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申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东北石油大学是伴随着大庆油田而生的,成长在大庆这一石油的宝库、精神的沃土之中,与共和国的石油工业同呼吸、共命运,历经世纪风云,伴随祖国同行。作为大庆石油会战的重要成果之一,大庆精神是东北石油大学的立校之本、育人之魂,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是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核心。
建校初期形成的“捡粮、种地、干打垒”的艰苦奋斗精神,形成的“三宝”、“九风”,形成的“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形成的“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以及学校搬迁形成的“创业、科学、奉献”的迁建精神,无不闪耀着大庆精神的光芒,早已深深融入办学理念之中,成为教育、熏陶、影响、激励广大教师和莘莘学子的巨大力量源泉。
东北石油大学始终坚持把大庆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对广大师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广大学生中间,大庆精神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将大庆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邀请石油企业的领导、专家和校内外学者举行报告会、座谈会,观看《铁人轶事》话剧,开展影视展播,设立铁人奖学金以及征文、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以“灌输教育、感染教育、养成教育、延伸教育、导向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大庆精神教育,使得大庆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石油学子手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大庆精神的教育。从新生一入学开始,通过聆听铁人生前录音、观看铁人生前事迹、请老会战作铁人事迹报告、观看新时期铁人科技成果展等多种方式,进行大庆精神的熏陶和感染。2006年3月,大庆市“大庆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老会战宣讲团来学校进行宣讲,铁人王进喜的战友孙宝范、朱鼎科、周占鳌、李景荣为大学生宣讲了铁人的事迹。学校还发挥地处大庆油田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松基三”一口井、1205钻井队等地建立了1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广大学生了解铁人事迹,感受、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国情感,感悟人生真谛,增长真才实干的重要课堂。学校还有13人加入了大庆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有7人是一线教师;学校作为团体会员参加了这个研究会;学校人文科学学院有6位教师参与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教材”的编写工作。
在大庆精神这一核心校园文化的哺育下,学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为人朴实、工作踏实”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多数已经成为石油科技和石油教育战线的骨干、专家,有些已经走上各级重要领导岗位。杰出代表有钻井工程专业1996届毕业生、全国劳动模范周飞,石油系统新时期五大标兵、勇攀高峰的钻井专家张书瑞,石油石化行业科技专家大庆炼化公司副总工程师、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周云霞,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黑龙江省特聘讲座教授吴玉树,2005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等。
学校长期坚持用大庆精神育人,受到了党和国家、省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同时也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姜春云,原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孙维本,原黑龙江省副省长王佐书,原中国石油工业部领导康世恩、王涛、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鹏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姜春云题词:“创一流院校,育一流人才”;康世恩题词:“以大庆精神教书育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四有’新人”;王涛题词:“桃李芳菲结硕果,石油发展奏凯歌”,并指示:“大庆石油学院要把大庆的红旗扛出去,要上水平,争一流。”2006年6月20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对学校“以大庆精神为旗帜,引领广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事迹进行了专门批示。自1991年以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出版的《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书刊,《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对学校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的经验、做法、事迹和成效等进行了深度报道。目前,大庆精神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品牌。
东北石油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主打大庆精神这一核心文化品牌。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全校上下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从教师员工到在校学生、从课堂之上到校园内外,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渗透大庆精神,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推进校园文化发展,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1.用大庆精神引领学风建设,浓厚校园学习氛围,激励广大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学校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用大庆精神引领学风建设,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学风建设活动。例如:2006年,学校组织开展了“创优良学风,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建设优良学风”主题团活、“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专题研讨、“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学风建设大讨论等活动,举办了科技文化讲座、学术报告、学习经验交流会、逆境成才事迹报告会,开展了外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CCTV杯”英语演讲选拔赛、校园“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
学校以学生综合测评为主要依据,每年都开展“铁人奖学金”、“孙越崎奖学金”、“侯祥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标兵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等奖项的评选。这些活动和措施有力推动了学风建设,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学风建设中,学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接受了大庆精神的教育,在学习中勤奋刻苦,踏实创新,积极践行了大庆精神,增强了学生对品牌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2.用大庆精神指导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崇尚科学、珍爱生活、开拓创新
多年来,学校通过“院士报告会”、“学术报告会”、“名师讲坛”、“企业家论坛”等形式,特邀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学术权威和企业家来校讲学;聘请校内教授、博士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三年来,共举办科技讲座或学术报告会521场(次),参与学生52800多人(次)。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浓厚了学术氛围,活跃了校园文化。
学校利用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爱心社、大学生记者团、电脑俱乐部、外语俱乐部等19个校级社团和50个院级社团,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力支持学生科技类社团开展群众性学术科技活动。
学校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建立了14个社会实践基地,每年都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大庆油田、大庆社区、大庆驻军部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一贯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教师和学生分别成立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武术、风筝等俱乐部或协会,常年开展活动。由体育教师指导,校工会、校团委、学生会和各二级学院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网球大师赛、“新星杯”足球赛、“促进杯”篮球比赛、“风采杯”乒乓球比赛、男女混合排球赛、团体长跑赛等等。
3.用大庆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品牌化发展,努力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条件优越、环境高雅的校园,精心打造新世纪新大学的新形象
面对新世纪新大学的发展建设,学校领导审时度势、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稳步实施,积极探索新校区校园基本建设的新模式,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50.3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4.2万平方米。现代化的图书馆与大庆市共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馆藏文献资料种类齐全、数量足,其中纸质图书164.1万册。
建成了拥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三个网络出口,双核心路由交换、主干万兆的校园网,与教学区、办公区及师生生活区的所有主要建筑物相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田径运动场、专项训练场等各类运动场及体育设施齐全,室内外体育场所面积为15.7万平方米,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处处体现并传承者大庆精神,已经建成的校园文化风景线、校史陈列馆、文化长廊、校训石,以及教室和学生公寓的文化装饰都生动诠释着大庆精神。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物质和政策支持的问题;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思想复杂多样,加之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这一切都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当前,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又恰逢新老教师交替的高峰期。随着新老教师的交替,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他们由于在师德师风、治学态度、人格魅力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锤炼和提高,所以,有时难免给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学校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网吧、酒吧、旅店林立,给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安全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今后,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不断发扬优良传统、发挥办学优势、彰显育人特色、加大建设力度,着重完成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践行大庆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大力倡导广大教师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注重大庆精神的学习培养和文化熏陶,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以教风带学风,切实承担起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使命。
2.推进大庆精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意志品质坚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拓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完善德育途径。继续保持在大庆精神育人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并在新的时代予以创新和发展,构建具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模式,不断推进校园文化的品牌发展。
3.落实大庆精神,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牌品位
按照“绿化、美化、亮化”的原则,对校园内的雕塑、题字、风景点等人文景观及整个校园进行整治。达到干净整洁、文字规范、色调和谐,并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进行艺术性的装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彰显大庆精神这一品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艺术社团、艺术活动、艺术讲座等对校园群体给予大庆精神的熏陶,培养与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校园文化品牌意识,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4.弘扬大庆精神,加强宣传设施建设,加大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
对广播、电视、橱窗、板报、校园网等宣传设施时时进行监控和维护,尤其是校园网要围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及时更新内容,做到内容新颖,积极向上,充分反映广大师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审美观念。充分利用各种设施,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对外宣传,扩大对外影响。
5.依托大庆精神,加强学术团体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创建与完善大学生科学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名师的积极性,广开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6.结合大庆精神,加强功能性设施建设,提升师生文化生活质量
在“十二五”期间,抓紧完善文化体育场馆的建设,并充分考虑丰富师生业余体育与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广大师生提供积极向上、陶冶情操的场地与活动内容,丰富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7.利用大庆精神,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校园文化
全面升级新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满足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校园文化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各种需求,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传承大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