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雨, 付 淼, 常 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工部,安徽 合肥 230026)
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1]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领域,而且也为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于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是未来社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生力军。造就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让研究生更好地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吸引积聚优秀青年人才,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因此,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原则,研究生党建工作成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载体。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必须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目标,明确认识教育对象——研究生认知特点、知识结构和思想现状,冷静思考、深刻剖析影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种种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制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对策措施,以研究生各级党组织活动为载体,以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归根结底是由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实存在所决定的,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
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融入研究生党建全过程,首先对提高研究生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研究生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受经济全球化和思想意识多元化的影响,高校成为多种社会思潮交流交锋的集散地,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变化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必然反映。研究生党支部作为研究生党组织的细胞,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即要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支部为根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目标来武装全体研究生党员,真正做到进心入脑,提高政治辨别力和党性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同时,要以保持和发展研究生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着眼点,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贯穿到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中去,实现有机结合和相互交融。在组织建设上,在研究生党支部的构建、研究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全面考查研究生党员日常言行和思想状态,全面考查研究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全面考查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精神面貌,从而提高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制度建设上,“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为研究生党员必须遵守的党性条例和行动准则,实现研究生党组织制度建设的科学化。
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要求,到“七一”讲话“在党的建设全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要求,不仅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域的拓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两者共性的确认。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研究生党建在本质上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思想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作为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在思想层面上的具体体现;研究生党建,就是要发挥党在高校的思想引领作用,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航向和规律。在当代中国,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离不开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力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研究生党的思想建设在内容上存在很大的交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想境界和价值追求。领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研究生党委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正因为如此,研究生党组织理应首先成为宣传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地。
在党建全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把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在推进理念、推进路径、推进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使研究生党员和各级研究生党组织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先锋模范和坚强堡垒。
高校党委的领导权主要体现在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和宣传舆论导向的领导权。通过掌控学校重大发展决策、规范学校各种制度、组织管理学工队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而体现。只有不断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要求,才能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研究生思想教育的领导权,体现党组织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
研究生群体兴趣、专业、阅历各异,党员的先进性存在不平衡性,利益诉求和思想接受途径及方式也存在多样性[3]。必须针对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生源的研究生党员对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接受和理解特点,引导研究生党员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关系,在人生和发展规划上志存高远,与国家命运、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
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念和科学的党建观念,应防止简单化植入,探索形成有效推进的体制机制,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在研究生党组织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传播机制,健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活动保障机制,建立对研究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生党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培训机制,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党建体制,不断创新促进研究生党员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侯小慧.双向互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3]刘俊丽.以党建创新带动科研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