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爽,刘倩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西方全球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陈爽,刘倩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全球化思潮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鲜血液外,也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等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明确全球化思潮的内涵以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消极影响,通过树立“一元化”的现代道德理念、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教育过程中坚持知行合一等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全球化思潮,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全球化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全球化思潮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想潮流。近些年来,全球化愈演愈烈,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各国的联系也因此日益密切。全球化不仅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而且成为一门显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复杂。全球化的不断蔓延,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鲜血液外,也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等观念带来了新的挑战,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研究课题。
从1492年哥伦布开辟美洲大陆开始,全球化思想已经在人们脑中萌芽,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直到1989年苏联解体后,带有经济、阶级、意识形态的全球化思潮才真正开始。就西方国际关系领域而言,在20世纪70年代提倡的“世界正在变小”、“全球相互依存”的“全球主义”[1]的提出是全球化思潮兴起的标志。
全球化首先是在经济领域上开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一思潮出现了四个主要流派——必然论、变革论、怀疑论和反全球化论,其中被人们普遍认同的是必然论观点。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社会民主、体现个人价值以及践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必然逻辑要求。“必然论者倡导超国界的整体主义观念,反对当今的国家主义观念,认为以国家中心为基础、以个体主义为特征的国家主义观念阻碍全球治理的实行,强调各个民族国家应该与不同性质、层次和类型的国际组织、私人组织等全球行为体共同协商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2]
综合看来,全球化思潮可以概括为: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以经济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合作与冲突并存的客观进程与趋势。全球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是由资本主义主导的。
(一)全球化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有利于我国顺利完成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
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我国必须紧跟世界进步潮流的发展方向。江泽民主席在庆祝建党80周年时指出了新时期我国三大历史任务:“在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这三大历史任务都不可能关起国门自己完成,比如,我国只有融入世界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才能实现本国的现代化建设;我国想要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就必须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交流和互通有无。但是,这种交流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习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和撞击。那么,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与日益扩张的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科学认识第三世界国家基于自身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地位而提出的全球化主张?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全球化思潮引导教育对象,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全球眼光,做到既有利于实现我国的长远利益又能兼顾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二)全球化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能够满足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实践需要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市场的拓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国际金融市场的急剧膨胀,世界的相关性与整体性不断增强,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强势推进,世界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全球化的大潮中。”[3]但是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公正的背景下,全球化在给发达国家带来财富和发展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普遍面临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的问题,而且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都打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烙印,都在为资本主义营造舆论氛围。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加入全球化。而参与全球化的实践就必须以全球化思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通过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式对全球化进行解释和回答,从而构建反映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
(三)全球化思潮的引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它必然要把全球化这一重大社会现象纳入自身视野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批判和分析全球化形形色色的现象时既可以了解资本主义的现实状况,增强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同时也可以将全球化中的科学成果吸收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其次,全球化思潮的引导有利于我们了解现实情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国际化和民族化并存的发展趋势下,离开了全球化思潮的正确引导,就难以走出一条中西交融、符合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但是在全球化思潮引导的过程中,西方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政治态度也会不断渗透到中国的高校中,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将很容易接受西方的观念,并且由于对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缺乏识别和抵制的能力,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
(一)削弱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全球主义思潮在理论上与‘趋同论’相似,都强调‘民族国家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论’、‘全球民主论’往往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对立忽略。”[4]随着高科技信息平台的搭建,国际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大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全球的利益,而忽视对本国利益的关注。全球化思潮弱化了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削弱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人权来否定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在全球推行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舆论,这些都不符合我国当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经济效益,漠视集体利益,这种错误思想导致他们主权意识淡漠,国防安全意识淡化,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二)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
从当今世界的经济状况来看,全球化思潮的形式、范围都在不断地增加和扩大。部分人借此强烈地推行和宣传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传统,希望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的舆论平台,从而占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开始推崇西方的“海洋文化”而否定自己国家的“黄土文明”,认为中国的传统文明是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落后文化。在价值观上,逐渐信奉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价值选择和判断受到了错误的引导。
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受到了挑战:西方文化的涌现,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受到冲击;资本主义舆论的灌输,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怀疑;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阻碍了大学生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养成;西方国家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混淆了大学生的荣辱观。
(一)树立“一元化”的现代道德理念
全球化思潮给大学生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观,但他们又缺乏辨别和抵制消极思想的能力,因此,容易在这种“多元”中逐渐迷失自己。如何在多元的价值选择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对象在多元的世界中坚持“一元化”,即用代表个体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元价值观念调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作为教育者的主要教育方向。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履行国家和社会的法律义务,维护社会的安定,形成共同的理想,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价值判别和选择,使大学生的品德向自律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高校传统的“我讲你听“的灌输模式,违背了当今社会大学生对个性的追求,忽视了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教育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生自由发展的前提下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引导,重点培养适合国际竞争的“完人”。这个“完人”的培养内容包括知识教育、认识能力教育和情感意志的发展。因此,学习过程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是对学生价值、态度、洞察力、创造力等多种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道德选择力和判断力的引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网络的发达是全球化思潮的又一特点,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对西方的信息进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通过这种新兴的方式建立一个适用于教育的舆论平台。通过网络教育,改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提升教育者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将传统的模式向更加民主、自由的模式转换。
(四)教育过程中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
全球化思潮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使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一定变化。在他们的认知中,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十分强烈,但是在行动上却更倾向于个人利益的追求与享受,而忽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在道德认知和行动上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情况。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只有教育对象自觉地接受教育并努力实施道德行为时,道德教育才真正发挥作用。因此,社会组织和学校要多开展道德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使教育对象在活动中通过亲身的体验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有效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从而使教育对象在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感,进一步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其次是引导教育对象积极进行道德实践。受教育者只有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实践将道德意识上升为道德行为时,才能逐步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1]Robertkeohane,JosephNye.PowerandInterdependence:World Politics inTransition[M].Third Edition a PearsonEducationCompany,2001.
[2]王莉.全球化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J].北方经贸,2011,(12).
[3]程卫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全球化思潮的引导[J].湖北社会科学,2007,(4).
[4]马成山.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经济管理者,2010,(5).
(责任编辑:闫丽君)
G641
A
1008—6153(2013)02—0144—03
2013-03-06
陈爽(1988-),女,内蒙古通辽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倩(1988-),女,山东聊城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