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俊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开设双语课程。从二十多年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成为双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专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机构,双语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也是新升格本科院校本科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研究如何开展双语教学,使双语教学取得实际效果是新升格本科院校无法回避的课题。但从实施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除少数重点本科院校之外,大多数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乐观,存在许多问题。作为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取得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其它重点本科院校难度更大、问题更多。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双语教学理论以及国内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实践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实际,笔者提出了一些设想以有效解决新升格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Baker的观点,双语教育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双语教育可以宽泛地指接受双语儿童上学的学校 (例如,美国接受拉丁美洲人和拉脱维亚人孩子的学校;英国接受希腊人和印度古吉拉特人(Gujarati)孩子的学校),这些学校使用双语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家庭中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迅速地转为使用社会主流语言;第二,双语教育也可以指允许孩子在课堂上短期 (如一到两年)使用自己的母语,直到他们转到主流语言为止,这种双语教育也叫过渡双语教育;第三,双语教育更确切地指孩子在课堂上通过两种语言进行学习,例如,美国有的双语学校一天用西班牙语教学生;另一天用英语教学生,在欧洲,如卢森堡,瑞士等国,其精英双语课程都用两种以上的有声望的语言,如德语、法语、英语等进行教学[1]。这些“双语教育”的目的,一种是主流语言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过渡或同化,另一种是殖民地宗主国家对殖民地国家的语言侵略,如英国对其殖民地印度、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的英语教育[2]、美国对菲律宾的英语教育、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时在伪满洲国学校强行推行日语教学等。其结果是导致原母语地位的弱化或消亡,乃至国家需要对母语进行保护和抢救的地步,如菲律宾对其国语“他加绿语”的保护和推广[2]。语言文字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国内一些有识之士针对当前外语教学中英语独大的情形提出异议,主张外语语种设置的多元化[3]。因此,“双语教育”是一种政策层面的、比较宽泛和抽象的语言教育。
同时,双语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理解,有权威的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解释:“一个人懂得并能使用两种语言”(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牛津语言学词典》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P.H.MATTHEW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将双语定义为:“对两种本国语言具有同等有效的控制”(Having an effectively equal control of two native languages);华东师大陈国华教授的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类似“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区分。
学界对“双语教学”的理解也众说纷纭。《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是:“学校使用二语或外语教授课程”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并提出了“浸入型” (immersion)、“保持型”(maintenance)和“过渡型”(transitional)双语教学模式[4]。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解释为“双语教学定义的最低必要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学方法”(bilingual education at least should be an educational method that two languages at least be us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从“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认知来看,“双语教学”就是使用学习者母语和另一种不同于学习者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另一种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达到和母语一样的熟练程度来获取知识、表达情感、融入另一语言社会。“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双语教育”的具体化。在英语中,用bilingual education或bilingualism比较多,没有发现使用bilingual teaching的情况,为了体现大学双语教学与西方融入社会为目的的双语教学有区别,暂且杜撰一个bilingual teaching词语。
我国大学开展的双语教学,其实质是在母语为汉语的环境下进行的外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从推广使用的情况来看,还远没有达到危及母语的程度。这既是母语的地位所在,也是双语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高校中的双语教学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不同要求。
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硕果累累。武汉大学吴平教授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年到2005年发表的有关双语的研究论文(293篇)进行分析,发现有一半属综合研究,在双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并未取得共识,并且就高等院校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存在两种十分矛盾的观点,其涉及的主要内容和问题集中在双语教学的定义、模式、师资和教材,包括双语教师工作量的计算[5]。国内双语教学研究存在“低水平重复”和“缺乏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探讨与争鸣”的问题[6]。总体来说,我国双语教学研究重经验介绍,轻理论研究,尤其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探索较少。一些学者认为国内的双语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国外的双语研究已经深入到儿童双语的认知层面。LiWei广泛收集了双语研究方面的重要的经典文章,内容包括双语的定义和类型、语言选择和双语互动、语码转换 (code switching)、语法和双语习得、双语头脑和双语的产出与感知 (perception)以及双语研究的方法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以实证方式取得[7]。研究已经涉及大脑中的性别系统问题、语境和任务问题、协作概念问题、整合问题、词汇范畴化和本体范畴化之间关系问题等等[8]。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融入国际社会过程中的国际交锋也日益频繁和加剧,高水平双语人才已经成为国家之急需。由于国际交流的需要和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我国本科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双语课程。我国的双语教学经过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起步和摸索,目前已获得长足发展。很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对双语教学都有一些研究。到知网查询,输入关键词“双语”,跨库搜索1979-2011年发表的文章记录有18267条之多。从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双语教学就是用英语教专业。如清华大学从2001年起,1440门课程中有54门是用英文原版教材教授;北大20%的专门课程使用原版英文教材,30多门课程用双语教学;复旦大学从哈佛大学引进7600种原版教材[9]。其它重点大学,特别是计算机、经济及管理类专业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十分普遍,而且有利用计算机技术,借助语料库来研究英汉翻译,如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刘董飞和周鑫在2009年的亚太地区信息加工处理会议上提交的《基于Web数据的英汉双语翻译语料库的建构方法》论文中提出平行双语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已经成为翻译学研究的前沿[10]。会计专业ACCA班的专业课程也用英语原版教材教授。但是普遍来看,双语教学在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双语师资、学生英语水平、原版教材和双语的教学管理上。
国外双语教学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起步较早,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探索了比较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并得到世界其它国家从事双语教学的借鉴。
美国的双语教学是从对新移民的后代进行教育开始的。由于这些新移民的后代英语能力有限,他们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因而辍学成为文盲,不能成为美国正常社会中的一员。为了帮助这些新移民的后代,美国教育界实行了双语教育政策,在使用英语教学的同时也使用新移民的本民族语,如西班牙语等,其目的是用本民族语来帮助理解用英语所教的知识,逐步过渡到直接用英语教学。美国的双语教育政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即限制期、发展期和排斥期,这与美国对待的新移民的国家政策有关。二十世纪初,为了达到对新移民进行同化的目的,美国禁止用其它民族语进行教学。为达此目的,美国颁布《国民法》,规定所有的学校,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都必须用英语进行管理和教学,实行“熔炉”主义政策以实现对新移民的同化。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由于民权运动的兴起、种族关系紧张以及新移民浪潮和学生人数大量增加,美国不得不废除《国民法》禁止其它语言教学的内容,并于1968年颁布了《双语教育法》,用英语以外的其它民族语言进行的教学得到了重视,并得到发展。美国的双语教学模式经历了过渡式、发展式和双向式三种模式,双向式比较成熟。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由于双语教育没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师资短缺,质量不高,加上美国政治势力趋于保守,2001年美国出台《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 (No Child Left Behind),废除了《双语教育法》,双语教育在美国官方正式终结[11]。不过,双语教学并没有停止,没有因为废除《双语教育法》而“关闭任何一所双语学校”[12],双语师资的质量控制、培养管理也没有因此而放松或被取消[12]。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也有些州开始中英双向式双语课程,例如在美国纽约州,由于华语的需求显著提高,仅次于西班牙语,有的学校开设中英双向式双语课程,学生以同等的时间进行两种语言学习,以便学生以后能自然流利地使用中文和英文。
加拿大是双语制国家,主要使用英语和法语,因此,双语教学比较成功和富有经验,其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借鉴和使用,并取得成功[13]。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利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交流,欧洲各国的学校“双语”甚至“多语”教学非常活跃,其中双语教学的欧洲学校模式 (European Schools)值得借鉴。欧洲学校模式的特点是学生高流动性,来自五十多个民族,说三十多种语言,每所学校要开设十一种官方语言中的好几种,孩子的第一语言在任何一所学校的群体中都不是多数。每所学校用十一种语言中的一种作第一语言,然后逐一添加其它语言,执行同样的标准,并与欧洲教育体系融合和世界教育体系接轨,以便保持本民族的文化和民族感以及培养超民族意识和“欧洲感”[14]。这是适应欧洲具体环境的双语或多语教学模式。
综合国内外双语教学及其研究状况来看,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双语教学的目的、要求、背景、经验不同,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手段也不同;不同院校,不同专业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社会文化语言行为能力,并且有多维度的层面。Bloomfield将能够说双语的人定义为“能够像母语一样地控制两种语言”(native-like control of two languages”[15]。但是这种定义过于严格,限制了很多可以归为“通双语者”的范围来。“通双语者”可以宽泛地定义为“为了达到在特定社区与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说话人进行交流之目的,在口头和书面形式上具有不同熟练程度的交际技能的个体或群体”(individuals or groups of people who obtain communicative skills,with various degrees of proficiency,in oral and/or written forms,in order to interact with speakers of one or more languages in a given society)[16]。
作为新升格的本科院校,确定将自己的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双语 (实际是外语或英语)培养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而现有师资和学生水平通过努力又能够达到怎样的程度是双语教学取得实效的前提。一方面需要避免消极应付,完成教育部的差使,实际效果听其自然;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不顾实际条件,确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因此,笔者针对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
合格的双语师资是中外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尤其突出[17][18]。针对这个问题,美国的做法很值得借鉴。美国的双语教师主要通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种途径得到解决[19]。职前培养是在大学有针对性的培养双语师资,采用“专业主修+双语辅修”的形式,这种国家层面的措施在我国也日益得到重视,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专门开设了“专用英语学院”培养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人才。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也有“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项目 (简称IBTQ)。但这些国家层面的措施周期长、数量少、投入大而且学校不可控,只能是一种长期的解决师资缺乏的外部条件和远景规划。职后培训采用“脱产进修”和“校本培训”两种模式[18]。 “脱产进修”又分为短期和长期之分,长期的需要修学分并可获双语教育硕士学位。“校本培训”是针对不同对象在本学区或学校进行的双语教学技巧训练。尽管美国的这种校本培训的目的是解决中小学双语师资问题,但对新升格本科院校解决双语师资缺乏的问题也是值得借鉴的。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结构的特点往往是专业教师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内行,对专业教师培训英语能力或对英语教师培训专业知识都应该是可行并且及时的解决办法。
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大学的双语教学其实就是用英语进行专业教学,因此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优秀者不多,基础差的也不少。双语教学是否成功,从学生的英语水平出发与否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高校开设双语教学的本意是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英语是媒介,专业知识是目的。因此,要求学生语言不能成为障碍,即使语言是目标,也应是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即将英语运用到专业学习中。但这两个问题很难截然分开。从现行国内编写的双语教材来看,专业知识不是问题,如外研社出版社的《会计英语》、《金融英语》等学生专业知识用汉语开设的专业课都已经学过,而且国内中文版的教材内容也参考了国外的专业教材,因此,通过这种双语教学并不能给学生增加多少专业知识,但可以学得英语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表达,其实质是语言能力的提高。
当今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专业发展很快,国际上各种新的出版物很多,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接触国际上最新的知识就会落伍。这种双语教学能够增加专业知识,对专业亦有促进作用,也是双语教学的目的所在。但学生很难及时拿到这些双语教材,即使能拿到,面对的也是一大堆专业词汇和严谨而又冗长的句子,看懂英文都难,专业用汉语来讲都不好懂,用英文来描述更是如同听天书。如果没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英语水平,收效甚微,老师教和学生学都很费劲。
比较切实际的做法是教师在国内出版物的基础上,对国际相关领域的最新内容做相应的补充、借鉴,当然要求教师是该领域的专家。双语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将来发展的方向,采用分层次选修的办法,让高水平的学生有更高的发展空间而中低层次的学生也能有所收获。
如前所述,教材问题对重点本科院校来说容易一些,可以直接引进,而且与国际联系密切,信息也很容易得到。但地方本科院校绝决大部分都是从国内出版商那里得到教材信息,引进国外教材版权费用很高,不但学生负担不起,学校也未必有这个财力。国内其它高校选用双语教材的通常做法:一是从国外引进原版教材;二是国内出版对国外原版教材配有中文翻译的英中对照教材;三是教师自编校本教材。原版教材语言纯正,原滋原味,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学科英语,但由于教学内容多、容量大,有较大难度。国内一些有实力的重点大学,如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自主编写双语教材,有的学校中文版和英文版同时使用。现在外研社和外教社都出版过双语教材和行业英语,但不成体系,难度偏简单、大众化。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应该与国内相应专业的重点高校建立联谊和信息共享机制,从重点高校引进国外原版影印本。
为了避免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加强双语教学管理是双语教学取得成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保障。以山东财经学院开设的双语课程《财务会计》为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课时严重不足,学生对专业术语积累不够,不习惯双语教学,课题互动消耗大量的时间,课讲得很慢;第二,授课规模过大,班级人数太多;第三, 《财务会计》双语教材选择较难,原版教材教学内容繁杂,教师难以进行全面讲述,山东财经学院《财务会计》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缩减版,仍然感到内容较多,难以接受;第四,既能用英语熟练地组织课堂教学,又懂专业知识的老师少之又少,《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单词解释、段落讲解和语句翻译的单一教学方式[20]。这些问题实质上从不同层面反映到教学管理中来,包括课程定位、课时安排、班级规模、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内容,与学校整体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分不开。这些问题许多研究都有论述,但都没有解决。从现实的问题来看,如果用英语教专业课程,相应的中文专业课程就要减少。例如,像ACCA那样全部用英语教专业,中文专业教师就无事可干了。因此,双语教学只能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内取得有限的效果,并尽量使其效果最大化。
为此,有的教师提出双语课程应该提前一至两个学期进行课程建设,然后再开展双语教学[21]。通过课程建设,可以部分或全部解决课程大纲、教材建设、师资配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问题,并且有课题组的集体力量也有利于教师与学校上下协调沟通。在教学模式设计方面,有的老师提出“双语教学设计框架”,从“who、why、how”三个方面进行设计:“who”指教学对象,通过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以确定教学目标,揭示为什么要进行双语教学(why),以及如何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how)。通过拟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实施教学方案、评价教学效果,解释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使这些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22]。双语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建议采用美国会计教学中常采用的“团队项目教学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23]。通过选择合适的课程案例,学生分组制定完成项目的计划、团队合作,老师指导监督,学生汇报总结然后评定成绩。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费时较多。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协作教学都应该是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另外,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的利用也是双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关于双语教学的评价,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目前的问题是评价方法单一,内容片面,不区分专业方向和课程,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24]。正确、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双语教学取得实效的动力。
另一个教学管理中必须涉及的问题是双语教师的工作量计算问题。在按课时计酬的分配体制下,双语课程的课酬计算方式直接影响双语教师的积极性。《武汉大学关于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提出的办法是:“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时占该门课程课时30%-50%,教学工作量按1.2倍计算。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50% 以上,教学工作量按1.5倍计算。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全外语授课,教学工作量按2倍计算。”[25]这种计算办法也存在30%、50%如何界定的问题,是先规定还是后认定,不太好操作,但可以借鉴。
总之,双语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国内外都有不同的争议,能不能取得实效是这些争议的焦点[26]。解决办法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我国双语教学与国外双语教学不同,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与中小学生的双语教学也不一样,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更有其特点。针对我国本科院校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新升格本科院校的特点,双语教学应该先进行课程建设后开展教学,有效解决双语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部分或全部问题,达成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1]Baker C.Bilingual Education[M].Elsevier Ltd,2006.129.
[2]王德春.论双语社会香港的语言问题 [J].外国语,1997,(3):1-6.
[3]李娅玲.菲律宾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756-763.
[4]杰克·理查兹,约翰·普兰特,赫迪·魏伯 (著);刘润清等 (译).《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 (中译本)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30-31.
[5]吴 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6]余志君,张 黎.国内近年来双语教学研究评析[J].民办高校教育研究,2006,(2):66-68.
[7]Li Wei.The Bilingualism Reader[M].London:Routledge Taylor& Francis Group,2000.441.
[8]王勤玲.《双语的认知面面观》介绍 [J].当代语言学,2011.(3):282-284.
[9]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228-230.
[10]LIU Dong-fei,ZHOU Xing.A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Bilingual Translation Corpus Based on Web Data Mining[J].Asia-Pasific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IEEE Computer Society,2009,(1):317-319.
[11]刘艳芬,周玉忠.美国20世纪双语教育发展状况解析[J].外语学刊,2011,(4):117-120.
[12]翁燕珩.如何看待最近十年国外双语政策的变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6.
[13]陈丽萍,张宏博.加拿大双语教学模式对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 [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3):34-37.
[14]李 玲.欧洲学校多/双语教育模式及启示 [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4):64-78.
[15]Bloomfield,L.Language [M].London:Allen and Unwin,1933.56.
[16]Tej K.Bhatia and William C.Ritchie.The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M].Blackwell Publishing,2006.115.
[17]李厚纲.地方高校双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1,(23):121-122.
[18]刘培元.新升本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2010,(3):97-100.
[19]王 栋.美国双语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及其启示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3):61-63.
[20]朱 磊.《财务会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38-40.
[21]倪慧萍.财经院校双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0,(34):296-297.
[23]刘淑莲.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理念、目标与教学实践探索[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 [C].2010.
[24]陈文涛,游 静.团队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双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5):157-180.
[25]肖 琳.谈完善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评价机制 [J].财会月刊,2011,(1):102-103.
[26]易阿丹.财经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16):1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