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2013-04-11 09:16魏玉东
关键词:课程体系大学生评价

魏玉东

(沈阳工程学院政法系,辽宁沈阳110136)

一、高校创业教育定义和研究内容的界定

1.高校创业教育定义

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对创业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只是按照“教育”的角度理解,可以把创业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创业教育”从广义上的解释是培养具有冒险、首创精神、创业能力、敏锐洞察力和具有开拓技术、管理技能以及最大限度地创造资源和整合资源能力的创业者的过程。从狭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的较为系统的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结合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在校大学生的特点,本文认为高校创业教育是指:“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通过更新办学理念,改革创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创业教育融入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创业教育贯穿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并利用课堂内的系列创业课程和课堂外创业活动的训练,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其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2.高校创业教育内容的界定

根据上述高校创业教育定义的论述,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高校管理者和老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程度;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创业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程度;创业教育评估体系的完善程度。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创业主体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和能力,后被译为“创业教育”,从创业教育被提出到至今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从目前高校管理者和老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上看,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现象。目前许多高校管理者仍然在按照“就业教育”模式培养思维定势、技能定性的人,依然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内容,主要局限于指导大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企业、公司,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体系,更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由此导致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2.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创业教育能不能成功与是否有一只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息息相关。目前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大多数由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校团委的干事、学生辅导员或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担任,很少有专业的或专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这些教师本身就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普遍缺乏创业教育意识,由于没有创业经历甚至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所有不熟悉企业实际的运作、管理和经营情况,更缺乏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讲不清如何创建一个企业和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以及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的实例讲解。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只教给学生创业的各种理论知识,而不重视从思想上深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和内在的潜能去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因此,由于缺少专业的创业教师导致不能满足创业教育教学的需求。

3.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创业课程设置的好坏是创业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高校目前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设置一些选修课程和相关的讲座等等,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效互动和有机联系,从而导致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极不相适应。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

4.缺乏创业教育评估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使高校毕业生增强对创业和企业成长过程的了解和见识,形成创业意识,从而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这一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加以检验。因此,对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是逐步完善创业教育的有力措施。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对创业教育评价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将它融入创业教育的体系当中。由于没有有效的评估体系导致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缺乏改进和完善的动力。

三、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1.高校要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加强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新教育,而教育观念的创新又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所以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高校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从过去的被动式就业教育模式转变到开拓性创业、创新教育方式上来,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创新能力,从而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被动局面,而且还会形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在当前,我国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就有其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创业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

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教育、管理、经济、心理等多种学科的工作。要实现对学生创业教育的全程指导,必须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创业教育队伍。就目前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除了要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具备相应学科背景、掌握不同行业的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具有一定的咨询和指导能力的专业创业教育人员以外,应该重点做好调配和培养一批合格的创业教育队伍。例如,应该组织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辅导员及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学习和培训,使其掌握创业教育的知识。另外,高校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聘请有创业经历的人来担任创业实践课程的老师。还可以吸收校外各方面的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组成校内外的兼职队伍以及校外创业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这样既节省了培训教师的时间,又为创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使创业教育更贴近现实。

3.精心设计创业课程体系,全程进行指导帮助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是创业教育的核心,要完成创业教育的目标,创业教育的过程十分重要。因此,设计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基本创业知识的掌握,又要兼顾创业实务操作的实践和训练。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发创业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时应该与企业家和有过创业经历的人联手共同设计课程内容。从而保证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具体讲高校可从课程授课、开展实务与创业培训、评估辅导三个阶段进行创业教育。其构成要素主要应该包括: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混合讨论、创业实践、模拟创业和孵化器创业等等。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目前高校应该开展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服务。包括:在学校中征集创业伙伴,合理组成创业团队;联系创业贷款;协助开业选址、办证等一系列手续等服务,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4.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检验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否达到,创业教育内容和手段是否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反馈和评价将对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评价的内容上看应当包括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评价和高校营造创业氛围的评价以及对创业教育项目的评价;从评价的方法上看应该包括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基准线评估法等;从评价的主体上看应该包括专家学者的评价,创业校友的评价、媒体的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

[1] 王建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6.

[2] 潘 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3] 魏玉东.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创业障碍调查及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76.

[4] 魏玉东.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73 -174.

[5] 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08-109.

[6] 韩照祥,朱惠娟,李 强.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培育创新创业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82-8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大学生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