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3-04-11 15:33王珺WANGJun何培玲HEPeiling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技术性建筑师建筑设计

王珺WANG Jun 何培玲HE Peiling

南京工程学院,南京 211167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11167 Nanjing)

一、建筑师职业素质分析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建筑师职业素质

建筑师的职业素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核心职业素质和辅助职业素质。其核心职业素质包括建筑项目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工程设计实践能力、法律法规的了解与掌握能力[1];其辅助职业素质包括交流与沟通能力、多专业团队的合作能力等。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成9个范畴,即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肢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言语语言智能(Verbal-1inguis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rhythmic 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soci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以及生存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2]。9个智能中,视觉空间、肢体运动和逻辑数理是支撑建筑师职业素质的核心智能,也是支撑专业创新思维的核心要素。而言语语言、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这3个智能实际体现了建筑师职业在语言表达、工作团队合作、对自己和自己作品的正确认识这几个方面的辅助职业素质,自然观察智能在一定层面上对工程设计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这些智能都是建筑师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智能,其中某一项或多项强势的话,对职业素质发展和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有很大助力的。余下的音乐节奏、生存智能对职业素质和专业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建筑师职业素质的智能很多,这是由建筑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但是纵观建筑史,绝不是只有所有的智能都强势的人才能做好建筑师的,这些智能中只要有一项核心智能强势或者几项辅助智能强势也是能够成为出色的建筑师的。因此,建筑设计课作为建筑师职业素质培养最重要的主干课程,除了完成核心智能的培养之外,还必须对辅助智能够起到较好的训练和提升作用。

2.建筑师职业素质培养中的短缺——技术设计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项需要多门技术性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等等)为支撑的复杂性工作。技术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即技术设计能力是建筑设计人才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但是,传统教学对技术性知识的重视却一直不够,而且建筑设计课与相关技术性的专业基础课之间的交流、联系较差。这种割裂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使整体的教学体系显得清晰而且操作简单,但是也使原本互相交融、支撑的知识体系支离破碎,教和学的效果都打了较大的折扣。另一方面,技术性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因为缺少感性认识显得枯燥难懂,在学生自身的建筑设计课题中的实际运用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更是摸不着头脑。所以学生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轻技术重形式,喜欢在建筑形体上进行更多的尝试和追求,甚至对一些荒诞奇怪的造型非常迷恋,却不在乎它在技术上能否实现或者如何实现,逐渐脱离了正确的建筑价值观。一旦进入实际工作时才发现轻技术重形式造成的职业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

1.通过多智能训练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

采用能形成多智能训练的复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多方面的相关智能训练培养职业素质。学习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自主学习形式。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会本能地展现自己智能较强的一面,通过教师恰当、有效地引导,形成各展所长、互相激励、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性学习氛围。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的智能必然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学手段以及学习和研究方式也是开放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包括课堂讲课、实地观察调研、图片研究、文字数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辅导以及个别指导等。

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式包括观察、画图、制作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模分析、数据分析、图纸分析及其语言表述性分析等。如此,言语语言、视觉空间、肢体运动、逻辑数理、自然观察和音乐节奏等智能必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正是因为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所以学生必然会在其中找到一项或几项自己智能擅长并且可以较好发展、挖掘的部分,一方面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可以实现以强带弱的目的而不断进步。最终不仅使学生原本强势的智能得到了更进一步地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智能的进一步训练和强化,因此,最终的结果是综合职业素质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

2.构建技术性知识和设计原理的关联性教学体系

选择合适的已建成完工的建筑案例作为载体,把建筑设计理论原理和技术性的知识串联、整合起来形成体系化教学。由于已经完工的案例的生动性和可感知性,学生在案例学习阶段通过调研、对比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了原本陌生的、枯燥的,似乎毫无关联的理论、知识的内涵及其紧密关系,并深刻体会了原本空洞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技术做法在不同的运用中呈现的不同效果[3]。在案例学习之后的模拟设计阶段,学生将会主动运用自己理解和体会到的知识与原理,特别是技术性知识,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所以受教师思维定式的影响也比较的少,甚至大多数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努力尝试用教学案例中未曾使用过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设计,因此就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最后环节,恰当的评价不仅使已实施的教学成果得到巩固,更能对后续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不仅仅是授课的教师,还包括未参与授课的专业教师、设计单位的专家、学生自己和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其他组员的评价。

其次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最终的设计成果(图纸)不再是唯一的评价内容。在整个教学案例的初步学习、案例技术性学习和模拟设计3个环节中获得的各个阶段性成果,包括图纸的、语言文字的、模型的、计算机制作的成果以及学习态度和表现情况等都是评价的内容。

再次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因为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由于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后进、激励先进,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用综合的评价标准,在成绩评价公式中可以通过“系数”来体现评价标准的差异,即既要体现公平性也要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积极的影响和进步的动力[4]。

四、结语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建筑设计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建筑教育的责任。面对如此的时代责任,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多元智能理论对建筑学专业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探讨下去。

[1]鞠培泉.建筑设计入门的三道坎[J].高等建筑教育,2009(4):65-67.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2-14.

[3]闫杰.案例分析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57-59.

[4]刘立园,陈国毅,查波,毛碧莲,任世华.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个人成绩评价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2):101-102.

猜你喜欢
技术性建筑师建筑设计
胖胖的“建筑师”
关于吹牛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新时期技术性人才的意义人才交流服务中的培养对策探究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