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帝王悲
——《世说新语》之司马昱形象分析

2013-04-11 09:18:25李慧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简文桓温世说新语

李慧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无可奈何帝王悲
——《世说新语》之司马昱形象分析

李慧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世说新语》有关司马昱的记载多达50处,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昱的为人处事、性格风范以及他无可奈何的人生轨迹。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作为傀儡皇帝,他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的悲剧既是个人、历史的悲剧,更是那个社会的悲剧。

司马昱;性格;命运;社会;悲剧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为晋元帝司马睿之子。司马昱初封琅玡王,后为会稽王。永和元年,进位抚军大将军;二年,专总万机,宰辅朝政。太和元年,进位丞相。后桓温废司马奕,立司马昱为帝,在位两年,死后谥号简文帝。《世说新语》中“抚军”、“相王”、“会稽王”、“简文”等异称,皆指司马昱。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作为皇帝,司马昱却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本篇即从性格、命运、社会三个因素分析造成司马昱悲剧的原因。

1 性格悲剧——清虚无为的个性

司马昱是元帝的小儿子,因母亲郑贵妃之故,甚得司马睿的宠爱,三岁即受封为琅邪王。但随着司马睿和郑贵妃的相继过世,司马昱开始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眼中钉,他从琅邪王改封会稽王,一待就是三十八年。三十八年远离政治斗争的生活,铸就了他平和仁厚的性格。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德行37)[1]

司马昱为人清虚寡欲,不以居处为意。所坐床榻布满灰尘,老鼠横行,他却视为佳景。一参军见老鼠白日如此猖狂,就用手板打死了老鼠,简文帝非常不高兴。手下之人因此弹劾参军,简文帝下令不予追究,称老鼠被害,尚且不能释怀,怎能忍心再惩处参军呢?由此可见他宅心仁厚的一面。司马昱也有软弱的一面,他明知自己是个傀儡皇帝,生杀大权操在桓温之手,对付别无良策,只能通过流眼泪的方式来博取同情:

桓宣武对简文帝,不甚得语。废海西后,宜自申叙,乃豫撰数百语,陈废立之意。既见简文,简文便泣下数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尤悔12)

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在直。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言语59)

荧惑,指火星。太微,星座名,代指天子。古代星相学认为,火星侵入太微,对天子来说是不祥之兆。公元371年前后,火星两入太微,第一次司马奕被废,降为海西公,面对桓温的逼迫,司马昱唯有痛哭流涕。第二次的“凶兆”又让刚登基不久的简文帝遇上,司马昱坐卧难安,只能问话桓温的心腹郗超来求得安心。接着,他又吟诵庾阐的《从征诗》来表达内心的无奈、恐惧和痛楚。后托郗超给他父亲郗音带话,又忍不住流下心酸的眼泪。这时的司马昱,可说是内外交困,精神高度紧张而几近崩溃,或许只有眼泪才能舒缓他悲伤的情绪。面对司马奕被废以及自己朝不保夕的处境,司马昱虽身处皇位,却只能噤若寒蝉,两度流下心酸的泪水。性格上的软弱性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另外,司马昱善于清谈,有名士之风。他与刘惔、谢安、王濛、殷浩等多有交往,是当时玄谈的重要组织者和参加者。史书上说他“清虚寡欲,尤善玄言”。[2]《世说新语》中有多处记载他与清谈名家畅谈的情况。如: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文学40)

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辄远之;数四交,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此自是其胜场,安可争锋!”(文学51)

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易》象妙于见形,孙语道合,意气干云,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会稽王慨然叹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抚掌而笑,称美良久。(文学56)

清谈实际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是带着某种避祸心理远离政治斗争的表现。与朝廷政治之混浊、官场尔虞我诈的肮脏相比,司马昱更愿沉醉于葱郁幽深的自然山水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言语61)[1]这里可看出,他向往自由逍遥的山林生活,萌生隐逸之心不是没有可能。

司马昱性格平和仁厚,又醉心清谈,无意政治,正如《晋书》卷九《简文帝纪》所说,“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谢安称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2]司马昱倘若生在治世,或许会有所作为,但在动荡不安、风云诡谲的乱世,这种性格的人根本无法生存,即使贵为皇帝也只会成为傀儡。司马昱清虚无为的性格早已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2 命运悲剧——反抗还是妥协

桓温专权,司马昱的命运无非两种:一是奋起反抗,向命运抗争;一是忍辱偷生,向对手妥协。桓温势力强大,反抗无从反抗,那么只有妥协了,而妥协的后果便是把政权拱手他人,自己则忍辱偷生。于司马昱,两种生存道路,都是通向无底深渊,都是走向悲剧。

司马昱在位虽只有两年,但在这两年间,他也曾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做出过努力。他积极培养自己的人才,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发挥制衡桓温的作用。司马昱人才的布局早在其担任首辅就已开始,如其所重用的高崧,曾为他起草诏书阻止桓温北伐;遭受桓温排挤的范汪,也被他援引而出任重要的地方官。还有积极阻止桓温窃国之欲的王彪之、王蕴与谢安等人,他都给予大力重用以维持司马家业。

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张凭勃窣为理窟。”即用为太常博士。(文学53)

张凭当时是一介布衣,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而被人嘲笑看不起的小人物,作为辅政亲王的司马昱不问其地位高低,欣赏他的才华,并任命他为太常博士。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昱重才爱才,为维护司马皇权做出了很多努力。

除此之外,司马昱在应对骄横跋扈的桓温时,也表现了他机敏的一面。

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免。太宗曰“一日万机,那得速!”(政事20)

司马昱对桓温交办、想办的事,采取了政治上的“拖”字诀,在政治力量强弱不等之时,这一“拖”字,既有几分狡狯,又是被逼无奈,想拖一拖来等待并盼望形势变化。

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时人以为能。(言语60)本则中,“上何在?”“某在斯。”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却成为经典对白,寥寥数字,给人一种机锋对峙、暗藏汹涌的感觉,司马昱运用《论语》里的典故,目的在于告诫桓温,不要无视自己的存在,点到即止,威而不露,表达了对桓温的不满和讥讽。可见,面对强势的桓温,司马昱并不总是逆来顺受,他也做出了相应的反抗。

可是,这种反抗面对残忍的现实尤其显得无力,这时的司马昱也只有妥协了。“温既仗文武之任,屡建大功,加以废立,威振内外。帝虽处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惧废黜”。[2]公元372年7月,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桓温入京辅政。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称帝。据《晋书·王坦之传》载:“简文帝临崩,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坦之自持诏入,于帝前毁之。帝曰:‘天下,傥来之运,卿何所嫌!’坦之曰:‘天下,宣、元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帝乃使坦之改诏焉。”[3]可知简文帝临终前曾有意让桓温摄政,后经王坦之力谏面诤,才将遗诏改为“以桓温辅政,依诸葛亮、王导故事。”司马昱深知自己无力抵抗强大的桓温,妥协也是无法之法。

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言语56)

面对桓温的政治试探,司马昱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表现得毕恭毕敬,这是他的无奈之举,只有妥协退让才能获得喘息之机。

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徒新安。(黜免7)

司马昱登基后,武陵王司马晞发动叛乱,司马昱被桓温逼到绝路上,一定要以谋逆大罪诛杀自己的亲哥哥。在无计可施之际,他又举起了妥协的白旗,如果晋王室的国运久长,那么请你桓温遵诏而行,给司马晞父子一条生路;如果晋王室国运已去,那么我会避贤让路由你做皇帝。面对桓温的步步紧逼,司马昱无力招架,只得以退为进来保住亲人的性命,可悲可叹!

司马昱被逼登上帝位,实际并非好事,他终日战战兢兢,被一步一步地推向无底深渊,反抗无法反抗,忍让无从忍让,只能眼看政权落入他人之手,最后抑郁而终。可见,无论是反抗还是妥协都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命运。

3 社会悲剧———士族政治的迫害

司马昱的悲剧不仅是他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更多的是当时社会的悲剧。“晋时行九品中正官人法,是典型的门阀社会,王氏皇族与世家望族共同分享政权。在西晋初年的武帝时期,国家安定富庶,皇权占据主导地位。但惠帝死后不久即爆发永嘉大乱,西晋灭亡。至东晋时,世家望族为国家重建,付出很多辛劳。因而东晋是个皇室与世家望族共同执政的时代,矛盾的主导方面,逐渐转移到世家望族的身上,而皇权日渐削弱。东晋初,民谣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言,军政大权,琅琊家的王敦、王导有发言权。王敦事变后,外戚鄢陵庾家掌权,从庾亮、庾冰,直到江州刺史庾翼卒,庾家势力才开始消退,而谯郡桓家的桓温势力则蒸蒸日上,司马氏的皇权岌岌可危。随着桓温作为大司马掌控了朝廷的军政大权,甚至废立自专,其野心勃勃,路人皆知,司马皇权实际已被边缘化,风雨飘摇,危乎殆哉。简文帝司马昱硬被桓温推上帝座,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4]晋朝整个社会,基本上都是世家望族掌握政权,这是无力改变的现实。

其实,人们也曾把希望寄托在司马昱身上,把他视为皇室中兴的一缕曙光。

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宣武。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相王,可住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如何?”王曰:“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容止34)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容止35)

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凿齿谢笺亦云:“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问:“见相王何如?”答云:“一生不曾见此人。”从此忤旨,出为衡阳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文学80)

司马昱风度翩翩,举止优雅,一度被奉为“神君”,人们也曾幻想靠他重振皇室。可是,在那样一个士族专权成为潮流的社会中,个人的力量终究无法与社会的力量相抗衡。复旦大学教授蒋凡先生据此深入分析了司马昱悲剧命运的成因:“司马昱缺乏政治的雄才大略,以亲王之尊执掌朝政多年,不仅未能重整朝纲以尊皇室,而且导致权臣势力一天天地膨胀、恶化,甚至当其不臣之心严重暴露时,仍束手无策,终于使自己登基不一年即郁郁而终。其高压下的阴暗心理,不仅不能扭转乾坤,而且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把国家朝廷带入崩溃的边缘。作为长期当政的亲王及皇帝,能无咎乎?简文帝司马昱,生活中可能是个好人,但政治上并不是一个好皇帝,其悲剧的命运,既有个性才能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客观形势所逼,是历史的无情!”[4]桓温专权,从根本上说是东晋士族政治格局的产物。在这场司马皇室与桓温集团的较量中,司马昱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无论他如何反抗,也无法逃脱最终的悲剧命运,这是历史的无奈,社会的无情。

总之,司马昱的悲剧命运既是性格使然,也与残酷的现实社会相关,这是他无法逃脱的宿命。《世说新语》关于司马昱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司马昱,了解司马昱悲剧的一生以及分析司马昱这一人物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1]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唐)房玄龄,等.晋书·纪·卷九[M].北京:中华书局,197 4.219.

[3](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列传·卷七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4.1966.

[4]蒋凡.世说新语英雄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1.

TheHelplessand Sad Emperor --Image Analysisof Sima Yv in Shi Shuo X in Yu

LIHui

(G uang x i University for N ationnalities,N anning G uang x i 530006)

There are more than 50 records of Sima Yv in Shi Shuo X in Yu,f rom which we can learn his personal ity,style,and helpless l i fe.His l i fe is tragic because as anemperor,he cannot cont rol his own l i fe.His t ragedy is the t ragedyof individual,history,and society.

Sima Yv;Personality;F ate;Society;Tragedy

I207.62

A

1672-2094(2013)02-0059-03

责任编辑:周哲良

2013-01-11

李 慧(1988-),女,山东禹城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10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简文桓温世说新语
玉 佩
百花园(2021年12期)2021-10-15 06:06:15
在“简文深教”中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简文深教,让阅读更加有效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品格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8:55:15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桓温是个好领导
前线(2014年2期)2014-11-10 21:38:23
大笔如椽
血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