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教育同中学化学异同研究

2013-04-12 19:23:10沈卓豪章继涵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工管理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高校学生中学

沈卓豪 章继涵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一、高校化学同中学化学教育衔接及异同性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多为无机化学,涉及的较少有机化学知识则多为基础内容,通常仅为高中教学课程的百分之二十五比例。而高校化学教育则为中学化学的有效扩充,其概念较中学教学更为严谨,内涵深刻。例如,对于分子结构的定义,中学将其视为保有物质化学属性的微粒,无机化学则将其定义成基于物质化学属性基础上进行分割的范围极限。就好比原子涵盖原子分子等,为中学概念的扩充延伸,显现出对科学研究的缜密细致性,从不同视角探究了物质的属性特征。

中学时期,学生学习接触的元素以及化合物概念知识较为基础,而高校化学则在知识信息容量以及涉及的广度与深度层面,更为丰富。例如,核外电子的有关排布内容,高校化学依据其特征分区展开研究,并针对稀有气体以及化学副族元素展开性质探究,进而完善详实的明确了周期表之中各类化学元素的内含属性以及具体特性。再者,高校化学还全面探究了无机化学知识的开拓应用取得的崭新成果以及具体进展,并分析结构、属性与应用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理论层面,高校化学其教学思路进一步扩充延伸,是对中学化学本质层面的有效突破。例如,热力学知识,高校化学持续深化化学反应以及能量,探究化学热力学知识,并由该方向出发,探讨产生化学反应的科学依据,研究化学反应变化的速率以及平衡问题,探究内在影响因素、具体成因。并由电极电势方向探究了氧化还原形成的主体成因。研究物质结构内容中,通过对原子构成、核外分布的理论探讨,深入的采用量子学原理研究原子排布相关知识,并基于原子以及分子轨道明确了元素原子互相结合的客观特征规律。

二、高校学生同中学学生特征辨析

高中时期,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逐步发展阶段,其认知能力快速发展,而高校学生,心理与生理逐步趋向成熟,并显现为同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一定差异。对于学习的目标以及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明确深入的认识,且知识经验逐步积累、意志品格持续发展,令其体现了更好的稳定性。注意力将更加集中,且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而中学学生其注意力范畴相对较小,不能实现有效的分配以及转移,进而无法具备开阔的思维以及探究灵活性。中学生在步入大学阶段后,通常更明确了自身兴趣,并依据主观好恶选择学习内容以及参加专项实践活动。不仅可基于专业视角进行事物现象的观察且可实现易用同专业学习细微的有效融合,进而探究事物本质。该类学习动机以及良好的意志力,将令学生观察结论更加明确、分析更为深刻。由此不难看出高校学生观察力层面同中学生比较具有显著的进步与提升。

记忆方式上,高校学生主体通过逻辑记忆方式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通过抽象思维,进行概念以及定理的论证与了解。该环节成为其认知结构的核心特点,为认知活动开展的核心基础,是一类逐渐性、丰富层次、从低级逐步向高端发展的过程。且知识的排列将较中学阶段更具有序性、清晰性、逻辑性,呈现出开放、整体的核心特征。

中学时期,学生的抽象以及逻辑思维将得到有效锻炼并获取长足发展。然而,该类思维通过具体形象、直观深入的实物作为核心基础。学生将逐步的具备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而该类思维通常基于直观鲜明以及具体实物为根本。学生对于知识以及原理概念的准备并不完善,欠缺实践经验,令思维的深入性以及广泛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扩充发展。高校学生经过了高中时期的锻炼,其思维方式以及实践手段将更为多样,基于广泛眼光审视社会问题。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下,高校学生将习惯于批判的继承,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判断分析能力。在课程学习阶段中不会盲从与盲目,而是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并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总之,高校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发展以中学为基础,并实现了更为广泛深入的提高,两环节相辅相成。高校化学教育则应针对学生的这一发展变化特征,制定适应性教学策略,方能提升教学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技能,令其获取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三、高校化学教育科学途径

高校化学课程教学为一项系统、具有一定难度的工程。针对学生认知特征、发展规律,辩证思维方式,应促进教育理念的全面创新,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应用现代化、先进性教育方式,培养出具有核心价值观、认真细致、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度,并形成良好的主观创造意识,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实现良好的发展。高校化学教师应注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开展实践教学,令学生养成系统学习、深入探究的习惯。同时应注重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精专学习能力。应针对高校以及中学时期学生性格差异性、知识异同,进行有效的教学衔接。特别是在学生刚刚步入大学阶段,应把握过度转变的核心环节。提升学生心理适应性,促进其思维模式的良好发展与科学转变。应预防短期教育行为,杜绝陷入人才教育培养的误区之中,避免人力资源的不良浪费。应促进教学理念利于培训目标、实践教学策略的良好一贯性,预防片面教育弊端。基于中学基础教学以及高等教育的互相作用影响、促进提升特征,应明确基础教学的创新改革发展,势必令高等教育受到一定影响,且高等教育的全面升华同样会对高中基础化学教学形成积极影响与全面推进作用。两者为相同事物不同发展时期,因此,应通过正确审视,明确两者差别与联系,真正实现教学环节的良好对接,全面融合,方能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令其获取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四、结语

总之,针对高校化学教育同中学化学存在的异同性,我们只有明确内涵联系,把握教育特征,实现两环节教学的有效衔接集成,就学生思维方式、认知特点的差异性,有效的创新教育方式,采用适应性教育手段,方能全面优化教学水平,令学生形成良好的发展与过度,进而实现长足的进步与全面的升华。

[1]陈光友.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2).

[2]张四方,马善恒.。熊言林.尽情享受化学——2008年美国国家化学周活动简介[J].化学教育,2009,30(6).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高校学生中学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在多解中学创新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14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