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设计的改进中体验课标内化与教师成长

2013-04-12 18:20
化学教与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试管新课标实验

蔡 红

(金坛市第三中学 江苏 金坛 213200)

2011年版的化学课程标准已经出版,然而能真正吃透课标,是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领悟的。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王磊博士的《整体理解课标和中考优化核心知识教与学》讲座,自感多年以前的教学是在黑暗中的摸索,而今天是豁然开朗。讲座中讲到:“新课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化学实验及其教学亟待予以切实重视;课堂教学期待开放与实效双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及其教学”、“课堂教学期待开放”作为新课程面临的首要问题提出,可见其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当前化学教学在这些问题上的严重性。笔者以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用酒精灯加热玻璃仪器的注意事项”为例,分析对比本人在自我成长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学生只需听和记到学生主动思考、从动脑的开放到动手的开放、从直接模仿训练到变式应用训练等多角度的改进,具体地展示一线教师理解、内化新课标的成长过程,诠释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为教师深刻领悟新课标提供一种可行途径,为教师自我成长提供一种有效模式。

最初教学设计:按照一般的教学习惯,发给学生相关资料,地点在教室里,由教师一条一条地讲,边讲边演示,并同时一条一条地板书于黑板上。整堂课没有设计学生活动。

反思:其实教师讲的内容在资料上基本都有,而且也不难理解,老师“一堂课”的讲解是否多余?感觉学生学得很无聊,很被动,这堂课上得特闷。当然教师的激情、灵感、与学生的共鸣也无从谈起。有时心中想还不如给学生自己看,效果可能更好。本节内容多而散,且事项间联系不大。怎么让“形”散的内容而“神”不散,学生学习起来有乐趣呢?迫切的想改革尝试。

用新课标的理念评价:“课堂教学期待开放与实效双赢”。上述的设计是没有开放的迹象的。教师“本能”地“控制”着学生,直接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直接抹杀了教师专业的职业性。这些注意事项一条条讲述给学生,表面上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是教师只讲了知识,根本没有考虑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得不到发展的。教师专业的职业性是教师不仅能讲知识,而且还能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组织学生实验探究,课堂要既能放得开还能收得回。

教学设计第一次修改。

展示问题:

1.小明在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某药品,不小心把试管炸裂了,请您说说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

2.请用语言表达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与固体在操作上有哪些不同。

学生看书:学生先带着第一个问题看书。

(估计学生看完时,请学生回答。学生积极举手)。

学生回答: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刚加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洗。

(上述两点书上直接说明会使仪器炸裂,学生可以直接找到。讲完了上述两点之后,大家又静了下来,一片思考的寂静,一会儿,又有几只手举起,补充了第三点)

学生回答:要预热,否则会使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书上只说要预热但没有说不预热会使试管炸裂。学生能答出这点说明动了脑筋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物理知识。)

教师提醒:加热试管接触灯芯。

(前面已经学习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低。)

学生回答:异口同声回答“受热不均匀”,试管会炸裂。

……

教师演示:加热固体和液体的操作。

反思:通过两个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完全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习热情高涨。教室了时而鸦雀无声,时而讨论热烈,学生之间还有相互的竞争,整个过程师生都充满了激情。这样的气氛也激发了我产生很多灵感。这次的修改让我体会到,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心中还有一丝遗憾,若能让学生亲自操作多好。

用新课标的理念评价:上述的课堂教学有放开,所以学生得到了发展,至少是知识层面的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得到了发展。且有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意识,设计了学生活动,学生被吸引到活动中来。虽然活动中学生的收获还是较单一的理论,但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享受思维的快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和持续,课堂实效是大大提高。教师大胆地迈开了第一步。但是作为实验教学,还应以实验为本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去体验、感悟、学习实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达到课标的目的。同时也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文字到具体实验操作的过渡和转化,再从具体实验到抽象的文字归纳整理。这样更能提高课堂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设计第二次修改:

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

展示任务:首先请学生自己看这部分内容,看完后要能到讲台前演示给大家看。(学生看书很认真,且还有人在位置上用手比划着。)

学生活动:请举手的同学先上来演示加热固体的操作,

(下边的同学都有点的激动,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昂着头迫不及待的想提醒。)

学生互评:操作完后请不举手的同学点评刚才的操作演示。

(根据具体情况请几个属于中等左右的同学来点评。请不举手的同学是为了提高参加课堂活动的学生的广度。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还是能答出一点的。)

学生活动:另请举手的同学演示加热液体操作。

(大家的情绪更加高涨,举手的更多。)

学生互评:操作完后请不举手的同学点评刚才的操作演示。

学生归纳整理:加热固体与加热液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等学生自己都归纳的差不多了再一起交流,为的是注重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这里的归纳应是很轻松的。)

学生实验操作:提出全班操作训练内容——分别加热固体氯化钠和加热水。大家一起完成。

(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已经学过,这里正好是复习。)

学生讨论:小明在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某固体药品,不小心把试管炸裂了,请您说说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

(此时的这个问题可以请中等偏下的学生来回答。不同的问题根据难度不同可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

反思:有了第一次“吃螃蟹”的经历,这次尝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多了些激动,期盼有很多的收获。同样是看书,第一次修改中的看书是从抽象的文字中归纳出到抽象的文字,而第二次修改中的看书是从抽象的文字到具体实验操作,然后从具体实验操作的分析再到抽象文字的归纳(看了操作然后要点评、归纳)。两者对比,后者对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了。当然,这之前的实验教学中我一直实践着这样的理念,用心培养着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在第二次修改中我尽量做到自己少说,让学生说,尽量多的给学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我能感受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激情的燃烧。他们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有成就感。与坐在教室里的位置上讨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兴奋。当然也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用新课标的理念评价:这第二次修改的课堂教学很放开,体现在学生自己看书后自己演示实验;体现在以学生互评为主;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活动;体现在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体,课堂设计注重了学生本位。在这里学生的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技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可见课堂设计注重了实验的本位,通过实验操作的过程来学习实验。期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这也是需要教师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一些能力。但对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的重心,不能教条于几个操作要领,这样可能束缚了部分胆小的学生动手的激情。所有操作可能产生的问题应以安全性为出发点,从哪些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如何排除着手。从而更能体现学习的实用性。从对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角度,这里还应有变式训练,以真正达到实验教学的终极目标—实验技能的提高。很明显,这堂课是“裸着”进来的,纯粹性知识学习,与生产生活没有任何的联系。如果学习的内容用到学生已有的经验,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更能让学生接受。

教学设计的第三次修改。

在第二次修改的基础上增加如下内容:

课堂引入的情景:可用来加热的仪器大多为玻璃仪器(PPT展示),那生活中你对玻璃的特性了解多少? 选择视频:冬天冷玻璃杯倒入开水后炸了;倒入了开水的玻璃杯烫的不能拿起。让学生谈谈原因和体会。然后过渡:生活中玻璃容器使用经验可以用到我们的实验中来。

(其实在加热操作中玻璃仪器的炸裂安全隐患,多种原因归为一点,即受热不均匀。然而这点学生都已经有生活经验。我们的教学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把他们的已有经验科学化,理论化,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学习了化学是很有用的,而非课本和实际生活脱节。)

在第二次修改的基础上教学方法调整如下: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点评或学生对学生的点评可以改成这样,如:你认为他的哪些操作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怎么排除?并以鼓励为主,教师的标准演示也是为了展示美观、体现安全,而非刻板、教条的记住条条框框。

在第二次修改的基础上增加变式应用:

学生实验操作:提出全班实验内容——加热碱式碳酸铜和加热5mL水,并记录现象。

(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的使用都已经学过,今天又学习了加热。在一个完整的实验任务中,训练学生在新的实际情景中,能连贯安全地完成各个基本操作从而达到实验技能的提高,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整的完成实验任务。)

纵观第三次的修改,教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走来;教师引领学生思考、实践;并从实际应用和安全角度引领学生反思、纠正,最后学以致用。教师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化了,实践经验理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化学素养提升了。学生得到了发展。学生努力学习并获得了认同,学生自然形成正确健康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努力学习后有了收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必将被激发。因此教育教学的前景是可见的,我们的教育必将向素质教育转变。

内化课标,实现教师自我成长的方法固然有很多。选择同一个教学内容,对照课标进行自我反思,并在专家或他人引领性评价的基础上有目的进行多次的设计改进,必将成为教师们喜欢并乐意接受的一种有效模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教师自觉自醒的基础上展开,是围绕教师本人的实践和问题进行的。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需要对本人的实践和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成功之处给自己鼓励,并最终能使之经验化、理论化;反思不足之处,下次一定要尽力去改进,不改进等于没有反思。当你迈开第一步尝到成功的喜悦,你就会真正体会到了新课程理念的优越性,渐渐新课程的理念被内化,成为了自己的信念,教师也就真正得到了成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试管新课标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做个怪怪长实验
试管难题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