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设想:现代化和全球化

2013-04-12 02:12尹海立刘晓黎车艳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全球化武术现代化

高 丽,尹海立,刘晓黎,车艳丽

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和实现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必然之举。而在加强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举措。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育在当今国际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等的碰撞和冲击,民族传统体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要实现现代化和走向全球化。但在今天,体育项目的激烈竞争、过度的竞技化,我们不禁慨叹,中华传统文化气息何在?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何在?民族、民俗体育正渐趋于走下坡路甚至部分有消亡的危险;专业人才不断出现短缺;民族传统体育科学体系的不完善及学科建设的理论根基薄弱;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不断遭受外来竞技体育的挤压,就连学校体育也不例外,校运动会基本成了“小小奥运会”,民族传统体育无论发展速度还是拓展空间都趋于放慢和缩减。

在未来的全球化发展中,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实现现代化,走全球化道路,这样才能融入到世界主体文化中去,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1.1 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对现代化的定义是:“一个时段(期)的现代化是指某个特定的空间系统,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特定时间间隔,规定一组具体的可操作目标(即预设具体目标)的实现步骤。[1]”由此,本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内涵阐释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路程上,不断趋向于一组复杂的、同时具有时代内涵的和时空边界约束的、与其他社会组成部分相协调且相对目标集合的动态过程。我们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现实中面临种种碰撞和冲击能够保全和创新发展,从而能在世界主体文化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内容。

1.2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途径

1.2.1 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有着根本性区别,蕴含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深厚含义,具有“内向性”和“调和”的特征并且追求“和合”的精神。其所具有的这些思想特性,将更加适应现代体育在未来发展动向和潮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所在。因此,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立足长远,着眼于未来发展,对现代体育文化实施去粗取精,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整合成一种面向未来的、超越现代体育文化的现代化文化。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千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试图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有项目均留存传承下去是很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因此我们只能从众多的项目中筛选,来打造一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精品项目。在推广中,可能只有部分项目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绝大部分项目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厄运。

1.2.2 打破禁锢,创造现代化环境

我们要想认知历史、研读历史就必须回到事物的“原生态”,追求“本真”、“原汁原味”、“乡土”、“返璞归真”等等,这些无形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我们挖掘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初期的主要思想。我们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研究的过程中却被这种“原生态”思想禁锢了,它无形中羁绊着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实践。因而我们在研究现代化时需要转变陈旧的思想并进行思想理论创新,营造“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氛围,创建良好的科研和创新环境。“土洋体育”之争出现于我国20 世纪30年代,如果那时我们采取“土洋结合”、“土洋并举”的方针,那么到现在也就可能不需要再重提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问题了。但是历史毕竟已经是过去,我们也无法去改变,深究谁是谁非已没有现实意义。

目前我们开展的一些国际、国内、省市等民运会并不少,但观众却寥寥无几,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有些项目缺乏娱乐性、锻炼价值、趣味性和观赏性,或者说缺乏竞技性和挑战性,因此我们更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担忧,同时也进一步说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所以,立足现实、解放思想、打破禁锢、着力创新才是民族传统体育现实现代化的正确出路。

1.2.3 借鉴融合,积极转型

西方体育能够长期扎根学校,一方面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党的教育方针和“为国争光”的奥运精神,另一方面就是这些运动的形式简单方便,训练者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带就能直接进入状态,并能自觉参加锻炼和自觉地组织比赛活动。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并借鉴经验。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嫁接、借鉴、融合哪怕是变异的方式。我们要敢于进行创新研究和善于发现变异,还要努力去培养变异。以土家族棉花球项目为例,它巧妙地把篮球的扣篮技术移植到棉花球运动中,从而使棉花球运动不仅增加了本身的锻炼价值、挑战性、趣味性和观赏性,还更加符合广大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并对青少年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有一条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注意:当前青少年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许多学校的校纪录几十年内没有被打破。我们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应该遵循《意见》的精神,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国民整体健康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与成长健康,努力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其更加适应当代国人的需求。

1.2.4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标志,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离开创新谈民族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4]。现代体育中,体育已经离不开现代科技,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姿式、新器材、新技术,纵观体育发展史,许多新的世界纪录或新的世界冠军往往取决于一种新技术、新姿式、新器材等,这种现象在高手如云的国际赛事中比比皆是。例如:新的泳衣、撑杆、标枪等高科技材料的尝试和使用;跳水、体操中翻转动作的周数和连接次数不断增加;跳高、铅球动作的进化;游泳服装的现代化改进等等。所以,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征程中,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科技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当前,相关研究者正在创新研究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探索改造革新技术,研究新型高性能器材,相信这些有益尝试必将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2 民族传统体育的全球化

2.1 全球化的内涵

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取代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一体化(Integration)和跨国化(Transnational),成为比较通用的学术关键词[5]。全球化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通过签订协议和制定规则,促进生产社会化和分工发展的客观趋势超越民族国家疆界和壁垒限制,而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和延伸过程,及其所形成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因素相互渗透和紧密依存的状态[6]。当今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各个层面,更是不断给全球的文化带来层出不穷的问题,特别是对国家与民族自身的文化。

2.2 竞技体育成功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竞技体育在现代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各民族体育发展速度较慢,更是竞技体育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的探索创新。理论层面上,过去实行单一化训练理论和方法,现在则逐步发展成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内容的一系列科学化手段、方法、原则,引导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与此同时,高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实验设备、运动服装、场地器材、实验方法等的改良创新。全球化是人类各种文化、文明发展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未来文明存在的文化,它表明世界是多元或多样性共存[7]。跆拳道、柔道相继列入奥运项目,印度瑜伽运动的火爆告诉我们,在西方竞技体育为主导的体育运动中,民族传统体育不应停止不前,因为它仍然拥有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一样也可以风靡世界。面向新的未来,没有理由自甘落后、自制囹圄。

2.3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全球化的途径

2.3.1 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标准化”

武术的发展已经率先提出了“标准化”问题。要推动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并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态势,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武术;站在民族的高度,去弘扬武术;站在文化的高度去挖掘武术。为了这一远大目标,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2010年底正式提出,将2011年定为“武术工作标准化年”[8]。武术标准化作为2011年武术工作的一个主题,是推进中国武术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召开中国武术协会的会议上指出:武术的标准化与段位制的实施,是大势所趋,是武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9]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模式和学科体系的建设还尚未成熟,薄弱的理论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科建设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学科建设问题摆在重要的、优先发展的地位来进行研究。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0]

2.3.2 以留学生教育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教育国际化

增强留学生教育是中国进入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走向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11]。很多国外留学生就是从学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才开始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进而热爱中国。更主要的是,来华留学人员学成回国之后,也把学习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到了自己的国家,留学生就像是活招牌一样把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宣传到世界各地。因此,大力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对民族传统体育全球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和长远的现实意义。

第一,要制定具有战略性发展的法规和政策。长期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大多以民间形式,自发地在国外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形式五花八门,极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目标,甚至有的人只在于个人谋生而为。因此,由国家出面制定具有战略性的、反映国家意志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和标准规范起来,从而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第二,要有学习和借鉴意识,加强国际化的合作和交流。这一点可以借鉴孔子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思路,甚至可以在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展与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资格认证,例如武术、健身气功的段位制培训、考评和认证,满足国外学生学习并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进而有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还要加强校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对国际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增加对中国的认识和兴趣,更有利于中国的国际交往,有利于中国软实力的增强。

2.3.3 走“竞赛和普及”“两条腿走路”发展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从传统中走来,更多的是一种自发于民间无组织的形式,在竞技、教育与经济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然而,竞赛的开发更能充分的展现出民族性,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步伐,适应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化需求。应“抓住以竞赛为规范化发展的契机,因为‘竞赛是运动项目发展的杠杆,运用好这个杠杆,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运动项目的发展’”[12]。在全球化语境下,竞赛形式还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进展中“两条腿走路”,使竞赛引领促进大众推广,竞赛和普及相互促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化可以作为进入全球化的标准,但绝不是唯一标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由于缺乏竞赛的可比性和竞技性,很多项目不太适合于正规运动会比赛,只适合于在一定地域、一定人群内开展,更多地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育之重任,对于这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挖掘其文化内涵,作为了解、考查其主体民族文化的线索,当然也可以在全民健身中普及。人们对体育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从而可以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多元的选择,促进全球体育文化“百花齐放”,还可以促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优化,为民族传统体育迈向现代化、走向全球化,实现其繁荣昌盛提供可能。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备研究组.中国现代化进程战略构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段涛辉,饶芳伟.构建现代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先进文化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0):54-56.

[3]姚正国.棉花球运动及其用球的研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5):92-94.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5.

[5]陈青.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3):200-203.

[6]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20.

[7]李素萍.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3):43.

[8]郑楠.武术标准化来得正是时候[N].中国体育报,2011-01-13.

[9]王霞光.武术发展将推进标准化[N].人民日报,2011-02-10.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

[11]林继遥.对外汉语教学话语构建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12]李伟民,刘卓.论运动竞赛之价值——一种道德哲学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4):39-41.

猜你喜欢
全球化武术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武术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