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源, 汪胜亮, 罗道福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 茂名 525000;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文法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都是该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在育人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工作主要以学生组织、党团活动、社团工作为工作载体,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侧重于在日常事务中对学生进行规范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主要通过教学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科学思维,侧重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灌输教育。二者各有侧重,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如果过于偏重于学生的日常规范管理,而忽视学生的理论思维训练,日常规范管理就无法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规范力量;如果过于偏重于理论引导和思维训练,而忽视学生的日常体验和社会生活,理论引导无法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理论思维。只有把课堂理论引导和日常规范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强大合力,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很多高校也都看到了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配合的重要性,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齐抓共管”的口号。然而,遗憾的是,“齐抓共管”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从总体上看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交叉与共融’,多是各部门封闭运行自我扩张的客观结果,也就是说,这种共融的绩效不是部门间优化‘经营结构’的超值收益,而是‘包打天下’放量投入的结果。[1]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未能真正实现有效配合,形成整体合力,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基于此,如何做好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之间的配合,形成强大、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于每个学生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并且应该探讨的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2],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只有思想认识到位,行动才能到位。可以说,思想认识决定行为方向,制约行为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大系统,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相关资源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针对目前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存在问题,要想切实得到解决,首先要正本清源,要正确认识二者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这也是解决二者当前各自为政、相互分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二者的配合只能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只有深刻理解二者协调配合的现实意义,才能增强工作责任感,积极自觉投入到二者的配合工作中去。
无论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者相同的一点就是做的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共同的价值导向和教育目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者所不同的是采用的工作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学生管理工作注重的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实践,更多地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注重的则是理论灌输,更多地是阳光普照式的理论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工作是理论教育在现实中学生思想管理的具体运用,并且为其提供创新动力;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则是学生工作开展的理论支撑,并且为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显而易见,只有充分认识到二者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才能真正改变二者单兵作战的工作现状,切实落实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构建合作平台和各种保障,建立合作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构建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模式,目的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尤其是二者配合存在的问题,而要想解决二者配合存在的问题,就要搜集相关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3]基于此,除了在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整体性思维工作方式之外,切切实实找到存在问题的节点,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了。只有善于发现二者在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把握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背景,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路,制定的措施和方法才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性。
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力量,二者应该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这两支基本力量远没有形成最佳合力,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相互分离、沟通不力的状态,导致很多高校呈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文本化、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化的现象。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其背后存在的主要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教育观念分离。无论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孤立化、片面化理解,普遍都存在一种观念偏差:理论灌输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责任,日常管理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范围。第二,教育队伍分离。很多高校未能在两支队伍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呈“平行线”式的设置现状,二者之间缺乏了解,各行其道,使得应有的“1+1>2”的叠加效应没有显现出来。第三,教育过程分离。学生工作大多以行政管理的形式出现,管理工作者忽视了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学生日常生活中遭遇的问题价值,工作只是停留在日常管理规范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多采用政治宣讲方式去阐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过程并没有有效地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忽略了自身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特点。
针对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配合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背景,这为设定二者协调配合工作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历“是什么”、“为什么”的过程,就到了解决问题“做什么”的过程。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方案拟定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只有切实针对二者配合存在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节点,切准问题的要害,设定的方案才具有可执行性,方案不能只是“应该”和“可能”,更重要的可操作性要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方案设定的执行主体不能仅仅只考虑学生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考虑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双边性及主体性,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融合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与配合。
方案的实施是完成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配合的中心环节,前期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方案的实施打基础,其主要任务就是把方案既定的措施付诸到实践中去,完成二者的配合工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因素的融合。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高方案实施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充分调动实施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为方案实施的灵活性提供保障。第二,明确实施方案中的阶段性目标,目标明确,方案实施才能有预期效果和不竭动力。第三,方案实施要讲求实效,不能为了实施而实施,走过场,最后流入形式主义,产生出新问题。
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指把二者的配合作为目标规定的导向,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围绕这个规定性的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方法等开展工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的原则,可以很好地克服工作简单化、片面化,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短板,有机地将工作目标的导向性和工作模式灵活性结合起来。
二者配合工作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树立系统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大系统,由若干因素组成,其中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其最重要的两大子系统,只有实现两大子系统的最优化配合,才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系统的高效运作。其次,树立合力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是一切因素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同结果,社会正是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合力中不断向前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其整个系统所散发出的能量也是组成该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合力的结果,只有各要素的协调、配合,才能共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同任何现实事物一样,主导性的存在,总是离不开多样性的存在,也不存在脱离多样性的主导性;同样多样性的存在也总是以主导性为前提,也不存在没有主导性质的规定的多样性。二者配合工作的多样性就是围绕二者配合的工作目标,丰富和发展这个主导目标的要求,更好地配合和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配合形式选择的多样性。为了切实地实现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只要有利于二者的配合,都可以采用。比如:辅导员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辅导员等等。第二、配合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主导性教育内容,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机地将助学奖贷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等与之结合起来。第三,针对高校实际情况开展配合工作。学校基础不同,管理模式差异,要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实施二者的配合工作,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在实际进行工作过程中,确立二者配合的目标导向,善于根据目标导向的需要,创造和利用多样性的选择,采取恰当的方式促进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必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4]
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既反映了理论与实际的正确关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又揭示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意味着强大思想武器的掌握,真正把握思想理论的精髓和实质,恰当地运用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最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来说,所肩负的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理论灌输,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学生工作来说,所承担的责任就是管理育人,遵循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二者的配合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首先,既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理论灌输教育,又要注重学生工作的管理实践育人工作。“实践产生理论、检验理论、发展理论,理论则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升华实践”。[5]科学理论只有在现实实践中才能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只有在日常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巩固和深化,真正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地理论教育,教育学生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才能散发出它的魅力所在,增强它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脱离学生现实关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更多地让学生会产生“假、大、空”的感觉。同样,学生工作要结合学生所学理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和升华对理论的认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育人也要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如果认识不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再加之没有理论支撑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不持久的,问题的解决也是暂时的。其次,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要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不能为了配合而配合,二者配合的形式和方法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要积极探索二者有机结合的支撑理论、有效方法和落实途径,切实解决二者脱节的现实。同时站在理论的高度,正视二者配合存在的现实脱节现象,积极分析脱节现象的原因,积极面对二者在配合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达到二者之间的有效配合。
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要坚持系统性与针对性统一的原则,也就是说,既要把二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进行管理,又要根据二者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系统观点是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是适应现代化组织管理需要、处理各种日益错综复杂的系统而出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就是组成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二者配合的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力求组成系统的各部分最优化,进而达到系统的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包含系统教育和日常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等诸多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是个比较复杂、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课堂理论灌输和课下日常管理、理论指导行为和行为反思理论等环节的组合,这些内容和环节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组合、完成螺旋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这些内容、环节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人为割裂开来,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整体性、联系性的系统观点和方法。系统性和针对性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二者的配合在坚持系统性准则的同时,还必须坚持针对性准则。利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各自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理论灌输以及教师专业理论素养方面明显占有优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相比,学生工作在对学生心理状态把握、实际思想状态了解方面也明显占有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面对的是具体的社会的人,具体的案例,其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矛盾焦点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要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不同的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各自工作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教育。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统一。如果不能坚持系统性准则,就会缺乏整体观念,就无法驾驭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就会人为地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是,如果仅仅只在宏观上对二者的配合进行把握,针对性不强,看不到二者之间的区别,则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的工作优势,同样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配合要坚持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苏众.构建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实效性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54.
[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2.
[3]谢觉哉.谢觉哉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844.
[4]徐东昊,李景山.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7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