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统计制度的改革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013-04-11 01:32唐伟霞
改革与开放 2013年5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情况经营

唐伟霞

基层企业管理者谈到企业制度改革,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对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是,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忽视的是企业基层具体工作制度的改革,它的成功与否也会影响到企业如何改善经营管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从而获取更大效益。本文所要论述的便是具有这种性质的企业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的改革。

目前基层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自50年代起,就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它是以不变价格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登计制度,严格地按照规定的、统一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多年的基层统计工作,让我觉得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首先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没有专设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有的甚至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原始记录和班组统计台帐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较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经营与管理的模式也多种多样。特别是与国际接轨后,对新的统计指标所包含的内容不同的理解都会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企业统计工作的这些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者对经营决策的参考作用大大减弱,甚至有的会产生错误的引导或者说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而企业经营主要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只是反映企业计划完成情况,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应付上报各种报表,报表越多企业负担越重。因此,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统计工作者来说有必要对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而统计工作则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世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纵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因此,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建立健全或完善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就能起到一定作用:

1.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或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的状况。从静态看,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企业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研发、经营销售、投入产出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企业未来生存及发展趋势。

2.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

3.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

4.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生产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各项可以量化的指标。在质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5.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又可以与同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相比较,了解本企业与配套企业、竞争对手的企业或对本企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企业情况,以确定本企业在此行业中的地位。

因此,如何改革基层统计制度,才能建立健全更为行之有效的统计制度?所谓统计制度是指统计工作的技术规范。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而人们通常接触最多的统计制度就是统计报表制度。我以为统计制度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确立,二是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的确定。

一、关于统计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

狭义的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政府统计工作的体系和制度,表现为国家对政府统计组织与管理结构层次、各部分之间隶属关系、职责范围、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规定。长期以来,基层企业统计大都由生产经营计划部门负责。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最基层的班组由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行,到生产经营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报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二是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首先需要设立一个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

综合统计部门或综合统计员应具有以下职能

1.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其报送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2.收集、汇总、审核所提供的各种统计信息。要求统计人员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统计人员不仅要完成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还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3.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一是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分析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生产进度情况等。二是推断性综合统计分析,如利用生产、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企业盈亏原因,并对企业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最终以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

4.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充分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首先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综合统计部门加工、分析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预测未来、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二、关于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统计的计算方法是由统计指标所包含的内容所决定的。本文仅就内容做一扼要概括,方法问题暂且从略。我以为在内容上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已有的内容。目前,国家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包括规模以上统计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它要求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及工资情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情况、科技开发情况及附营业务情况。这套指标体系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企业统计人员及领导者都应深刻了解认识这套指标的涵义和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套指标反映、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由于这套指标是从国家宏观监测需要考虑的,因而比较简单,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内容,以确保指标体系准确和完整性。

第二,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尚未包括的内容。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影响看,可以增加的内容有:产品质量统计;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统计;市场营销及预测统计;劳动力配备及利用统计;企业生产对社会环境保护的统计等。利用专门的统计方法如:用随机抽样方法结合排列图、直方图等统计图表直观反应;用计算如平均值、标志变异指标等统计特征数来反应;用贡献率:总资产贡献率、社会贡献率、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率来反应;还可以在对用户情况进行重点或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根据用户分布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等方法进行趋势预测。企业还可以根据本行业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相应的统计内容。

在此基础上,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集中起来的诸多因素,根据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质变程度及内部协调状况做出定量的判断,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深刻的、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做出综合评价,为企业的发展与管理者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充分发挥统计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中闻集团南京印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情况经营
企业管理者纵论品牌建设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论西部企业管理者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