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香花
(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1)
1956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中共中央书记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中在对图书资料工作做出的指示中指出,“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在这里,具有首要意义的是要使科学家得到必要的图书、档案资料、技术资料和其他工作条件。必须增加各个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的图书费并加以合理的使用,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工作,极大地改善外国书刊的进口工作,并且使现有的书刊得到合理的分配。必须扩大外国语的教学,并且扩大外国重要书籍的翻译工作。”为响应这一号召和指示,同年7月,我国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做了《明确图书馆的方针和任务为大力配合向科学进军而奋斗》的报告,指出“提供科学研究的图书资料,是我们文化部门和图书馆工作者一个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方针和任务。高等教育部也在同年12月召开全国性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等有关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四个规程草案,确定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从此,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纷纷响应号召和指示,掀起了为科学研究服务的热潮。有的整理积存的旧书资料,有的补充采购图书,有的开辟参考阅览室、专科阅览室和专家研究室,有的发展馆际互借,积极与专家学者联系,直接将图书资料送到专家手中,收集资料、编辑资料索引、印发书籍目录更是风起云涌,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但是当时中国社会群众运动频繁,“左倾”狂热使得人们在运动中往往走极端。如一些图书馆只强调为科技人员服务,忽视了为大众服务的工作,在服务对象问题上,产生了偏激现象。而收集资料、编辑资料索引、印发书籍目录等工作,有时并不考虑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跟风现象。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和事业家杜定友先生就是在这一社会与活动背景下,冷静审视和思考各图书馆的做法后,写出了《图书馆怎样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下文简称《服务》,下文引自杜定友先生的观点,凡未注出者皆出自该文,不再一一注出)一文,在该文中首次提出了“专科研究员”的概念。
杜定友先生在《服务》一文中,不仅提出了“专科研究员”的概念,而且对“专科研究员”的素质要求、工作职责、服务方式、设置方式与发展方向等都做了精辟的论述,“专科研究员”与当今图书馆界正在讨论和实践的“学科馆员”有许多相同之处,兹比较如下。
根据杜定友先生的论述,“专科研究员”的基本素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掌握图书馆技术,比一般的图书馆员要求较高。他引用我国清代的目录学专家章学诚的话说:“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语此,后世部次甲乙,纪录经史者代有其人,而求能推阐大义,条别学术异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见于坟籍之初者,千百之中不十一焉(校雠通义序),这个要求,只有专科研究员才能胜任。”第二,要懂得“科学”,即某一门专门科学的修养,科学修养“要求并不太高,但也不是一般的普通常识。”他必须熟悉该门科学的对象与范围,源流与演变,发展经过和最近情况,该科的权威作家和代表作品,该科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熟悉该科读者和他们的要求……第三,要懂得“研究”,即某一门专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特殊材料。专科研究员“并不需要成为某一科的杰出的专家”,但应该“是某一科的内行人,为某一科的发展而努力”。另外,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方面,专科研究员“能够帮助别人成为专家”,而自己“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无名英雄”。
杜定友先生对“专科研究员”的素质要求,也正是今天我们对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如杜也力先生提出,学科馆员既要有丰富的文献学、信息学基础知识,又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知识底蕴;既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又要有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能力;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虽然对“专科研究员”与“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在具体的论述上有一定差别,但二者对馆员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无论是专科研究员还是学科馆员,与以前传统的图书馆员相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图书馆员不仅具有较高的图书馆学修养,还应具有服务对象基本的素养,即具有专门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虽然不要求与研究人员并驾齐驱,但也有基本的要求。
关于专科研究员的工作职责,杜定友先生也提到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负责整理和搜集有关学科的图书资料,特别是专藏资源。杜定友先生特别提到了“专科研究员”在图书馆专藏资源建设中的职责,他指出,为科学研究服务,必须发展专藏,“每个专藏应配备专科研究员,为读者服务。”要注重专藏资源的收罗和补充,专藏中“有些重要的资料是没有现成的出版品的,有些不同的版本,内容是有出入的,所以除了‘搜’和‘购’之外,还要‘编’和‘校’,这里,专科研究员将发生根大的作用。”第二,与相应学科研究人员联系,配合他们的研究计划。杜定友先生指出,专科研究员应该为相应学科的科学家服务,“主动地帮助科学家掌握最精确、最新近的材料,必须关心到每一个科学家的研究计划和它的进度,做一个科学家在研究中的得力助手。”第三,解答相应学科读者咨询。杜定友先生举例子提出,一个历史研究员,“读者所提出的有关史学方面的问题,应由他负责处理”。杜定友先生提出的“专科研究员”的工作职责,也是今天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责,包括解答用户咨询,与对口院系联系,为教授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参与电子资源的服务与推广,参与多层次的用户教育活动,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图书馆网页的架构。从清华大学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来看,也主要是整理相关学科文献资料、与相应学科研究人员联系,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和解答相应学科读者咨询等方面。只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资料的整理更侧重于电子资源、网络资源,与读者的联系或互动可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方式。
杜定友先生提出,要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服务方式应该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他指出,为科学研究服务,要进一步熟悉图书和读者,与科学工作者密切联系,“为科学研究服务不单是消极地、被动地供应图书资料,而且要积极地、主动地帮助科学家掌握最精确、最新近的材料,必须关心到每一个科学家的研究计划和它的进度,做一个科学家在研究中的得力助手。”他进一步举例子指出,一个历史研究员,除了负责整理和搜集有关历史科学的图书资料外,他应该是当地史学会的会员,出席史学会议,联系史学工作者,为史学研究服务。担任图书馆专科研究员的历史研究员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已经不是以图书馆为中心,而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工作场所也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而是在需要时和用户在一起,这其实就是“嵌入式服务”。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对于专科研究员,杜定友先生不仅提出主动服务的方式,而且是我国图书馆界“嵌入式服务”的较早倡导者。虽然杜定友先生没有提出“嵌入式服务”的概念,其实在他的论述中已经包含有这种思想。
杜定友先生指出,学科馆员要根据图书馆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设置,因为“科学的范围是很广的,门类是很多的,图书馆不可能每一科都设有专科研究员,必须根据藏书内容、读者对象、建设需要、地理分布等酌量设置。每一个馆必须有重点地配备若干。”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比,图书馆的高学历人才数量虽然有了很大增加,但在开展学科服务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为每一学科、每一专业都设置相应的学科馆员,所以,综合考虑学校重点学科、读者需求、图书馆人才和资源等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发展学科馆员队伍,也是今天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而在实践工作中,无论中国还是国外,“务实的图书馆往往据根据馆内人员总体情况及学校学科院系分布来设置学科馆员。”
杜定友先生强调,专科研究员在图书馆工作要做到学有所用,人尽其才。他提出,在我国的图书馆学训练机构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专科研究员以前,“吸收一部分大学教授或大学毕业生到图书馆工作,在工作中加以专业训练,也是可以的”,但这些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大学教授或大学生到图书馆工作,要避免二个偏向:一个是学非所用,在工作中没有联系到他所专长的学科;一个是只顾自己研究,不顾为读者服务,而且轻视技术工作。当今我国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一直以来,无论是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还是图书馆在配置和培训参考馆员时都过多强调信息技术、工作方法和日常工作技能。而事实上,在实际的参考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参考馆员所需的众多技能中,了解特定学科领域用户的需求及掌握该学科的信息资源,提供针对性强的主动服务才是最重要的。而要了解特定学科领域用户的需求及掌握该学科的信息资源,必须具有特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既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又具有特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如果设置学科馆员,非图书情报学专业人员肯定要占学科馆员的一大部分,我国最早的关于学科馆员研究的文章就指出,“非图书情报学专业人员”是“学科馆员”的主体。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和图书馆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强等原因,确实有一批非图情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进入图书馆工作,成为学科馆员或学科服务的主要成员,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人员普遍存在不能学以致用、职业发展方向模糊,缺乏正确定位的问题。杜定友先生对专科研究员未来发展的意见仍适用于今天的学科馆员。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杜定友先生提出的关于“专科研究员”的构想,与今天我国一些图书馆设置的“学科馆员”相比,二者在素质要求、工作职责、服务方式、设置方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尽管一些具体的细节有一定的不同,但实质内容基本相同,因此,“学科馆员”在我国的最早提出,可追溯至杜定友先生提出的“专科研究员”。
在杜定友先生关于专科研究员的论述中,提到了国外图书馆学院人才培养情况和“苏联的先进经验”,也引用了我国清代目录学专家的目录学思想和宋代学者的“求书之道”,说明杜定友先生关于“专科研究员”的构想,既借鉴了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又继承了我国古代学者的先进观点,同时又与中国实际和自己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理应受到重视和采纳,但受制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而无法实现。
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今天的图书馆有了质的飞跃,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升级的挑战,图书馆的改革被重新提上日程,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服务,成为当今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改革方面最大的亮点,不少图书馆界人士都希望通过学科馆员及其团队的努力和学科服务的成效改变图书馆的地位和形象,这一探索和实践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我国图书馆来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服务,要取得理想成效,依然任重而道远。因为这一改革不单单是一种新的馆员岗位的设置,而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伴随着学科馆员岗位的设置,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工作制度、服务模式、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等都需要得到相应的转变,并且图书馆的改革,牵动的不仅仅是图书馆本身,还需要得到图书馆上层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以及院系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因此,我们在肯定“学科馆员”这一制度的前提下,要对面临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鼓足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做好每一阶段的规划工作,踏踏实实、稳步推进。这样,学科馆员制度才能逐渐取得成效,得到持续长远发展。
[1]李春旺.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04(2):26-28.
[2]孔繁秀.我国学科馆员研究述评[J].情报资料工作,2008(4):98-101.
[3]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1.
[4]文化部.明确图书馆的方针和任务为大力配合向科学进军而奋斗[J]. 图书馆工作,1956(4):3-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编.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专刊[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28-134.
[6]辽宁省图书馆.我馆是怎样整理积存的旧书资料来为科学研究服务的[J].图书馆工作,1956(3):28-32.
[7]筱鲁.南京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开辟参考阅览室、专科阅览室和专家研究室[J].图书馆学通讯,1957(2):51-52.
[8]黄洲生.甘肃省图书馆是怎样为科学研究服务的[J].图书馆学通讯,1957(2):55.
[9]王子舟.建国以来图书馆服务述评[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7(3):1-9.
[10]杜定友.图书馆怎样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J].图书馆学通讯,1957(2):49-51.
[11]杜也力.谈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01):49-51+91-92.
[12]郭依群、邵敏.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职责的扩展——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5):51-55.
[13]冯东.中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设置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8(3):57-61.
[14]范丽莉.试论学科馆员的设置及其角色定位[J].图书馆论坛,2003(2):16-18.
[15]陈京. 建立一支“学科馆员”的专业队伍(摘要)[J].赣图通讯,1987(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