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云,张国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承德 067000)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张彦云,张国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承德 067000)
精品课程十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特别是网络资源免费共享更是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精品课程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全面带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努力方向。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2003年起,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高校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十年来,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对促进我国高等院校课程建设,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教育国际化和教育现代化。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是我国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
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和指南。从2003年起,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相继下发了一系列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也多次召开各个级别的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对精品课程建设各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指导,有效地推动了高校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的有效可持续发展。从2003年的《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到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再到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期间下发了诸多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各省、市、院校也从各自的角度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以政策的形式加以规范指导,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改革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新举措,体现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这支队伍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学历水平、学缘结构、科研水平,还需要有合理的年龄梯队和职称结构,这就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带动引领,更需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精品课程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2012年,教育部决定启动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实施办法》中,对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师资队伍进行了重新调整定位,不仅要求课程负责人应由学术造诣深厚、长期从事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效显著,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编在岗教师担任,建设团队结构合理,更强调了建设团队应包括教师教育骨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还应充分吸收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教师参加。团队成员具有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从此次精品课程建设的转型和对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重新定位和要求,可以看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高等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与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教育对接,使高校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实现高等教育的接地气,这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特色和创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两个关键点。一门课程的特色是由该门课程的发展历史、课程性质、课程体系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也只有在不断创新中突出其特色。体现先进性、强调创新性、突出实践性、保证发展性是今后精品课程内容建设的方向。
以我院河北省精品课程《公共心理学》为例,其课程特色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设基础系统扎实。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是在二十世纪初,而我院的心理学课程自20世纪三十年代开设至今已有近八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较深厚的建设基础。在该校一百年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心理学课程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实验手段与设备、教学资料等诸多方面不断更新调整充实,也体现了课程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先进性与发展性。
二是覆盖面大,影响面广。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心理学及相关课程几乎覆盖了本校各个专业,受众面也几乎涉及到该校所有学生,形成了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必选课、选修课等多种课程形式为一体,成为影响范围最广的课程之一,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
三是教学方法改革别具特色。由于心理学的课程性质,也由于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心理学教学方法上,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赏析、团体心理活动、拓展训练、与专业特点相联系的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是依托心理学课程展开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工作扎实有效。由于心理学课程的特点和专业优势,形成了依托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工作全面展开。从团体心理辅导到个别心理咨询,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全面展开,保证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是心理学的社会普及工作扎实有效。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于是心理学的社会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到各个领域,也体现出心理学课程的社会价值。
首先,一门课程评为精品课程之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课程本身,在最大范围内起示范引领作用,这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所在。所以,一门课程要想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并真正实现精品,对其他课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重在“建”而不是“评”,建不一定为了“评”,但“评”是为了促进“建”。
其次,精品课程建设是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持条件下的优质课程建设,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网络免费共享。2012年最新下发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更明确从名称上强化资源共享,并在网络技术上进行了相关的要求和指导,目的就是实现教育发展的以点带面,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全国走向世界,共同促进课程建设的全面建设与提高。但要想实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网络的维护和网络课程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也是目前我国精品课建设中需要着力加强和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更新完善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才能真正体现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1]冯能.特色与创新——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樊传高.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杨琳,杜中全.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共享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G420
A
2095-3763(2013)04-0086-02
2013-01-09
张彦云(1964-),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课部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