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2013-04-11 15:06王晓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

王晓丽

(中北大学 信息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一、把握整体性在“原理”课教学中至关重要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的固有属性。我们必须站在整体性高度上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形成具有整体性

马克思终生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为了给工人阶级革命提供“武器”,马克思研究哲学。“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是其理论大厦的基石,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地分析当代社会经济现实中,马克思合乎逻辑地把研究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即对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考察和批判,最终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给科学社会主义做了理论证明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从开始创立到形成就是一门整体性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恩格斯讲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只有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解决新问题,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与时俱进。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冲击下,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等问题互相交织在一起。在“原理”课的教学中,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则,才能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观察、分析这些复杂的问题,以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实效性和生命力。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决定了“原理”课教学要突出整体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不是单纯地知识灌输,而是着力让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原理”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给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3]。它集中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功能,既肩负着知识、能力培育的任务,又是有立场的价值观培育。[4]只有在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则,才能达到“原理”课设置的目的。

二、忽视整体性的做法在“原理”课教学中形形色色

“05课改方案”实施至今已七年左右,各项教学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原理”课整体性教学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

1.各级管理部门对“原理”课教学整体性重视不够

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按照教育部规定保证了基本的教学课时,在提高“原理”课教学质量方面抓得不够,即在理解中宣部、教育部“课改”意图方面领会不全、不深、不到位。相应的检查、监督及考核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使“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部分教师对“原理”课教材研究不透

相当一部分“原理”课教师对于教材的总体设计与结构,各章、各节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认识片面,理解肤浅,研究不透。认为新教材是“合三为一”,是过去“大原理”的翻版,没有多少新意。其实,新教材新体系并非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拼凑在一起,而是在体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论述的根本要求。当然,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仍需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保障“原理”课教学的完整性。

3.不同专业背景教师对“原理”课实施分解教学

部分“原理”课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整慢于“05课改方案”的要求,所以,一些高校安排具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背景的教师对“原理”课分解教学。这些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原有的专业背景,各显其能,不遗余力。但往往体现不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偏离了“原理”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

4.试卷命题块状结构

试卷命题和考试是用来评判教学情况好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测试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等的工具。我们可以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科学地运用这个“工具”。在“原理”课的试卷命题和考试中部分地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根据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分别命出不同的题型,彼此之间是独立与分离的。这种做法并非错误,但在形式上向学生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彼此独立的,在效果上测试不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程度,结果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这样的认识,即马克思主义就是装在一个袋子里的几个“土豆”。

5.对“原理”课的整体性研究不够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涉及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整体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等方面,它们彼此间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原理”课的教师既是理论的研究者,又是理论的传播者,要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方面多下功夫,以加强和提高“原理”课教学的整体性。

三、完成“原理”课整体性教学需多管齐下

“原理”课整体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我们需要长期地、系统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文章。

1.管理部门要加强并发挥好宏观指导职能

一要定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原理”课教师就整体性教学进行培训学习,专家指导,研讨交流。二要制定凸显整体性教学的检查、监督和评估制度。三要组织专家及部分优秀“原理”课教师长期巡回各高校教学一线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和研究旨在提高整体性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搭建信息平台,实现研究成果共享。

2.“原理”课教师自身要加快由“专家”向“行家”的转变

“原理”课教师要“三多”:一多研读马列原著。只有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才能在本源上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从理论体系的高度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二多钻研教材。以教材为基准,根据时代变化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把握好理论体系整体性基础上实现向教材体系整体性的转化。三多推敲教案。在准备教案中,如何处理好“精”与“管用”的关系以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以解决苍白说教的问题,处理好文本语言与教学语言之间的转换以解决抽象枯燥的问题等,都需要教师勤思考,多推敲,做好理论体系与教材体系整体性向教学体系整体性的转化。

3.教学组织单位要多探索整体性教学的实践

一要将集体备课和观摩教学常态化。二要鼓励新老教师相互结合,传帮共进。三要加强并改进现有考核内容与指标体系,凸显“原理”课整体性教学要求。四要广开教师外出考察学习途径,开阔视野,增加信息,把握动态,提升“原理”课整体性教学效果。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R].2005-12-23.

[4]王素玲.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87-89.

猜你喜欢
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