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美

2013-04-12 02:16曾卫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馆员要素图书馆

曾卫华

(湖北民族学院 图书馆,湖北 恩施,445000)

近现代以来,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大大提升了人类的活动效率,在大幅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又使得人类生活的世界不堪重负,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成了当代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生态学本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把环境纳入生物科学的视域,进而开拓了生物科学的新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生态学所主张的生态意识、生态精神和生态价值观已经融入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了人们理论上反思和实践上处理与环境关系的重要依据。生态学已越界,生态理念已渗入其他学科研究,在生态学与其他科学的结合部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如生态哲学、生态人类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建筑学和生态价值学等,生态美学也应运而生。美学研究人与自然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它与生态学分属不同的学科,但两者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等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关切,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美学正是生长于此,它吸纳了生态科学的有益成果,把自然和社会看作具有自身调节和平衡作用的、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系统,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它对生态环境作审美观照,以图重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诗意关系。生态美学不仅还原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的本然关系,而且还赋予这种关系以诗意,凸显了人类的生态理想和忧思,这正是人的存在之思,体现出生态美学深挚的人文关切。人类生活的世界及其处于不同层级的构成要素和方面都可以视为生态系统的现实呈现,都有其生态理想和现实困难,生态美学对诸系统的生态作审美关照,既能了然诸系统的生态规律,又可徜徉于诸系统和谐的生态佳境中,体味到人作为最高级的生命存在酣畅淋漓的自由。生态美学既是理论建构,又要付诸实践。高校图书馆是由人、物和信息资源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其和谐生态建构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必需。高校图书馆既要承载并传播文化,凸显其知性品格,又要悦眼、悦心、悦意,显现为美。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美既可以从理论上丰富图书馆学,又可以在实践上为图书馆和谐生态建构进言献策。

1 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美之内涵

生态(Eco-)一词源出古希腊文字,意指生物的家园或环境,即是指生物的生存状态,表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诗意关系。生态问题最初是生物科学的问题,19世纪6 0年代德国科学家E·海克尔(Ernst Haeckel)率先提出生态学概念,专指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近现代以来,主体性原则膨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与之相伴的是人类活动强度的剧增,人类对自然的过度使用已使自然不堪重负。人类正面临全球性的生态困境,生态问题不再只是生态学的问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学科门类都离不开对生命特别是人类生存的关切,生态理念已被其他学科普遍吸纳,生态问题已是所有科学共同的关切,生态关怀已成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生态一词已超出其原初涵义,人类生活的世界及其诸构成要素和方面,就其理想的存在状态而言,都可以视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生态系统,所有健康,充满活力,可自我调节和平衡,能与其他相关方面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用生态一词来形容和指谓,如生态道德、生态伦理、生态社会、生态旅游等。生态固然不是美学概念,但生态和美都意味着和谐和自由,能给人带来愉快,因此,对生态作审美观照就具有了审美意义,上个世纪末,中国学者正是据此提出了生态美概念。

生态美固然不是独立的审美形态,但它却无处不在,它所标举的和谐、愉悦和自由精神充溢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诸审美形态中,成为其他审美形态的灵魂。生态美不是自然、社会或其他事物和现象外在形态的美,也不是其内在构成于人的审美价值和意义,而是自然、社会或其他构成物作为生态系统整体上显现出的审美意义,这样的生态整体可自我调节以达到系统诸要素平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美的构成物宜智、养性、娱情、悦心。生态美虽不是美的具体形态,却是美之所以为美的根由,是生态理想和审美理想的综合体现。生态有美,人类在享受生态美趣之时,重新审视人与环境之关系,关注人类的生态处境,竭力重建人类生活世界和谐自由的生态美景,凸显出人类反思存在的终极关怀。诚如陈望衡先生所言:“生态是最原初的美,最具必然性的美。生态美的发现,使人从面对绝对自然的无奈中寻到了安慰,寻到了快乐,寻到了主体性。在尊重、构建、维护生态美的活动中,人类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化功利为审美,终于寻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1]

高校图书馆是人类生活世界诸系统构成的具体方面,也可视作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有其生态审美追求。高校图书馆包括人、物和信息资源等要素。这里的人指的是图书馆人,包括图书馆的领导层、工作人员和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体是图书馆馆员,还包括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和其他临时工。读者的主体是大学生,还包括教师和其他读者。读者应有主人翁意识,以图书馆为家,不能仅仅视自己为接受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的他者。图书馆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生态道德等属于图书馆人的连带方面,也可视作人的要素的展开内容。这里的物主要指图书馆的建筑设施、馆舍陈设和装饰,甚至图书馆座落地的自然环境和信息资源的物质载体也可称作物。图书馆所属之物的有序排列组合既要释放其有用性,又要给人视觉上的美感,因此,图书馆之物也可视为美景,它具有景的美学品格。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指通过纸张、电子和其他载体承载、储存和传播的文化信息,有关人员要精心选购、认真管理和合理利用,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上述诸要素和方面都有其生态需要和规定,但要显现为美,还必须置于高校图书馆这一系统整体中方能说明。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美是生态美一般理念的现实体现,它不是高校图书馆作为建筑物外在形态和内在结构所体现的自然美,也不是图书馆人际关系所呈现的和谐美,它不是图书馆管理制度和道德伦理的完善,也不是图书和电子信息所蕴有的人文和科技含量之美,而是指高校图书馆作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以达到平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并能给人带来愉快的生态系统整体显现出的美学意义。生态美是高校图书馆生态理想和审美理想的最高体现,它不能由图书馆诸生态要素来说明,但又作为精神和灵魂充溢在诸生态要素之中。高校图书馆作为生态系统,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图书馆人工作和学习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融相生,和谐共进。生活在其中,不仅人的学养和德性可以得到滋养,而且可以享受到生长于高校图书馆的融融暖意。

2 高校图书馆生态美之特性

高校图书馆是真善美的栖息地,它既要承载和传播知识和文化,又要陶冶性情,悦人身心,其生态美呈现出真善美的诗意图景,代表了高校图书馆和谐生态建构的最高理想。其生态美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愉悦性。尽管人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各异,但都不怀疑事物的美使人快乐,自然事物、社会现象、科技成果、生态系统等的美,都使人感受到生命无尽的欢乐。高校图书馆是人们学习之所,其坐落环境、建筑外形、洁净有序的馆舍陈设和装饰等悦人眼目,图书馆人和悦、优雅的谈吐暖人心神,健康、丰厚的知识文化怡人灵智。和悦是高校图书馆充溢的柔情,愉快是图书馆人应有的生存现实。

其二,生命性。美是生命的诗意显现和对生命的最高礼赞。美学所谓生命多指人的生命,自然因为人化进而有美。生机和生命意味有时也被看作生命,因此,有机界和无机界都有生命。生态美学不是从人或者自然的角度孤立地考察生命,而是从事物的普遍联系角度把握生命。高校图书馆就是由其生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活的生命整体,人、物和信息资源都是高校图书馆这一活的生命整体不可或缺的生命要素,正是这些要素的合理组合才形成高校图书馆的生气和活力,任何要素的过度膨胀或极度弱化都会破坏高校图书馆的平衡与和谐。

生命意味着绵延和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要认清现状,找准问题,理顺关系,健全制度,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更新知识和信息,美化环境,使高校图书馆能自我净化、调配和提升,能发挥人、物和信息资源的最大效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其三、人文性。现今,生态危机是全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生态问题就是人的生存问题,生态之思即存在之思,生态之美即存在之佳境,生态关怀即最高的人文关怀。人要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之上,就必须直面人的主体性之局限,切不可盲目自大,要学会尊重自然、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使自然顺应人的需要。生态哲学和美学反对主题性原则膨胀,主张自然与人平等、和谐共存,这并不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淡漠,相反,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生命存在,只有人才能反思自己的存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及自然与自然之关系,这正是人的主体性现实,浸透着最深挚的人文情怀。

生态美既是生态佳境,又是人文佳境。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美集中体现了图书馆人的人文关怀,图书馆人要有主人翁意识,以图书馆为家,与图书馆共生存、同发展。图书馆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和监督,共同构建平等、和谐的图书馆新型人际关系。图书馆各种物的要素的排列组合要营造出有序、洁净、典雅、温馨宜人的氛围。图书馆书刊和其他电子信息的采购和筛选要有人文的深度和广度。

其四,和谐性。和谐图书馆是和谐社会之一角,是图书馆人不懈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谐表明了高校图书馆诸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补共进、共同发展。和谐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诗意状态,一种有序的、可自我调节以达到平衡的、溢满生气与活力以至于可持续发展的、能给人无尽欢乐和享受的存在。因此,和谐是高校图书馆生态美的实质。和谐并不意味着无差别、无矛盾,古人就强调“和而不同”,相反,它肯定矛盾和差别,强调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和净化以化解矛盾,使矛盾双方和解,矛盾化解过程中,系统的生气与活力汩汩涌出。高校图书馆要广开言路,馆员和读者要大胆进言,领导层要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才有图书馆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有图书馆和谐的生态景观。

其五,整体性。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美是其作为和谐的生态系统整体上显现出的美学意义,它是整体的美。它的美固然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各个要素,要通过诸要素显现为现实,但是,高校图书馆任何要素的美都不能由自身说明,它只有在高校图书馆中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形成和谐的系统整体时才美。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美创造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外观形象与内在品味、宏观构想与现实落实、长远目标与近期设想之关系,努力使高校图书馆诸要素发挥出最大效能,确保高校图书馆洁净、典雅、丰厚、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美还具有自由性、系统性、诗意性和再生性,而这些都可以在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中得以体现。

3 高校图书馆生态美之体现

生态美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生态审美理想虽说是整体的美,但又要体现人、物和信息资源等生态要素,显现为诸生态要素的美,这些生态要素作为高校图书馆这一美的生命整体中的现实存在也有其审美规定。高校图书馆的生态审美体现为:

3.1 高校图书馆的自然生态之美

这里所谓自然不是指自然界,也不是指与人的实践没有发生关系的纯然之物,而是指人的视听诸感官所能把握的、有序排列组合的图书馆之“物”,这“物”的生态美体现在:

其一,高校图书馆的坐落环境要美。高校图书馆最好建在安静、环保、采光好而又风景优美的地方,要是无法选择理想的场所建馆,就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空间,通过植树、种草、养花、建喷水池、垒假山、修小道等以美化环境。

其二,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外形要美,要宽阔、高大和典雅,体现出知识文化的神圣、高远和深厚,着色要与周围环境相宜。

其三,高校图书馆的内部构造和陈设要美。馆舍要牢固、洁净、采光和节能,各种用材要环保,馆内陈设要人性化,与各部门功能相宜,排列组合中见出秩序。馆内装饰要典雅、柔和,能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总之,高校图书馆要“物”尽其用,尽显其美,要谋求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其人性化理念要内化于和谐的自然形式,这样,图书馆人就可以在这里诗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快乐享受中领略人类文化无尽的旨趣。

3.2 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生态之美

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生态是指高校图书馆人及其相关方面的和谐统一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它的美体现在:

其一,人际关系生态之美。图书馆的领导者、馆员和读者要平等互信,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激励和监督,共同建构图书馆新型人际关系。图书馆领导者要关心馆员和读者,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可能改善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馆员和读者也要有主人翁意识,爱馆如爱家,积极为图书馆的发展进言献策。馆员要以服务至上为宗旨,急读者之所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读者不要自视为接受馆员服务的上帝,读者也是图书馆的主人,要加强自律,要学会理解和尊重馆员的劳动。

其二,管理制度生态之美。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实际,以人为本,将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图书馆领导者、馆员和读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图书馆人要严守纪律,尽职尽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能只是针对读者和馆员,要强化对图书馆领导者的监督、约束和追责。

其三,服务生态之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生态首先体现为图书馆领导者、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互助行为所呈现的和谐关系状态。长期以来,图书馆服务主体被简单地理解为领导者和普通馆员,因此,服务被误解成了两种单向的关怀,即领导者对读者和馆员的关怀和馆员对读者的关怀。服务是互动的行为,所有图书馆人既是服务的受体,又是服务的主体,读者不应只享受服务,要有主人翁意识,要理解和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主动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其他读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这样,大家才能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生态还包括图书馆人对图书馆自然环境、基础设施、馆藏图书等“物”的爱护,而这往往被忽视。只有爱惜这些“物”,它们才会显现出无尽的文化价值和生命活力,才会显现为美,给人愉快。

此外,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生态之美还体现在道德生态、精神生态等方面。

3.3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生态之美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承载并传播着人类的精神文化,其信息资源的有机构成也可视作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的美。以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以藏书为主体的各种藏品,文化价值极高,多是文化精品,而今,除了各种藏品外,还有大量的电子信息,它们内容丰富,紧贴时代而又良莠不齐,有的纸质读物具有极强的功利性,是为了满足人们应付各种考试的需要,没有多大的珍藏价值。为此,图书馆采编人员要统筹安排,认真采购,用心过滤,努力建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和谐生态。其生态美应具有以下规定:

其一,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科学研究应体现人文情怀,人文追求应有科学精神,两者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理想情景,诚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2]科技和人文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图书馆信息资源要充分反映这两方面的成果,这样,读者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陶冶情性。

其二,多样化与精选相统一。图书馆信息资源作为精神文化的全面呈现,顺应了读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显明了精神文化的宽度,但由于其内在构成(特别是电子信息)往往精粗并存,其中的文化糟粕和垃圾信息会大大降低文化的品位,因此,图书馆采编部门必须精选各种信息,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重点采购能传输正能量的文化成果,要封堵各种文化糟粕和垃圾信息的传播通道,这样,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读者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识,受到更好的教育。

其三,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统一。高校读者以大学生和教师为主,他们需要的信息往往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采购要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读者的需求,可邀请各个专业的权威教师参与采购图书资料和数字产品。高校读者既要拓展和深化自己的专业,又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有着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采购要做到专业性和普及性相结合,以满足高校读者多方面的需要。

其四,长效性与时效性相统一。当下,高校教师和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过级考试,为了给师生提供帮助,图书馆采购了大量的考试资料,以至于大量空间被这些资料充塞着。这些考试资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定意义上满足了师生的需要,但这些考试资料的馆藏价值很低,体现不了图书馆的文化品位,因此,采编人员要多多采购科技含量和人文价值高的图书,这些图书的价值已被读者阅读的历史和现实所证明。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作为和谐的生态整体,要有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反映出历史和现实的正能量,能提升人的学养,滋养人的德性,还能使人愉快,显现为生态整体的美。

以上从生态美学角度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的生态美概念,并探讨了它的涵义、特性和现实体现,主张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新理念、新视角,这一成果必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大大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和谐生态建构。

[1]陈望衡.生态美及其哲学基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

猜你喜欢
馆员要素图书馆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也谈做人的要素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