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宇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昆明)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基础薄弱。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将国外的内部审计模式直接引用或稍作修改,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相对较长,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与它们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取长补短,建立适合企业的治理模式。
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机构没有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做出具体规定,因此大多数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大致如下:75%左右的上市公司隶属于管理层,由总经理管理和指导;22%隶属于决策层,由董事会和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管理;剩下的3%隶属于监督层,由监事会管理。这几种模式会对我国上市公司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经理层难以保持其独立性,无法评估公司总部的财务和公司管理层的实际情况,不能对公司高层的工作实现其监督作用;其次,虽然内部审计隶属于决策层可以减少经理人员违规操作的可能,降低“代理成本”,但是董事会实行的集体讨论决定制会降低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实际上还是由公司的管理层进行控制,会影响内部审计检查、评价的功能;最后,内部审计隶属于监督层虽然有利于内部审计检查、监督职能的发挥,但是由于监事会仅仅是制约公司高层的一种制约机制,监事会本身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不具备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权,就不能直接服务于企业,因此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就遇到了一定的障碍。这种模式将内部审计定位为监督机构而不是服务机构,不利于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层,实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由于我国是公有制结构,很多上市公司是通过国有企业股份改制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条件还不够成熟,很多公司的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内部控制机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而做出相应的转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建立内部审计,通常只是作为补充外部审计工作的一个手段。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并不是企业基于管理的需求自发地建立起来的,它的成立往往是政府的要求或是相关法律的强制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是企业的一个独立部门,而是直接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者其他职能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证。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定位的缺失导致内部审计人员难以保持独立性。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部的会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担任,尽管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应占多数,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但是审计委员会其他人员的任职要求并没有做出很明确的规定,这就为企业在确定审计委员会人选时又留下了一些可操作的空间,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程度很容易再次受到影响。另外,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容易遭受精简,使人员队伍不稳定,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对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前途缺乏信心而进一步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再次,内部审计经济上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开展的一项独立活动,它的经费来源直接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层,内部审计活动本身就与企业的管理层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关系,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一旦威胁到这些管理层的利益时,内部审计的经费往往很容易受到限制,导致审计活动很难继续进行下去,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增大,经费没有合理的保障,严重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的范围狭窄,方法落后。首先,内部审计业务内容单一。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主要关注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其审计工作也主要是在财务领域而未涉及到经营和管理领域。但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不应该总是放在财务收支上,应该拓展到经营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方面,并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价,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其次,忽视事前及事中审计。根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调查可以看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的比重较大。在这种状况下,存在着许多弊端,进行事后审计只能够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分析,根本就没有起到事前监督防范的作用,很容易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企业在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前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后再去分析研究;再次,内部审计的方法落后。进入21世纪以来,会计工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手工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服务于内部审计工作,而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还主要是以手工查账为主,审计的抽样也很少利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仅仅凭借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来进行抽样,使得对审计的风险无法量化。
(四)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素质不高。首先,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调查结果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高,专业结构过于单一(通常仅限于财务专业),具有内部审计师职业资格的人员数量相当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地位不高,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很容易受领导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缺乏客观性、公正性。而且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有时受到领导的支配,领导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原则。甚至,很多内部审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借职务之便,将单位的机密信息透露给其他人员并收取相关利益,从事违法行为,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一)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予以科学定位。一般而言,内部审计隶属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就越强,地位也就越高。因此,要想科学合理地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公司必须首先保证审计机构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从我国以上三种主要的模式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领导下的层次最高,独立性最强,这种模式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最佳选择。此外,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应占绝大多数;改革独立董事的任选机制,提高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防止企业的某些高层操控独立董事的现象;最后,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审计经费都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涉和影响,独立客观地进行。
(二)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首先要让其保持较高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是由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机构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组织地位的高低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又反过来影响其组织地位的高低。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使管理层认识到,内部审计部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可以通过其职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的增加在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通过对企业价值增长做出贡献,得到管理层与其他部门的认可,获得提升在结构中的威望的可能性。另外,要使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机构向由监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转变,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薪酬、升迁等人事变动,应由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而避免当自身利益与组织利益发生冲突时,放弃独立性的事情发生。另外,还应当由审计员会来对内部审计的经费进行预算与监督,保证内部审计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使内部审计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拓宽内部审计范围,改进内部审计方法。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目标要从防错转向兴利。内部审计的重点也要从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评审、投资及风险审计等内容上;其次,要改变内部审计往往只是事后审计的现状,将内审审计的工作范围从事后审计扩大到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参与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提高内部审计的预见性与前瞻性,最大限度地防止错误与舞弊,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内部审计也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为其服务,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审计软件的辅助,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确定审计计划的依据来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抽样选择。要积极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积极探索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来实现审计手段的创新。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首先,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这样才能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从事内部审计工作时,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其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在明确不同内部审计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条件的前提下对内部审计人员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才的稳定性与提高人才的积极性。此外,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实行奖罚并重,为每个人创造参与竞争的平等机会,激发内审人员奋发向上,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互统一;最后,加强后续教育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确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必要的培训计划,保证教育需要能得到适当的满足,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1]王延军.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J].审计研究,2007.1.
[2]刘秋明.现代内部审计:组织内部资源的整合者——基于内部审计全面转型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06.11.
[3]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