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瑾 张珏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血库 上海 200021)
ABO血型是人类最早发现也是对输血安全影响最大的血型系统。ABO定型错误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轻者可能导致无效输血,重者危及受血者的生命[1]。当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时如何查找原因并快速正确地鉴定患者血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输血前试验中应用ABO疑难血型3步分析法[2],对20例疑难血型进行鉴定分析及总结,报告如下。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拟输血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20例,年龄3个月~80岁。
抗A、抗B和抗A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抗H、抗A1和RhD(IgM)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人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其中包括:A1细胞、B细胞、O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C3d多特异性)、抗体筛检红细胞试剂盒等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生产;抗人球蛋白检测卡、ABO血型微柱凝胶卡、37 ℃专用孵育器、卡式离心机由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2002-2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由台湾贝索公司生产。
根据ABO疑难血型3步分析法。第1步:排除人为因素进行分析。重新采集血样鉴定血型,核对试剂有效期及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核对离心机转速、时间、离心力以及其他器材有无污染。第2步:复习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导致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并予以归纳分类。分类类型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家系调查、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等进行归类分析。第3步:根据第2步的分类结果,设计针对性实验验证。
用常规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做正反定型,必要时加做抗H、抗A1、吸收放散实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和亚型检测[3]确定是否亚型,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可用于检查血清中是否存在干扰反定型实验的额外抗体。所有试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0例正反定型不符中,2例(10%)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另外18例原因分别是:生理因素2例,占10%;检出自身抗体2例,占10%;检出不规则抗体8例,占40%;血浆蛋白异常3例,占15%;血液病导致抗原减弱3例,占15%。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血清中抗体效价降低,新生儿[4]红细胞抗原弱,抗体未形成,属于生理性因素。老年人病例样本可适当延长抗原抗体反应时间或加大反定型实验的血清量,也可以通过加入低离子溶液增强抗原抗体反应,使正反定型结果一致;新生儿则可以不做反定型实验或反定型实验仅供参考,加做吸收放散实验确认是否为亚型,并根据病情需要定期追踪确认。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例样本由于存在自身抗体[5],通过用37 ℃盐水洗涤红细胞和自身红细胞4℃吸收试验,直至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再进行血型鉴定,最终正反定型结果一致。
8例患者均有输血史,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分别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测定, 抗D 4例,抗E 2例,抗C 2例。为各受血者选择了不含相应抗原以及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 输血后血红蛋白达到临床预期值,保证了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标本,血浆中M蛋白升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导致反定型时红细胞呈串钱样凝集,在反定型时加适量生理盐水看凝集是否消失,或者红细胞洗涤后再配置为生理盐水混悬液,也可以稀释反定型的血清。了解患者临床诊断后,临床医师给予药物治疗15 d以上,再次检测患者样本,正反定型一致。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患者样本时常导致弱抗原或抗原缺失,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由于H转移酶缺乏或合成受抑制,使血型抗原减弱,另外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成熟红细胞显著减少或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也使血型抗原减弱[6]。常见的解决办法:①洗涤红细胞并增加反应时间,如果洗涤红细胞后反应加强,则考虑是血型物质被抑制。②增加正定型红细胞浓度。③吸收放散实验排除亚型。④了解输血史(尤其是O型红细胞输注)及病情诊断(如白血病)。⑤将样本在4 ℃放置后再进行实验或更换不同批号标准血清进行血型鉴定[7]。
2例人为因素中,1例由于选择离心力超过1 000 g,导致串钱状凝集结果,选择正确的离心力后,正反定型相符。1例是由于标本未放置2~6 ℃冰箱,室温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样本溶血污染。
从1900年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起,才进入科学输血的时代,正确鉴定ABO血型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关键。与输血相关的死亡病例中,有51%是由输入ABO血型不合的血液制品所引起,其中1/3是由ABO血型鉴定错误造成的。临床ABO疑难血型主要表现为正、反定型不一致,由于抗原抗体的复杂性,围绕“正反定型不一致”原因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的多样性,输血没有一种规范性的原因分析及标准的试验操作规程,导致血型鉴定工作者遇到疑难血型鉴定情况时,没有规范的程序参考,试验分析思路混乱,给临床血型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耗费了血型鉴定工作者的精力和时间。同时,由于血型鉴定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性的工作。标本的正确采集、熟练的技术、规范的操作都是不可缺少的。鉴于以上原因和现状,自2012年开始,我们针对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引起的疑难血型鉴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把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划分为4类:①抗体效价过低,②抗体异常凝集,③抗原减弱或缺失,④人为因素。当发现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必须查明原因,在排除操作及试剂因素后,结合临床以及进一步的辅助血清学试验得出正确的血型鉴定结果,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1] 范瑾.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J]. 上海医药,2012, 33(7): 24-25.
[2] 兰炯采, 陈静娴, 马红丽, 等. 推荐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J]. 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3): 165-16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 100.
[4] 杨志诚. 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24): 1500.
[5] 邓家栋. 临床血液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28-641.
[6] 曹奎杰, 何鸣镝, 刘锋, 等. 再障引起A型血型抗原减弱1例[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7, 4(4): 187-188.
[7] 李志强. 简明临床输血理论与实践[M]. 上海: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