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群 计 陈 冯志敏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在农林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测量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直接为现代农业服务,实践性很强。要真正掌握这门课程,学生除需学习必要的测量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准确地完成各种测量任务。为此,我们全面加强了测量学的实践教学工作,注重积累教学经验,取得理想的效果。
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其中教师的准备尤为主要。每次实践教学前,我们都要结合理论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明确学生应重点掌握的技能知识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及其注意事项等,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实践教学前教师还要对相关的测量仪器进行细致的检查和校核,确保仪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做相应的准备,学生要及时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实践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测量技能。
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基本动作技能。辛普森等人认为[1],动作技能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七个循序渐进的级别。因此,学生需要在各个级别上逐步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学习,才能获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我们的测量学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验、集中实训周和野外实习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既各具特色,由浅入深,又相互贯通。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实践教学工作。
课堂实验是按照授课进度开设的单项测量实践课程,它具有测量项目和使用仪器均单一的特点,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将实践内容分解为若干步骤,按步骤进行全班集中演示;然后分组进行个别指导,针对问题及时纠正,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反复操作,力求动作规范。例如在指导学生用水准仪测量高差时,分别演示讲解安置仪器、整平、瞄准目标和读数四个步骤,由于仪器整平要求动作较为复杂并且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我们编成易记的短语:“先脚架,后螺旋;先粗平,再精平;先平行,再垂直;先双手,再左手。”让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必要时单独指导、反复练习,多数学生很快提高了整平的精度和速度。
在掌握单项测量技能的基础上,我们在学期后半段专门安排一周时间对学生进行测量实训。实训周通常需要多种仪器,同时测量多项指标,既是学生的复习过程,更是帮助学生整合测量单项技能,提高学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完成测量任务的能力。在地形图测绘实训周中,我们要求学生分别使用经纬仪配合平板仪,水准仪、钢尺配合平板仪,全站仪配合软件绘图等多种方法进行测图,达到实训周结束时,学生基本能够熟练、综合使用常见测量仪器。
我们利用假期或毕业实习,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关单位进行实地测绘,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负责组织管理,分配任务,审查实习计划,由学生具体实施。例如2010年4-5月,我校5名2007级园林专业学生参与了河南省息县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的淮河流域土地资源调查,克服了许多生活和工作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测绘任务,受到单位的好评。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同测量工作实际接轨,培养了学生的优良的意志品质。
我们主要采取两种考核方式:随堂动态考核和期末集中考核。随堂动态考核在每一次仪器操作学习接近结束时进行,每学期进行5~6次,具体形式灵活多样,题量和难度较小。考核时既可以由学生随机抽题,也可以教师点名提问;内容既可以是动手操作,也可以是工作原理和相关的计算问题;既可以考核单个学生,也可以考核一个小组。这种考核方式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相应地调整教学计划,并可持续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期末集中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测量工具,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是对学生测量技能的系统、全面的考核。两种考核相互补充,共同推动测量实践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教育主导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2],而学生积极性的高低决定着他们掌握测量技能的速度和水平。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多项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心理需求,调动他们的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一是成立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校正、实地施测、测量误差来源及控制等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和探讨,适时组织学生到测量施工单位现场学习,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学习气氛越来越浓。二是请一些往届毕业生,跟同学们进行座谈,讲述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交流测量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加深学生对测量的认识和了解。三是添置一些较先进的测量仪器,近几年我们先后购置了近30余台全站仪、GPS卫星定位接收机、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等数字化仪器,这些仪器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较高,使我们的实践教学更加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学生的学习也更具动力。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测量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人技能发展,这是完成测量任务的基础。同时,测量也属团队行为,客观上要求一个团队的同学各尽其职,密切配合,相互理解和鼓励,共同完成测量任务。如我们在地形图测绘时通常5~6人一组,2个同学操作经纬仪和平板仪,1个同学立杆,1~2个同学记录计算,1个同学绘图。测绘时操作仪器的同学和立杆的同学经常进行手势和语言交流,才能保证立杆竖直、位置正确;记录的同学和操作仪器的同学要相互回报测量结果,以保证记录正确;测量的同学监督绘图的同学,在遇到问题时共同商量,如果一次测量时间较长,及时轮换学生操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团队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测量学的测量原理、方法及误差分析等知识是指导测量实践的理论基础。教学中,我们努力给学生创造良好条件,使测量实践教学和相关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推动学生的测量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在教学设计方面,每次测量实践课都安排在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在讲授操作时也注意结合相关原理进行;我们还经常向学生开放测量实训室,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测量仪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的测量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相互促进和提高。
测量技术人才在许多行业都有需求,测绘也是学生就业的渠道之一。我们利用假期或毕业实习期间,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定岗实习,绝大多数学生的测量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许多学生毕业后留在单位工作。近几年,我校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从事测量工作,仅园林专业三年来就有20多个毕业生从事园林测量工作。较好的就业前景更加激发了在校生参与测量实践教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