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枝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44)
移动阅读就是利用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器(包括Kindle 电子阅读器、汉王、书生等可移动的电子阅读终端)等综合通信终端进行的口袋化、移动化、个人化的电子阅读行为,它包括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器等多种形式[1]。移动阅读的内容包括图书、报纸、杂志、博客、原创文学等,也包括专门定制的手机报、手机动漫、各类互动资讯等内容。由于移动阅读具有口袋化、移动化、个人化的特点,因此备受大学生用户的青睐。作为服务于大学生用户的高校图书馆,积极适应大学生用户的阅读变化,努力开拓服务用户的新方式,是高校图书馆永恒的使命。
移动电子阅读的首要特点就是移动性。移动阅读的移动性首先是阅读终端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移动性;其次是用户的移动性,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各种需求阅读活动;最后是阅读信息的移动性,它可以随时连接所在位置精准信息。
碎片化时间指的是用户的空闲时间。大学生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指的是等车、坐车、排队、睡前等空闲时间。因此大学生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里进行的移动阅读主要倾向于浏览、过目阅读内容,习惯称之为浅阅读。
移动阅读针对的是电子产品,省去了纸张印刷、物流、采编、流通等环节和成本,相比传统纸本更具价格优势。电子书的定价一般不到纸本书的十分之一,并且电子书可以反复下载,不存在纸本书籍的可能损坏丢失情况。
移动阅读终端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存储空间,并且还具有扩展空间的能力,通过存储卡扩展空间,可存数千册图书,如同一个电子书架。
移动阅读的兼容性表现在通信业务的兼容性、阅读终端的兼容性和阅读内容的兼容性三个方面。移动阅读终端可以把图书、报纸、杂志、漫画的内容展现出来,更可把语音、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完美地展现出来,实现了阅读内容的融合与跨越。
尽管移动阅读具有诸多优点,市场上能够提供移动阅读的设备种类也不少,商家还有丰富的资源作为支撑,也能满足部分用户移动阅读需求。但是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完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阅读,还是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
用户是阅读行为的主体,不同类型的用户会有不同的阅读选择。大学生用户存在着学历、性别、专业的差异,因此各自的阅读行为也不一样。本科生用户的阅读目标偏向于扩充知识面以及休闲娱乐,硕博士用户阅读目标偏向于专业研究。由于阅读目标不同,导致他们阅读的电子资源存在差异,本科生用户倾向于电子图书和新闻资讯,研究生用户倾向于电子期刊的阅读;男生用户偏向于阅读体育娱乐类信息,女生用户偏向于阅读休闲时尚类信息;不同专业的同学更倾向于自己本专业阅读。
学生用户经济能力有限,并且习惯使用免费资源,包括免费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和免费获取网上资源。针对当前的电子阅读提供商的付费电子阅读资源,大部分用户不能接受。而手机、电纸书以及平板电脑是用户最期待的移动电子阅读载体,但是它们的价格也不便宜,尤其是电纸书和平板电脑远远超出大学生用户的承受能力。所以从性价比来看,智能手机既是学生用户必备的通讯工具又是能够提供电子阅读的载体,因此开展以手机为载体的低廉或者免费的移动阅读服务将很受大学生用户欢迎。
移动阅读环境主要是指移动电子资源获取环境和阅读环境,它是影响移动阅读服务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移动电子资源获取环境里,网络速度快不快、资源查询方便不方便、资源好不好获取等都是影响移动阅读的重要因素;电子资源的阅读环境主要指的是阅读设备好不好使用等,如果移动阅读环境里,网速慢且阅读设备又不好使用,将会大大降低用户的移动阅读欲望。
移动互联网被誉为21 世纪的科技革命,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创新图书馆阅读服务目前已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大、清华等图书馆得以实现[2]。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移动阅读服务,让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图书馆的任何资源,将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目标。高校图书馆开展适合用户的移动阅读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是受广大用户欢迎的。
开展移动阅读服务能有效解决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切实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无法满足其需要,与此同时他们却又很少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3]。而移动电子阅读的特点正是把资源通过移动平台直接推送到用户的移动终端,满足了用户需求什么就可以通过阅读终端获取什么的心愿,它改变了电子阅读的传统阅读方式,顺应了大学生用户的需求,恰到好处地提高了电子资源利用率。图书馆开展了移动阅读服务后,就不再仅是等着用户来使用资源,而是让用户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有各种建议,都可以通过便携的阅读终端随时与管理员联系,避免了用户因为在使用过程遇到问题而放弃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现象。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既能提高图书馆各类型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掌握用户对电子资源的建设意见。
“碎片时间”指的是大学生用户在排队、候车、休息时的空闲时间。当前很多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多,根本原因在于缺少阅读时间。而移动电子阅读的特性正好符合大学生在碎片时间里进行阅读的愿望,满足他们在碎片时间里的阅读需求。而同时良好的移动阅读服务,还能变大学生用户的浅度阅读为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是需要用户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以及特定设备上方可进行的阅读行为。而移动阅读服务摆脱了传统要素的限制,在需求的时间、任何场所,只要利用移动网络和便携设备,就可进行自己需要的阅读,包括浏览、查询,也包括深度阅读思考,这样就大大方便了用户,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学习与工作效率。
用户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对其阅读行为进行研究是图书馆的一项长期课题,用户需求的变化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源泉。目前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面广,已经涉及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阅读内容质量的要求也高,并且对电子资源的更新性要求更高。因此图书馆要做的就是时刻关注用户需求,做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用户需求调研,以有限经费,满足用户需求。
完善图书馆移动阅读的网络环境首先是完善移动资源获取环境,包括加快校园网络建设,提高网速并及时维护、更新数据库资源,这些技术保障方面的问题是图书馆开展好移动阅读服务的大前提。
其次是完善移动电子资源的阅读环境,它包括:移动资源浏览、移动检索界面设计、不同格式的电子资源统一整合到一个平台,让用户在一个总平台上就能检索多个数据库的资源。同时,在移动资源浏览、检索界面的设计上还要适应不同类型的终端,实现各类型终端设备都能在不同的数据库资源系统进行检索。另外是定制适合本馆资源的阅读终端。大学图书馆可根据本馆专业特色和研究重点,结合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要求开发商定制相应的阅读终端产品。
4.3.1 将移动阅读服务平台搭建成一个资源聚集的平台[4]。它将传统环境的服务模式转化为集成化服务模式,所谓集成化服务模式,就是指提供信息服务的电子资源全面而丰富,用户通过信息服务,能够得到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研究对象的比较、所需资料和数据等。
4.3.2 将移动阅读平台打造成一个能够满足用户对信息类型和载体多样化的需求的平台。对于信息类型来说,该移动平台可以提供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对于阅读载体的多样化来说,该平台是一个可以提供多种移动终端都能读取其信息而且多种格式的资源都能在此相互转化的平台。
4.3.3 将移动阅读平台搭建成一个智能化的资源检索平台。当前图书馆很多电子资源使用率低,主要原因是用户不懂检索技巧以及检索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源。那么如何让用户在庞大数据库中精准地找到自己所需资料,这一直是检索技术的难点。面对用户这种需求,以智能化、个性化为特色的新型引擎将成为未来检索引擎的代表。图书馆通过开发与应用这种新型检索引擎,向用户的移动终端提供高效、精确、全面的信息检索服务,从而提高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效率。
4.3.4 将移动阅读平台搭建成一个个性化服务平台。移动阅读服务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特点,图书馆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跟用户保持联系,能够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更能保护各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隐私。
4.3.5 将移动阅读平台搭建成一个多方交互的平台。传统的用户交互平台是通过电子邮件和留言板模式进行的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简单信息咨询。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阅读交互平台将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它不仅包括用户与馆员之间的交流,还包括用户与用户之间、馆员与馆员之间、馆与馆之间的实时交互,而且通过便携的移动终端,将实现实时交互的模式。
建立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联盟,降低移动阅读服务成本是当前各大学图书馆的共识[5]。现在各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的服务对象、用户需求都差不多,所处的内外技术环境也很相似,因此,各馆之间,尤其是邻近馆之间进行合作建立移动阅读联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移动阅读联盟的方式有不少,比如:各馆集团采购移动阅读资源,同时进行本馆的移动阅读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研发有关的移动阅读技术,共同与移动运营商构建大学环境中移动阅读平台模式,共同设计适合大学生用户的移动阅读套餐和资费标准,共同培训从事移动阅读服务的馆员,共同制定移动阅读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对图书馆和馆员的要求更高,大馆可凭借自身的资源和馆员优势带动小馆分享它们在移动阅读方面的成功案例,避免各馆之间的移动阅读服务重复建设。
用户进行移动阅读必须遵纪守法,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子资源版权保护问题。在图书馆提供移动阅读服务的过程中,对作者版权的有效保护,除了从法律、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来进行保障外,大学生用户也要做到合法使用下载后的内容,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总之,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打破了需要电脑、网络以及固定位置才能阅读的限制,扩大了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范围,盘活了图书馆现有资源,拓宽了图书馆服务内容,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效率,在图书馆服务史上,将具有深远影响。
[1]鄢小燕等.基于移动阅读特征分析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5):130-133,93.
[2]付跃安,黄晓斌.试论我国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发展对策[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3):33-36.
[3]李鹏.数字期刊的移动阅读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2):7-10.
[4]叶凤云.移动阅读国内外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142-145,127.
[5]赵乃瑄,周静珍.移动阅读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转型——创新和合作[J]. 图书情报工作,2012(9):48-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