本身的偏差,使得我们在取得公允价值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操作上的问题,得到的公允价值也会有些许误差,不足以准确地反映当前的价值和可靠地对未来获利能力进行估计。而第三种方法相对前两种争议最多。因为在既没有公平活跃的市场和自愿交易双方,也没有可以用作比对的参照物的情况下,采用了对现值的估计,这同时又涉及到了对现值估计方法的选择问题,不同的企业对于价值估量方法的口径不同,必然会引起不同的计量结果。例如,在评估企业的整体价值中,有些企业用净现金流量进行估值,有些企业会利用RE、AEG等指标进行估测,然而这些方法的选择本来就要在对未来的一段期间内有一定的预期后才能进行的,这又降低了对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忽略了一些不可预见性。
(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欠缺。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也还参差不齐,影响了在不存在活跃市场下采用公允价值时的主观判断因素。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主观判断的问题,在不活跃市场中需要由交易双方来确定,这必然会受到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会计人员合理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定折现率,其准确性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
(三)产生较大的纳税差异。企业在核算企业所得税时,对于按会计准则形成的某些公允价值的金额,税务不认可。比如,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有可能和其账面余额不等,此时就要调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使其和公允价值相等。但税务部门只承认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那部分数额,因此大部分企业在每年年终都要对本企业的账务进行重新整理,以备纳税需要。
(四)缺乏理论基础。尽管目前我国乃至国际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已有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突出表现在估价技术的欠成熟上。实务界对复杂的估价技术无所适从。很多领域短时间内还很难克服人为的因素影响,使其处于明显的阶段性的规定上。我国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很不详尽和统一,无法有效指导实践。
(五)容易出现操纵利润。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为了粉饰年终的财务报表,达到调控会计利润的目的,经常利用与关联方交易价格不公允的这一现象进而调控公允价值。在实务中,有些企业把公允价值看成自己调整利润和报表的救命稻草。比如,我们在看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很多股东和债券人比较关注净利润、市盈率和市净率等,但往往忽略了或无法确切得到收益的真正来源,往往会出现在一家公司日常的经营活动或获利能力已经疲软乃至整个行业的前景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还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有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恰恰是利用公允价值的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计量概念作为会计计量的手段。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无法保证。
(一)完善我国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削弱。改进公允价值会计不应否定其科学内涵,而是应建立有效机制,来调整非正常、非有效市场下确定公允价值的操作方式。对于会计准则制定者而言,应当持续对公允价值会计在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慎重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公允价值的方法和具体措施,从而可以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同时,会计信息研究者还应该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与探究。另外,针对税收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顺应新会计准则,出台一部新的适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税务征收方案,这样可以大量地减少在税务调整上的工作量,从而节省在纳税调整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由此引发的税收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多少,不利于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
(二)防范操纵利润。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加大、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的机会增大。如何限制和防止操纵利润,是准则制定机构和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所应当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有关会计信息生成规则的制定应基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保护信息使用中的弱势群体。制度安排必须合理,规则必须科学。为了防止企业为保牌与配股等动机而利用公允价值创造利润,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制定相关指标考核时,应考虑将未实现的损益与已实现收益分别考核。同时,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规定任何公允价值方法不仅应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产生的收益,而且应根据相关项目进一步细分各种收益的来源和变动;其次,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借鉴美国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严惩。
(三)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中会计方法的运用。比如,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如利用现值技术确定价值,需要会计人员合理估计现金流量,确定折现率,这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应尽快出台准则的相关指南,并大范围开展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在专业水平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例如,会计人员应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以摆脱复杂的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精确度。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功底以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经验比较缺乏,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此外,在加强诚信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完善市场与加强企业监管。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存在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市场条件首先应该考虑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市价。因此,加强市场经济建设是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虽然公允价值并不一定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的、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级市场稳步快速发展,在有序的竞争机制中体现有效的市场信息,提供更为可靠的价格信息。同时,要尽力打破垄断、金融寡头等无效市场机制,降低电信、能源等行业的进入门槛,使这些行业活跃起来,在有利于监管体系进行管制的同时,也能使公允价值发挥其作用,能够使交易主体按照市场的公允价值进行交易,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加快捷、准确、明晰和可靠。
另外,应该建立严格健全的市场机制。会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技术方法和理念并重的职业。应用公允价值,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董事会和高级经理的诚信也很重要,否则再完善的会计制度也无法阻挡做假事件的发生。诚信在企业的贯彻落实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因此必须加强诚信机制的建设,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客观的外部评估机构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完善各种相关的法规监督,以及相关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我国会计制度的水平,使其稳定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要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是由于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健全,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仍受到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监管还有待继续加强。
公允价值虽然在我国引进的时间不长,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第一,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是理性的选择,公允价值范围的运用是一个两难选择。
第二,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
第三,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核算。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将不断增多。
第四,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经济信息以减少估价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会计估价方法取得了显著进步。
第五,公允价值的运用将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随着WTO的加入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会计这种国际商业通用语言必将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国际化。
综上,会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促使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和改革。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健全财经法律制度,才能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李琦.浅议公允价值应用.金融经济,2010.14.
[2]周汉雄.浅析公允价值应用优劣.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3]立新,翟潇璐.谈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财会通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