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丹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网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网络虽然与现实的交流不同,但我们在交际的时候同样需要打破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彼此沟通的“开场白”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一些不和谐的网络称谓也竞相出现,它包括网络泛称、零称谓、詈骂称谓等形式。网络基本上不存在面称,这就使双方不必拘泥于尊卑、神情等形式,因此言语交际的称谓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所以,采取措施规范不和谐称谓已成为当务之急。
称谓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人们企图利用称谓的泛称来解决尴尬的相遇,或是根本就放弃使用称谓直接进入交流。但实际上,称谓的泛化与零称谓现象的出现,更进一步地证明了称谓的缺环以及称谓的不规范。
时代的更新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网上购物因其物美价廉、样式繁多而深受大众的喜爱。与实际生活购物不同的是,我们无法得知与我们进行交易者的性别、年龄等代表其特征的社会因素,因此也难以寻找到与其相衬的称谓。淘宝上,“亲”的火热使用,看似拉近了买家与卖家之间的距离,打破了因为称谓的不确切而引起的尴尬。但是否使用了“亲”就能更好地促成交易的实现呢?有人在网上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是否使用“亲”称谓并不能决定交际能否顺利完成。
在《现代汉语》[1]里,“亲”有11种解释,其中“关系好感情好,跟“疏”相对”的义项更与淘宝使用的意思相近。“亲”无非是要使交际双方感到如同“亲人”一样,进而迅速达成共识,完成交易,看似解决了无称可呼、进退两难的语境问题,但这只是更进一步地表明,人们在称谓使用上出现了困惑。另外,“美眉”、“美女”、“小妞”、“盆友”等词,也不再受到长相、外貌、年龄、亲密程度等因素的约束,称谓的泛化使得交际出现了审美失调、理性偏差、意识盲点等不和谐的现象。
亲属称谓是现代汉语称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它彰显了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传统,传达了亲戚里道之间的挚情,它同时也是个庞大的系统,存在着面称、背称乃至兼跨面称与背称等情形[2]。同时,现代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现象,潘攀称之为“亲属称谓的泛化”[3]。如,称呼与自己母亲年龄相仿的女人有“阿姨”、“姓+姨”、“家中子女排行 +姨”、“名+姨”等构词形式。如今,网络中亲属称谓的泛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如“伪娘”(2010年快乐男生刘著)、“跨栏哥”(2010年在短时间内逃过三劫的幸运成都男子)、“范爷”(影视明星范冰冰)、“凤姐”(网络红人)、“根叔”(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等等。
网络亲属称谓的泛化,已经远离了传统亲属称谓泛化的范畴,弱化了人性间的亲情成分。如,“姐”在《说文》中,有“母亲”的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姐姐,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女子,称呼年轻的女子的义项。而“凤姐”中的“姐”是一种贬义,指那些低俗谄媚、庸俗作秀、装嫩轻浮的非年轻女人。
社会的飞速发展、观念的更新,使得传统称谓不知所措。词义的演变,使得当我们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为了一个称呼而伤透脑筋,加之现代整形术的发达、食品营养的丰富,那些“姨”、“叔”等称谓更不能随口而出。称谓出现了盲点,还未等到交流就已经陷入了僵局,因此有人干脆就什么都不讲,笑一笑、点个头,或是用“你/您好”、“打扰了”、“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拉开彼此对话的序幕。
网络称谓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网络环境的复杂,使得人们不好辨别对方的性别、年龄,也就不能轻易地使用“美女”和“帅哥”;神情和姿态在网络上更显得苍白无力;“亲”也并不是任何人都愿意使用,而“亲爱的”作为“亲”的同义词,在陌生人之间则显得更为尴尬;“你/您好”这两个传统的称谓对于语言保守的人似乎用得更多一些,“你”表示对话双方的地位平等,而“您”有尊重的意思,但由于我们并不了解对方的社会因素,不论“你”的想拉近彼此距离的热情还是“您”的想表达敬意的心理,都会被不同程度的误解。因此,零称谓在网络上的空白,也成为了不和谐称谓的一部分。
网络使用人群的多样性以及网络环境的庞杂,使得一些詈骂称谓层出不穷。如“霉女”,由“美女”而来,与“美女”的意义却大相径庭,用来称呼那些长相平凡甚至丑陋的女生。“恐龙”亦是用来形容长相难看的女生,很有虐人的口吻。最近一首韩国神曲《江南Style》唱红了全球,歌手朴载相获得了“鸟叔”的称谓,虽然是名字的音译,但也并非褒义。“闰土”,也不再是鲁迅笔下的人物,而是指穿着土气的人。用“傻屌”来形容那些无法进行正常思维活动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傻子,类似的还有“煞笔”、“烧饼”、“小白”、“蛋白质”、“13”等。“凤凰女”,指那些出生在衣食无忧家庭里,本性爱慕虚荣、眼高手低、挥金如土的城市女孩等等。
网络称谓的詈骂现象是网络不和谐称谓的主要部分,严重影响着网民的交际。一些网民为了寻求新奇的网络词语,故意篡改常规词语,恶搞他人,这就反映了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网络秩序规范的严重缺失。
网络不和谐称谓,是指面对交际迷茫无措时泛化使用或是故意不用乃至随意乱用称谓的现象,通常会造成对话中断,交际失败。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因此,规范网络不和谐称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践行的使命,同时它也彰显了我们个人所具备的素质和修养。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认为双方进行交谈,是建立在了共同目标的基础上,以一种达成共识的心态才能顺利推动合作的完成。他还指出,“合作原则”体现了四个基本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其中关系准则要求说话人说话要贴切并且要与说话的目的有关联。在网络称谓中,我们应该寻找到正确、合适的称谓,以良好的开端促成“合作”的完成。另外,英国语言学家里奇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进一步补充了格莱斯在“合作原则”上的不足,认为有的时候人们以“言内意外”的形式进行对话是出于“礼貌原则”。我们所寻求的和谐网络环境,正是希望网民生活在文明的网络空间里,在我们与他人交流时,准确的称谓会令人备感舒适,你同样可以出于“礼貌”对对方进行“赞扬”[4],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与好感,使得交际完美结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进步体现着一个人自身素质、文化水平的进步,一个民族文化的进步,乃至一个时代文明的进步。“亲”等词语以及亲属称谓的泛称,虽然可以解除我们交流的障碍,但是与接受者不对称的称谓仍会引起反感。另外,零称谓的现象,也会使人感觉到没有礼貌或是显得彼此生疏,同样不能恰当地解决称谓问题。而詈骂称谓的出现,更使人感到了语言失调的痛心。社会语言学家认为,社会阶层、性别、年龄、职业等社会因素不同的人,在使用称谓语的时候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也会有层次上的差别,这就使得一种规范、和谐的网络称谓应该甚至必须被普及。
[1]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51.
[2]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
[3]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34.
[4]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