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荣争
(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力度及范围日益扩大,高校图书馆也紧跟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逐步扩大对外服务的范围与层次。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同为图书馆系统的大单元,在服务好本校师生学习、教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扩大对社会服务的范围,将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文章就目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作一探讨。
我国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如此定义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把它的工作范围限定为“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局限于学校的师生,为他们的学习、教研提供信息支撑和智力保障。正因为如此定位,学校以外的服务对象被看做是非本体的服务对象,可有可无,因此在开展社会服务时,无论从宏观的思想重视程度还是从微观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的角度来说,都明显不够。现今,许多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推进社会化服务,对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工作没有形成硬性约束,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处于模糊的政策边缘。因而,其开展的社会化服务也就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另外,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服务过程中出现种种顾虑,认为是“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总之,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的做法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予承认、不支持,甚至否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还是处于以藏为主的传统管理阶段,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认识不足,所谓“重知识库存,轻知识开发”,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的信息大多数是简单的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不能满足社会的真正需求。社会需要及时有效的各类市场动态信息,又需要更深层次的分析、综合性知识。[1]若提供是表面的、肤浅、初级的信息内容,则无法满足社会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性、综合性的信息需求。正是如此定位及服务理念的偏差,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顺利推进。
许多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文献资源,强大的电子数字资源、特色馆藏资源等,这是一般公共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但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的相对独立性、封闭性使其自身的优质特色资源难以被社会所知,社会利用率低。究其原因,与宣传力度不够不无关系。由于高校图书馆“重内轻外”的惯性思维,对于自身拥有的特色资源、信息产品、服务内容与方式等大多忽视了向社会的宣传与介绍,社会各种潜在用户根本无法知晓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的资源,自身的信息需求就找不到对接点,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低和服务效益不明显。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工作大多处于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被动、封闭的状态,开展的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缺乏明确目的性、主动性,更缺乏长远的服务规划,开展服务前对社会的信息服务需求调研不够,甚至是为了完成一定工作量才去开展某项社会服务工作,服务的对象范围较窄。在服务内容上大多是初级的服务,如只提供书刊借阅、现场咨询解答等,对于信息服务的拓展和深层次服务较少,这和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的理念及定位不无关系。总体而言,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范围还比较窄,服务深度不够,缺乏社会服务意识,社会服务的效益有待提高。
由于学校编制等方面的原因,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十分有限,精通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等专业性人才又十分紧缺。人才引进和更新的周期长,服务团队的整体专业性不够,服务功能得不到很好的拓展,被迫陷入服务范围狭窄、服务内容与层次肤浅、服务质量不高的窘境。
当前,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许多惠民便民的文化措施陆续出台。各级公共图书馆成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正在逐步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与范围。同时,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扩大,高校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服务社会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信息聚集地、拥有丰富专业性特色资源的高校图书馆理应顺势而为,逐步拓展社会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开放”[2]不少图书馆界专家还指出,“高校社会化服务实践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和该不该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问题,而是如何根据现有条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问题,即如何定位社会化服务的问题。”[3]
观念影响行动,定位决定方向。高校图书馆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克服“重内轻外”、“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排除只求完成任务不管服务效果的消极思想。在服务好本校师生教学科研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源、人才、技术上的优势,积极筹划和实施社会化服务,统筹兼顾校内与校外两方面的服务。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自为一方,大多处于一种封闭保守的状态。图书馆拥有馆藏信息资源、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与项目、服务方式等,社会人士很少知晓,更谈不上利用。一方面这与高校图书馆沿袭的工作理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目前,高校图书馆以某种形式在社会公共领域进行宣传与介绍的极少。欲吸引更多的社会读者,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亟须搞好图书馆相关方面的宣传工作,把图书馆的服务品牌推出去。高校图书馆的宣传要走出大学之门,可以采取与公共图书馆联合的方式,借助公共图书馆的对外基地宣传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特色服务等。还可借助计算机网络、社会允许的公共场所开辟宣传和服务窗口,进行图书馆服务功能与内容的宣传;借助学校和图书馆的社会活动以及发动教师、学生进行宣传。可以走进社区,通过现场的宣传、介绍、答疑,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优势等。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使社会人员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及特色,了解图书馆对外服务的项目和方法、措施,使社会群体加深对高校图书馆及其社会服务的认识和了解,感到图书馆是他们获取信息、提高素质、解决难题的好帮手,进而乐意接受和拥护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由于高校图书馆“重内轻外”的思想,很少注重对社会服务市场的调查研究。在进行社会服务前,也未能很好地进行实地社会需求调查。在具体推出社会服务项目时,往往主观的意愿占大部分,未能充分认识、把握社会各层次群体的内在需求,在制定服务方案、服务内容、方式与目标任务等方面都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及实施的持续性,导致服务层次低、服务效益不明显。高校图书馆可以适当组建社会调查小组,通过一定的方式,如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形式,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实际展开调查,研究各地域、各类层次群体的信息需求,摸透社会群体的所想与所需,找准社会服务的切入点,制定详实、针对性与操作性强的服务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服务方式与方法,把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顺利推出去,争取有较好的社会反响,最终取得社会群众的认可。
高校图书馆相对独立的运转机制,造成其自身人才队伍的更新难,更新周期长,高学历、专业素质高的人才难以及时得到补充,导致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团队整体处于年龄结构梯度不合理、专业水平滞后、服务创新能力低、竞争力差的状况。如此状况,很难适应高等学校发展及社会信息的强烈需求。
为了赶上信息迅猛发展的潮流,更好地服务学校和社会,亟需加强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制定图书馆专业人才发展的长期规划,建立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与考核制度,注重引进、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乐于奉献图书馆事业,专业素质强,精通图书馆管理学、信息技术学、计算机网络、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实行严格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聘用和绩效考核制度,竞争上岗,激励图书馆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专业素质,使图书馆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以提升。
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其各个群体的信息需求迥异,且需求量大。单一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社会用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应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服务模式与方法。当前,合作、共建图书馆联盟,推动社会服务工作更好地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各类图书馆的共识。各类图书馆联盟也逐步兴起,代表着未来图书馆的一种发展趋势。2012年3月12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式成立。北大、清华等34所高校的图书馆将向社会免费开放。图书馆联盟是秉承图书馆共享、开放、合作的理念,整合区域内公共、高校、情报科研院所等各种图书馆资源,以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和开展用户服务为目的而构建,目的是更好地整合各馆的资源,形成合力,汇集优势,共同推进社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建社区图书馆,企业微型图书馆等基层图书馆,为其提供信息支撑和技术指导,最终由社区图书馆、企业微型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既较好地服务了基层,又缓解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整合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区、基层文化站的信息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网络体系,通过共享平台实现文献信息的传递,通过咨询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信息咨询及服务。
为确保社会服务工作有条不紊、持续、高效地开展,高校图书馆不妨尝试建立服务社会的综合运行体制,确保进行社会服务的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运转。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组建专门进行社会拓展服务的部门,负责策划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并由相关的馆领导直接监管。在实际开展服务工作中,成立社会调查组、策划实施组、技术指导组等,在人员配置上,尽量选配一些专业素养好、技术水平高、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人员。服务在开展过程中,要实地进行监督指导,服务工作结束后认真进行考核评价,总结不足之处,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总之,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社会化服务综合运行体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将能推进社会服务的持续、深入、高效地开展,最终使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结出硕果。
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充分认识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趋势和其内在价值,辨清社会化服务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方法加以解决,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的一整套综合措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周华生等.高校图书馆接受赠书的管理工作研究[J].现代情报,2006(5):35.
[2]教高[2002]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Z].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2).
[3]许军林.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