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毅,富 璇,王 蓉
(沈阳工程学院a.自动化学院;b.信息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了适应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形成融原理和技术、先进和实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根据对该课程所属的通信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市场需求变化的长期跟踪与调研,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使学生具有通信专业毕业生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现代交换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利用交换设备组成通信网络;根据现场的需求,可对交换设备进行合理的硬件和管理系统的配置;对故障线路和设备能够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满足社会对通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以该教学目标为指导,完成该课程的教学过程。课程内容安排依照“基础理论的建立-案例分析-技术应用”的次序,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新技术相结合,采用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
根据该课程教学目标,安排了如下教学内容:通信网络、信令网络、终端设备、程控交换、数据交换和软交换。课程的授课主线是围绕通信网络的组成,引出信令网络、终端系统和交换技术;交换技术以程控交换的原理、交换机的组成,详细讲解程控交换技术应用分析,通过对比方式引入、讲解数据交换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同时要加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课程内容体系重视基本概念的表述、基本原理的分析,同时强化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
通信网络部分主要讲解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其拓扑结构。在讲解通信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公网和专网的网络组成的比较,明确通信网络组成的三要素及其实际应用。
信令网部分主要讲解信令的功能、分类、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讲解该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应用的分析,明确NO.7信令系统网的结构及其实际配置。
终端设备部分主要讲解电话机的功能、基本组成和HD13型话机分析。通过对话机的基本组成、话机相关电路的分析,以及对HD13型话机的组成分析、工作过程分析及故障分析等加强对话机的应用分析。
程控交换部分主要讲解程控交换的软件和硬件的原理,并通过对实际设备的硬件和数据库的配置分析和故障分析,强化对该理论的应用分析。
数据交换包括分组交换、帧中继、ATM、IP OVER ATM,每一部分都通过对比方式讲解原理、组成,同时对相应的系统进行实际的配置和故障分析,从而强化对数据交换相关技术的应用分析。
软交换包括下一代网络概述、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下一代网络的协议体系结构、软交换技术及其组网。同样在讲解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完成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际设计,加强该理论的实际应用。
以上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课外讲座等多种方式,能够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从而适合社会对通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教学方法包括授课、实验、讨论、资料阅读、答疑、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作业等各种手段,通过相互结合,从而完成该课程的教学。
(1)授课。课堂教学采用电子课件和粉笔相结合的方式。粉笔的书写过程体现了课程的教学思路;电子课件可以扩大信息量并把一些抽象的基础理论形象化。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讲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能力、探索与研究能力。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通过采用实验、实训、毕业实习、课外专题讲座、查阅资料等形式,使学生对已经学习、了解、掌握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
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所以要通过实验内容的选取、实验过程的指导、实验结果的分析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真分析和独立撰写实验报告,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中小组之间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训由院内实训和合作单位实训两部分组成。院内实训是通过学院现有的通信网络资源,开发模拟现场的通信环境,使学生能够熟悉通信系统环境,独立完成相关的配置和各种分析,使学生对将来的就业充满自信;通过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开发出更多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实习、实训项目。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单位的实训,能使学生明确现场中的最新技术及其应用过程。
课程设计要根据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变化提出不同的课程设计内容,让设计更贴近实际,更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包括信令的选取和配合过程的设计;实际设备的组网配置、硬件选取和管理系统的配置。通过课程设计,能使学生明确现代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
通过以上形式的实践性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研兴趣、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讨论。通过组成各种讨论小组,对每一章中同学们感兴趣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展开讨论,最后通过总结、交流、展示和评价的过程强调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根据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等进行组内评分,最后核算到期末成绩中,从而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讨论活动。通过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探索与研究能力。
(4)资料阅读。阅读教材的补充内容,并提供相关内容的网站,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5)答疑。通过答疑解惑,明确教师教学与学生思维的一致性,并且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精神。
(6)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院内的网络教学平台,把所有与该门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该课程的文档平台建设,将教学概况、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纲要、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将教学PPT、视频和动画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动画能将课程中较抽象的理论形象化,PPT和视频教学资源可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将电子图书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方便学生查阅更多的相关文献;将补充阅读材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可将新技术、现场的设备和通信系统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外的补充,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7)作业。精选各种作业题,以便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考核方式
通过改革考试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各项考核和所占的比例如下:作业占5%;课堂表现占5%;小组讨论10%;实验过程5%;实验报告5%;期末考试70%。由于平时表现占很大的比例,所以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另外,期末考试命题不仅要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的选用
由于交换技术不断更新,因此教师所选教材也必须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另外,还应关注教材是否适合应用型本科的教学需求,需要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所以在教材选用上应有规范的教材选用、评价制度,课程组对所选教材充分论证后,科学地选取了合适的教材。在教材选定之后,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要进行跟踪、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更换教材,并通过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将补充内容及各具特色的教材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广泛地摄取相关的技术。
5.保证该课程的先进性
为了保证该课程的先进性,授课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交换的新技术,将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及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补充进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现代交换的“现代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实训、课外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真正做到交换技术的教、学都能与时俱进。
总之,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基础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该课程的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 程文清.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3):15-17.
[2] 杨 雄.“现代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建设在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定位[J].福建电脑,2011(4):39-40.
[3] 徐九韵.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