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图书馆对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2013-04-11 11:24柴艳玲
河北科技图苑 2013年2期
关键词:和顺图书馆农村

柴艳玲

(昆明学院图书馆 云南 昆明 6502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图书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从目前来看全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云南腾冲和顺图书馆是农村图书馆的典范,其办馆思想与建设管理经验值得其他农村图书馆借鉴。

1 和顺图书馆概况

1.1 和顺图书馆现状

云南腾冲的和顺图书馆是中国乡村第一馆,在20世纪30年代即以“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而闻名于世。它是历史上和顺人“启智化愚”的知识殿堂。和顺图书馆是和顺百姓和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事业,于1928年集资创办的边地乡村图书馆。占地1 392平方米,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馆藏图书10万余册,其中古籍1万多册,并保存有胡适、艾思奇、廖承志等诸多名人的著作、字画。目前有6个阅览室,4个书库和动物、植物、卫生标本室。和顺镇常住人口6 228人,竟拥有10万册图书,相当于人均藏书10册以上[1]。

1.2 和顺图书馆的建设过程

十九世纪末期,地处边城的区位优势,使和顺人占尽“地利”,观来往商旅,增加了信息量,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看商人财富,有了走出国门的信心和勇气。自光绪初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顺人不怕艰辛,虽经历磨难,仍牵挂家乡建设,凡是对家乡有益的事,慷慨解囊,甚至在外做苦工的人,也要捐几文卢比以报心意。和顺乡的一花、一木、一桥、一路无不凝结着华侨无尽的心血。对于建设家乡心灵的家园,构建精神世界,购买图书让更多的人阅读,那些华人华侨更愿意不惜重金,倾尽全力。

和顺图书馆创建于1928年,承担图书馆建设重任的是华侨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崇新会”。1924年,崇新会会员数人回乡开办“阅读报社”,此为和顺图书馆之雏形。1928年,清末本乡进步组织“咸新社”将社址移交给“崇新会”,即现在和顺图书馆所在地,本乡清朝举人张砺先生为之书写“和顺图书馆”大匾。1938年建馆十周年之际,又于旧址改建成一座规模更大的中西合璧式的馆屋。1940年,乡人寸树声先生日本留学回国后,自北京回到家乡,致力于侨乡教育,兼任图书馆馆长。1980年,和顺图书馆正式纳入公共图书馆建制。1994年,和顺图书馆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将和顺图书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 和顺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在和顺乡一幢结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古朴小楼里,挂有老式石英钟,宁静的气氛和一排排整齐书架显示出中国最古老、规模最大乡村图书馆的深厚底蕴。依山势而建的和顺图书馆,几道院门错落有致,绿树掩映,黛瓦白墙,庭院深深。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嘈杂,人们在这里汲取着文化的滋养,构筑起精神的家园。和顺图书馆自建立以来,以其在优化乡风和哺育人才等方面的卓著贡献而名扬四海。和顺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不少成就斐然的儒雅名士,如华侨楷模寸海亭,缅王顾问许名宽、尹蓉,教育家李景山,天南一支笔李曰垓,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教育家寸树声,翡翠大王张宝廷,以及寸如东、李德贤等。这种人才辈出的现象在中国乡村并不多见,这与和顺的崇文重教传统是分不开的。

2 和顺图书馆对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目前农村图书馆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国现有3 000多个乡镇没有文化站。现有的4万个文化站中,约有1/3有名无实,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2]。其次是资金短缺,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此外,农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不足,图书馆管理落后,图书利用率低等也是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和顺图书馆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它成长的历程和前进的脚步,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与启示。

2.1 图书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藏书量与规模上看,和顺图书馆与许多图书馆相比微不足道。但是,把它放在曾被人谈之色变的蛮荒之地的祖国西南前哨的“极边第一城”的位置上,放在曾是穷乡僻壤的农村环境里,放在侨乡的氛围里,放在始于20世纪二十年代的起点上,放在历史风云变幻的进程中考察,至少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顺图书馆是中国农村举世无双的第一座图书馆。

读书人把和顺图书馆比作一块神圣、清幽、高雅的净土。八十多年来,和顺图书馆为和顺乡以及腾冲县的民众做出了贡献: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精神境界,加强文化修养。在一个乡村小镇,涌现出在全国以至全世界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在国内外都不多见。这与和顺乡的文化环境、教育风尚有密切关系。和顺乡是侨乡,6 000多人中80%的人都是侨民,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和儿童留守在家乡,但是和顺的教育从未被耽误过,相反,在外的人们还源源不断地把外面的新思想新理念传回家乡,让和顺在经济和精神建设上齐头并进。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文化建设也不能落后,当地政府应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农村文化建设搞上去,农村图书馆就是其中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都要重视农村图书馆建设,满足农村读者的求知需要,尊重和理解农村读者,要努力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文化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2.2 多元化资金投入是农村图书馆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村图书馆在基层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工作和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制定农村图书馆长远发展规划,在文献、馆舍、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保证。

乡村文化建设,尤其是图书馆的建设仅依靠乡村自我积累是不现实的,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争取多元资金投入。其中争取社会捐助就是一个重要途径,和顺人心态淡定,富者多捐,而且富者认为自然应该多捐;远在外地的,还有远在国外的,不避不躲,闻风而捐;贫者少捐,但少捐者也不以为丢人现眼,即使少,也能刻石留念。就是作为图书馆初创者的国外华侨对图书馆的捐助也从来都没断过,近两年,还有旅缅华侨回来捐赠图书和设施。随着名气、声誉的提高,许多知名作家,如贺敬之、易中天、刘墉都来赠书。一些出版商和名人不断地从资金和设备上给予帮助和支持。也基于此,图书馆自行购置的新书不多,而捐赠的多。从2008年至今,捐赠的书籍不少于3万册。

笔者认为农村图书馆的建设不能全靠政府的投入,当地民众也有为家乡文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权利与义务。总之,在政府的重视及多元化资金投入下,相信农村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会有另一番新天地。

2.3 充分调动民众的参与意识,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探寻和顺图书馆的沧桑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和顺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都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参与。从同盟会员、日本留学生寸馥清等乡中先进知识分子,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和顺发起组织“咸新社”始,到民国初年,旅居缅甸的和顺青年寸仲酞、李清园、贾铸生、李秋农等,在缅甸瓦城组织的“青年会”,再到后来的“书报社”以及1928年再将“书报社”扩大为图书馆,整个发展过程无不体现着民众参与的重要作用。

在藏书建设上,和顺图书馆除购买的书籍外,很多书籍来自于民间捐助,现馆藏一些珍贵古今大型图书,如百衲本《廿四史》、《武英殿聚珍全丛》、《云南通志》、《九通全书》、《续藏经》、《四部丛刊》、《万有文库》、《汉魏丛书》、《佩文韵府》等,都是捐献而来[3]。还有华侨捐助建成的“藏珍楼”,1998年,该馆七十周年之际,得到省、县各级领导的支持,海外侨胞、旅台乡人的大力捐助,建成全钢混仿古二层楼房一座,将该馆历年收藏的古籍珍善本、地方文献藏入其中,成了名副其实的“藏珍楼”。

目前我国农村图书馆作为农村一项长久、持续的公益教育事业,必须要让村民意识到图书馆为全体村民所有,要采取措施调动广大民众的参与意识,如在村民中选举出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免费为村民提供优质服务等,这样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从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2.4 贴近乡民才能充分发挥农村图书馆的作用

和顺图书馆,是自筹资金、自己管理、面向乡民自己的学习场所。一位学者在《和顺图书馆给我的印象与帮助》中写道:“进入图书馆,我们没有看过一张施主的脸嘴,没有受过一次员外的架子与刁难,虽然这是属于一乡的私产,看报、读书、或休息的,见了我们都打招呼,或同作一项问题的谈话,但其间没有寒暄与客套。”[4]在和顺乡,你可以看到,那些白天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晚上会来到图书馆的灯下读书,看到年轻人在电子阅览室里上网。现在的和顺图书馆在发挥传统借阅功能的同时,也承担起了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任务,这里经常举办的讲座就成为了村民了解科技文化知识的窗口。图书馆在一些学校、自然村建立了分馆、阅览室,订阅了许多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报刊杂志分发到各处,在基层群众、特别是学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今后这样阅览室性质的“分馆”还要开办到工业园区,针对不同类别的群体来进行规划,让图书馆切实走近每一位村民。和顺图书馆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村图书馆只有贴近乡民,成为乡民心灵的家园,才能得到乡民的支持,也才能真正发挥出农村图书馆的作用。

[1]段家开.腾冲县和顺图书馆建立的文化背景和经济条件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1,(1):91-94.

[2]董英明.新农村建设,图书馆何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8):138-140.

[3]和 顺 图 书 馆 [EB/OL].[2012-10-20].http://baike.baidu.com/view/87964.htm.

[4]林超民.乡村图书馆的典范——纪念和顺图书馆建立八十周年[J].边疆文学,2012,(1):91-92.

猜你喜欢
和顺图书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疯娘
简析“乳鼎”紫砂壶的造型之美与和顺之气
图书馆
亲环素A过表达对高温、紫外线和顺铂引起的H1299细胞凋亡的影响
去图书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和顺古镇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