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琴,张宜波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01)
相声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曲艺艺术,蕴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语言魅力。相声语言是一种极度浓缩的语言,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表达最多的意义,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相声讲究“说、学、斗、唱”,对演员的语言功底、文化素质和表演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相声演员郭德纲将多元的幽默形式注入到相声作品中,掀起了相声界的又一次新高潮,给濒临危机的相声界注入了新的活力。郭德纲的相声作品运用了大量语言手段,使机智、敏捷的‘郭氏幽默’呈现于众”[1]。近些年以郭德纲为代表的相声作品很受观众推崇,并且出现在了蛇年春晚的舞台上。对其相声语言的研究也增多,多集中在从文学角度对其表演的相声进行研究,研究其台上巧妙的语言,郭式相声的真与善以及郭式相声对文化的演绎等。从理论语言学角度对其研究的成果比较少,黄梦,张新祥,曹雨婕从语用学角度对其作品作出了研究。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分析郭德纲相声(本文所指的郭德纲相声是郭德纲一行人在舞台上的演出成品)《败家子》的言语幽默机制。
“图形-背景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认知理论”[2]。“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丹麦心理学家鲁宾(E。Rubin)首先用“脸/花瓶幻觉图”(face/vase illusion)将图形与背景进行了区分。当我们观察周围环境时,总是先注意到某些事物,因为这些事物的某些特征会优先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称之为图形;而那些没有被立刻注意到的我们称之为背景。之后完型心理学家借鉴其来研究知觉及空间组织方式,并提出了图形背景分离理论(figure/ground segregation)[3],知觉场总是被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某一感知中具有完整结构的容易引起注意的那一部分,也是注意的焦点所在;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人们在观看某一客观实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4]。“语言学家Leonard Talmy率先把图形背景理论运用到了语言研究中”。[5]“语言中的图形背景和客观世界中的图形背景不同,因为客观世界中的图形背景是具体的实体,但语言中的图形背景是有空间关系或方位关系的相关实体,可以是时间,因果关系等各种关系相互作用的事件”[6]。根据完型心理学研究,图形的界定应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则”(Principle of Pragmanz),即具有完形特征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体积小,容易移动的物体被看作是图形;而面积较大的位置相对固定不易移动的则被看作是背景。
相声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最多的包袱,让观众的笑声不断,共鸣不断。一部成功的相声作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唤醒观众的知觉,激发观众共有的schema,即观众在共同的社会文化圈内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然而唤醒绝不是相声作品最终的目的,在唤醒的铺陈下,突出才是王道。这正是我们所介绍的“图形-背景”理论在相声创作中的应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图形-背景”理论运用的成功与否可以直接影响整部相声作品的演出结果。所以相声的内在特点构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相声创作中存在和发展的温床;同样“图形-背景”理论搭建起了相声作品成型并且吸引观众的框架。
“喜剧小品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其目的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发观众产生愉悦之感”[7]。郭氏相声言语独特,通过言语图形设计,使语言脱离了人们的表达习惯,突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在话语表达与认知理解之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反差,进而产生了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郭德纲相声之所以脍炙人口就是在于它的言语创新,偏离常规,给观众造成心理偏差,从而构成不同层面的图形产生幽默效果。
根据“普雷格朗茨原则”,《败家子》中的背景可以分为三类:社会文化背景、当时言语背景和故事讲述背景。“社会文化生活语境指的是交际双方所处的言语社团或生活圈子,包括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8]。社会不同层次的人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差别很大;收入比较低的人群生活物资资料相对贫乏,特别是那些遭遇失败处于低谷的人们。我们同处于一个社会圈中,头脑中形成对社会不同生活层次的人们的生活状态都有自己的定位,虽然细节有所不同但是对于高低水平的认识还是相对统一的。在《败家子》中,很多地方都有对人们生活水平细节的讲述,为作品营造了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
例1:
郭德纲(郭):于老师过得很幸福,家里日子过的很好,工作也很顺利。他常常说,我现在就是神仙的日啊,在家还唱呢,要做神仙,快乐无边。
例2:
郭:那几年穷得都不行了,睡觉连被窝都没有,就盖一创可贴。
例3:
郭:也就一科级干部,别看不大,没事还老带着单位的人出国考察呢。
例1中郭德纲用说唱的方式描述了于老师的生活状态,表现的是现在普遍大众的生活状况,家庭美满,工作顺利。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改变,例1中所描述的状态是普遍大众生活的一个概括,观众熟知,很容易产生共鸣。这一大的文化背景在观众心中早已形成,在其衬托下,才会出现下文中的图形。而例2中所描述的则是处于低谷奋斗受挫的人群生活的写照,生活比较拮据。相比之下,例3则描述了小部分生活水平高的人的生活工作状态。这简短的几句话清楚明白地为观众呈现出了不同人群的社会生活背景。
相声作品《败家子》,共讲述了三个故事,分别有三种故事背景呈现给观众,分别是“当年奋斗”背景,“二大爷出国考察”背景还有“奇遇公主”背景。
例4:
郭:其实这些年我什么都干过,我还做过买卖呢,最大的一笔生意是做煤炭。河南平顶山,从那儿弄出煤来运到山西大同。
于谦(以下简称于):好家伙,这非赔死不可。
例5:
郭:……要是跟我二大爷似的行了,大背头,戴个眼镜,那在单位里了不起…。。没事还老带着单位的人出国考察。
例6:
郭:……我得找一个没结婚的,一问问出来了,于老师有个妹妹,异父异母的亲妹妹……住在南极洲,是一个公主,阿依土鳖公主。
例4描述了郭曾经的奋斗经历;例5描述了郭的“二大爷”出国考察的故事背景;例6描述了郭发达了之后想要找一个好的伴侣的故事背景。三个故事背景分别为观众营造了:艰苦奋斗一心想着发家致富年轻小伙的心里预设背景;高居官位生活高雅有钱人生活方式的心里想象,还有年轻小伙发家之后需要寻求一位心仪的伴侣的心里预设背景。观众根据表演者的描述和自己在社会中的所见所闻形成自己的心里故事背景,为接下来各种图形的制造创造了条件。
本文中所分析的《败家子》是蛇年春晚演出的作品。整个作品在一个举国欢庆,各族人民开怀畅享欢乐的场合。所以作为当时当地背景,蛇年春晚也成为了《败家子》的背景之一。
例7:
郭:今天是个好日子。
于:是,除夕。
郭与于两人这简短的对话告诉观众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也为观众心里背景的构建提供材料。所处的时间地点很特殊——春晚,所以郭等人的演出也必定会是欢乐向上的。一旦打破这一背景势必会创造图形,引起观众关注。
根据完型心理学家的观点,图形的界定应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则”,即图形是具有完整形状的,可移动的,体积相对较小的物体。图形依存于背景而凸显于背景。相声作品把握了图形的凸显性,利用打破观众对事物常规规律和特征的期待,达到幽默效果。图形之所以能被人们立刻感知就是由于它的凸显性可以吸引眼球。
1.语音图形
王希杰认为在语音方面,读错别字,发音失误,都是对语音常规即零度形式的一种偏离[9]。在舞台上正确的语音环境是观众心中期待的。而郭德纲的相声很善于运用同音异形字的特点,有意理解错或是故意模糊读错某些读音,制造闭合的语音图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当这个凸显图形与当时的背景格格不入时会创造笑点:
例8:
于:我祝愿。
郭:等会,哪个医院。
例9:
郭:……我希望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人均GDG能够达到……你说的那是GDP,我说的是GDG,郭德纲全拼。我希望GDG幸福。
例8中郭利用“祝愿”与“住院”两个词语同音的特点故意误读造成语音上的凸显。在蛇年春晚这个欢乐的背景下,“住院”这个图形被很明显的凸显出来,给观众心里造成了突兀的感觉,制造了笑点。而例9中演员故意模糊“GDP”的发音,利用近似的错误发音来编造新词,制造语音图形,凸显于观众心中所期待的正确的语音环境,进而制造了笑点。
2.词汇图形
《败家子》中惯用词类混搭或是纯粹的词语误用等词汇手段制造词汇图形,达到幽默效果。这些表达偏离了正常的词语搭配原则,在特定的语境下会凸显于背景之上,自我形成闭合图形,创造幽默点:
例10:
郭:你这个智商余额明显不足啊,赶紧找地儿充值。
例11:
郭:我正在通往幸福的不归路上。
词语搭配在表达语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词语搭配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早已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在这里我们称之为词汇背景。而在例10中,“智商”和“余额”是两个联系度很低的词语,智商是一个人固有的无法通过人为活动增加,而余额是用后剩下的部分很难与“智商”这一不变的概念联系起来,这种牵强附会的搭配不符合观众心中对于正确词语搭配的期待,从而”智商余额”自我形成一个词汇图形凸显于观众眼前,引人发笑。在例11中,“幸福”与“不归路”更是超常搭配,不得不从整个句子结构中凸显出来,形成图形给观众带来欢乐。
3.语义图形
语义规则要求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一致性。在交谈中,谈话双方要遵守合作原则(质量原则、数量原则、方式原则、关系原则),使自己的话语符合交谈场景,目的要求[7]。在相声作品中,尤其在语义层面,会话经常违反关系原则以打破常规背景制造凸显图形来形成笑点。关系原则要求交谈内容尽可能与交谈语境相关而不是言其他。在郭德纲相声中,经常会出现言其他的情况,这看似不符合规矩的谈话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例12:
郭:那几年穷得都不行了,睡觉连被窝都没有,就盖个创可贴。
例13:
于:……再有一个兵马俑人家有数,每天晚上人家都点数。
郭:每天晚上还点数,这太高科技了。对半夜人家有值班的,手电筒一照,45号,点来点去有俩不搭茬儿的就是……
例12中,整个谈话都是围绕生活睡觉用品进行,而郭一句“创可贴”言不搭意,打断了观众顺理成章的心里预设,制造了语义图形形成了笑点。例13中,郭有意曲解了“点数”,故意言其他,打破了词语解释的常规。借“听文生义”的方法把观众熟悉的词语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加以解释,与原文的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偏离,打破了观众心中关于对无生命物体”点数”已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凸显了新图形制造了幽默。
4.语篇图形
当上下文不一致时,必然会引导读者从已经形成的心里预设中走出来,来分析不一致出现的用意。在郭德纲相声作品中经常会使用到语篇不一致,以达到幽默效果。
例14:
郭:大伙坐着大游艇出国。游艇啊,列位。
于:气派。
郭:让我们荡起双桨………
例15:
郭:他有个名字叫解放思想,开拓眼界。
在例14中,郭在描述其二大爷阔气地带单位同事出国旅游的场景,特别强调所坐的是游艇,而郭德纲下一句就转到了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上,造成了语篇偏离,后文不搭前文制造了图形;在例15中,郭在介绍其二大爷的姓名,而给出的结果却是一个口号,打破了观众的期待制造了幽默。同时这两个例子很好的诠释了郭德纲对此人物的讽刺,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此人横气充大的人物特点,暗指了社会上此类人物的嚣张跋扈与招人厌的社会现象,在笑的同时引发观众深思。
5.语场图形
Halliday和Hasan将决定语言情景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10]。语场指的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的活动,涉及的事情或表达的经验等,它能体现语言使用者在特定情景语境中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和作用。郭德纲相声作品中语场偏离是常见的现象,它会对其相应的语域特点做出暂时的故意的违背。在特定的语场中会使用特定的语言这是观众心中已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但是当出现不协调的音符必然会打破这种已经形成的背景预设,从而达到制造笑点的目的。
例16:
郭:住在南极洲,是一个公主……公主打南极洲来,打一黑车找我来了……公主到门口那会啊,我正在耍剑呢……
例16中郭的语言显然不是在描述一个公主驾到的场景,观众已形成关于公主的印象是高贵华丽的,通常会伴随着很多随从人员;而这里却在描述一个打着黑车的小人物,怎么都和公主这一形象无法形成关联,打破了观众心中早已存在的见到公主的场景的社会文化背景,凸显出一个语场图形,引人发笑。
总之,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强调背景对图形构建的基础作用,相声正是通过引导观众自己推翻自己心中的各种期待与想象的背景而达到图形凸显制造幽默逗乐观众的目的。打破观众对事件期待,使人物的言行凸显于背景之上,从而吸引观众注意力就是图形构建过程。郭德纲的相声《败家子》体现了“图形-背景”理论,通过构建不同层面的图形,引导观众发现偏离,打破心中已有的文化背景,当时语言背景还有故事讲述背景的期待,形成凸显图形,吸引观众注意与思考进而引人发笑,从而达到了“郭氏幽默”的效果。
[1]张新祥,曹雨婕.从郭德纲相声看中国相声幽默对语用原则的偏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2):75-77.
[2]沈志和.“A is to B what C is to D”结构的图形 -背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2):60.
[3]F.ungerer&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11:157.
[4]胡艳秋.图形-背景与词条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6):105-108.
[5]张继红.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121-122.
[6]匡文涛,文旭.图形 -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25 -32.
[7]安丰存,李红英.语言偏离与话语幽默[J].延边大学学报,2011(5):139-144.
[8]樊玲.动态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制约的运作机制研究:以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1(5):75-78.
[9]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92.
[10]M.A.K.Halliday,Ruqaiya Hasan.英语的衔接[M].张德禄,王珏纯,韩玉萍,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