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构建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

2013-04-11 11:49:39杜丽娟陈文亮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研室青年教师共同体

杜丽娟 陈文亮 王 卓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一、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的内涵

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行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团体。根据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内涵,笔者将本文中的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的内涵归纳如下:这是由同一教研室里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组建、平等参与,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教学、研究氛围,并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为目标的共同体。本文试图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建构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

二、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建构的步骤与对策

(一)建构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的步骤。构建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在我院构建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障碍。例如: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大学英语老师工作繁重,科研能力不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等。针对我院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笔者认为“学、教、研”共同体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通过交流认识他人。在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之中,成功的合作要求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每一位参与者的优势资源,而且必须对每一位参与者需要在团体内部获得专业发展程度进行真实的评估,尤其是要对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开放性对话可以使同事间相互认识的彼此支持与理解的所在,这样,交流就会出现,就能建立起一些可行性的标准来推动同事间的交流。

正如有研究者所说,构建英语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使全体教师参与到教研室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来,进行实例研究的目的在于让大家一起感受专业发展中的“幸福”与“痛苦”,特别是在授课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极其复杂,必须读懂单纯英语教学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在团体讨论中不仅要描述专业发展中所遇到的质朴感受,更要探寻其中存在的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大家共同的探讨,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员间的了解,易建立伙伴间信任关系。

其二,通过共同体增进了解。对于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语言和相互尊重来说,集体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式。虽然在集体在共同体学习中不会讲授新的课程,但这有助于加强对英语专业发展的认识,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个事件和单个个体行为的工作,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持续过程,英语专业教师应该把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共同探讨解决。大家在集体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英语专业化发展水平。

其三,通过合作信任他人。同一教研室中的教师往往会为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因此,合作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合作是通过合作过程和机制等方面体现的,共同体成员在同一个问题上应有不同的看法这样的合作才更有效,存在差异的共同体可以从成员不同的经历和视角,让大家得到更多的观点和发展。

如果要想取得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更大的进步,首先,共同体的发展必须得到高校管理层面和教师层面的支持。对共同体工作的认可就是一种支持,在整个共同体的关注下,正规公开的管理是对共同体的一种肯定。其次,要转变合作认识,提高合作能力。让教师认识到,合作是教师自身发展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合作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的提升,单人独骑的工作方式将无法更好适应高等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师应从实际教学环境出发,实现教师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发展。英语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化合作能力,让教师不经想合作也有能力和空间去合作,通过合作提高个体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水平。共同体应为英语教师提供合作的机会,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引导大家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等等。

(二)建构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的对策。其一,利用“三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院近几年引进的新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青年教师大部分都具有硕士学位,一到学校就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信息工程学院英语教研室利用“三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以点带面。通过优秀教师精品示范课以及组织观摩课让青年教师有所获;(2)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以老带新,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青年教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3)以评带改。学院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共同评说课,共同研讨教学中的困惑,促进了新教师达到合格,青年教师走向成熟。争取让每一位教师体会到了成长与成功。

其二,通过课题式教研,提升教学活动的科研含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1]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管理模式,不仅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也能增加教学活动的科研含量。课题式教研可以依据学校主课题来确定,也可根据学科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是教学中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英语教研室窦国琴主持的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构成的因子分析”,杜丽娟主持的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民办高校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徐志强主持的阜阳师范学院课题“英汉时间概念的表达和认知语义研究”,王卓主持的阜阳师范学院课题“乔治·赫伯特诗歌研究”等课题的研究等等。教学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改变了教师单一重复的教学行为方式,使教师的教学生活有了新的活力,变得丰富多彩。

三、建构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的预期效果

(一)使得教师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是于2004年创办的二级学院,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十分有限,学院发展初期没有设置教研室,由教务处负责英语老师的排课,学习,教学安排以及科研任务,加之英语老师没有固定队的办公室,这一切使得任课老师没有归属感。学院一直以本科的教学标准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而教学与科研的直接组织机构就是教研室,所以学校于2009年成立了教研室,设置了教研室主任,这足以显示出教研室工作的重要。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的建构,为教师之间研讨、学习反思提供了平台,形成具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强烈责任感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不再封闭,而是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教师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获得帮助别人的机会,获得为实现年级组共同目标的任务进行的协作学习、研究的机会,提高教师工作与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二)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每个教师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存很大的差异。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的建设过程是教师个体在组织内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不断提升的发展过程。共同体中的学习、交流、合作与互动,就是教师个体利用自己已有的信息与外部进行对比、交换、借鉴的过程,有利于提升每一个参与者的专业水平。同时,在相互交流中开拓教师的视野共建知识,分享知识,完善教师的专业结构。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成果基本目标如下:三年内,人人公开发表教研论文,每人平均发表三篇以上教研论文;使优秀成员在省级以上教学比赛或科研论文评选中获奖;出版两本专著等等。

(三)培养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对科研的兴趣,提高科研能力,增加科研成果。首先,提高科研能力,增加科研成果对于独立学院专职大学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独立学院的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只有结合自身兴趣、工作实际以及学科最新研究动态,才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其次,科研水平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英语教师在论文、专著、教材、项目、译著等方面与专业英语教师相比较,存在比较明显的整体差距。科研成果不多、科研水平不高无疑极大地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2]。我院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强力支持教师搞好科研工作,以此来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教研室“学、教、研”共同体的建构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提供了最佳发展平台,它必将对当今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起到积极有效的启发和推动作用。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杨忠,张绍杰,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状况与问题分析 [J].外语教学,2001(6):79-83.

猜你喜欢
教研室青年教师共同体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爱的共同体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