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蕊 ,张新平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2.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经历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合理方式、造成森林的破坏和消亡以及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后,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发生到发展,人们对其印象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各国、各级政府首先选择的发展道路,而且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价与实施也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包括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其中,森林资源以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功能,在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通过动态评价分析,掌握秦皇岛森林资源发展现状,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秦皇岛市东临辽宁,西接京津,北依燕山山脉,南临渤海湾,下辖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及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秦皇岛地处暖温带,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秦皇岛气候温和,春季干燥,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无严寒。市区年均气温11.4℃,最高25.2℃,最低-5.1℃,全年降雨量接近600 mm。
秦皇岛市山区较多,隶属于燕山山脉,山区植被较好,多为针叶、落叶、阔叶林。2012年秦皇岛市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67.20万亩,截止到2012年底有林地面积为494.61万亩,占林业用地的74.13%;未成林造林地32.21万亩,占林业用地的4.83%;疏林地12.59万亩,占林业用地的1.89%;灌木林地56.39万亩,占林业用地的8.45%;苗圃地1.44万亩,占林业用地的0.22%;宜林地69.95万亩,占林业用地的10.48%;其他林地0.0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2.29%,低于承德(55.8%),在全省名列第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林场6个,分别为海滨林场、渤海林场、团林林场、都山林场、老岭林场、山海关林场,有林地面积达20.54万亩[1]。
森林被人们称为“空中水库”或“绿色水库”,因为它可以加速水分循环,适当增加降水量;降水后水分下渗到地表深处成为地下水,地表不会存储过多水分,减少山洪出现的几率,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洪涝灾害。在一定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越高,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就越轻、越缓,同时还能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秦皇岛目前共有三座大型水库,水库周边植被质量较高,较高质量的植被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使得水库在雨季来临时,能够保持较小的水位差值[2]。
森林可以吸收CO2,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90%贮存于森林中,森林每生长1 m3可固化350 kg CO2,高密度的森林植被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消温室效应。同时,森林系统可以释放大量的氧气,从而提高空气含氧量,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所以人们又称森林为天然的“吸尘器”或“过滤器”[3]。
每公顷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硫748 t,一氧化氮0.38 t,一氧化碳2.2 t。森林通过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减少了细菌的载体,从而使大气中细菌数量减少。许多树木的分泌物可以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物。
另外,森林在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有效遏制沙漠化、防止地力衰退和消除噪声污染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森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涉及人们衣、食、住、行各个领域。自古以来,森林就给人类提供木材、生活燃料和部分牲畜饲料,其中木材是森林资源的主产品。除此之外还有蘑菇、各类水果以及各种中药材,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森林包含各种鸟类、奇花异草和舒适的气候,可以成为旅游、休闲的最佳场所;森林具有极其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森林包含各种人文景观,可以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4]。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在人与森林资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其对人类实现利益最大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违背这一原则时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可持续发展系统在森林资源体系中有重要作用,比如说森林资源、自然环境等子系统在大的森林资源系统中有着联系和作用,进而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因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秦皇岛的森林覆盖率虽达到42.29%,但分布很不均匀,青龙、抚宁县覆盖率高,而昌黎县和市区覆盖率低,秦皇岛市整体绿化水平较低,在增加植被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时间紧、任务重。与此同时,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仍严重制约森林资源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秦皇岛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导致其功能严重丧失。
秦皇岛林果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林业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更新过慢。在经济利益面前仍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仅重视森林的砍伐,而忽视更新;仅仅注重森林的经济效益,严重忽视了森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导致过度砍伐,森林的更新速度远远低于采伐的速度。与此同时,毁林建厂、毁林开荒现象屡禁不止。管理制度和相应法律的不完善、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执法不严等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在西部、西南等偏远地区最为突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在旅游业和房地产开发的大力驱动下,大量的防护林遭到严重破坏。
人造林的保存率相对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由于造林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林时往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造成造林保存率低。同时,在森林资源采伐过程中违规设计、违规发证、违规操作,经营措施粗放甚至掠夺式利用,严重破坏了森林系统的完整性,弊大于利[5]。
国家对于人造林的补贴费用较低,资金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造林的发展进度。目前全市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六大林场,而林场在经济上属于自负盈亏状态,由于森林多处于偏远地区,交通极不便利,很难开展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这使得林场工作人员生活艰难,打击了其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地势从北到南从高到低,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貌类型,即山区-丘陵区-盆地区-平原区-沿海区,其中山区占地域面积的70%以上,所以森林系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应加大森林防护功能的重视力度。在山区,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沿海地区,森林可以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所以强化森林防护意识迫在眉睫。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森林资源的政策法规,秦皇岛市应该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区域的法规,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健全林业管理部门,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强化管理,从根本上杜绝毁林建厂、毁林开荒等现象的发生。只有改变以往森林资源的以出产木材为主的经营模式,建立以营林为根本的森林资源利用模式,才能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秦皇岛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森林系统的生态效益要远远大于其经济效益,从全局高度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作用,是保护和发展森林的前提[6]。
秦皇岛市应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从生态效益方面来说,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缓水土流失。与此同时,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可以调节秦皇岛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在保护秦皇岛本地自然环境和完善生态系统的同时,经济林、生态林的建设还可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同时预防火灾的发生。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要进行多方论证,选取合适树种,提高植株成活率,完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保存率。政府应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重要生态价值,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尽可能扩大资金来源,保护已有的森林资源,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努力将秦皇岛打造成为重要的生态型沿海开放城市。
[1] 李佳.秦皇岛市森林生态系统现状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4):43-45.
[2] 赵艳蕊.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2):21-24.
[3] 孔繁德.生态保护概论[M].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6.
[4] 翁友恒,王念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林业勘察设计,2010(1):43-46.
[5] 魏国印.秦皇岛森林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1(2):10-13.
[6] 焦自洁.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保障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