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海洋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2013-04-11 07:47李正楼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8期
关键词:海洋权益钓鱼岛争端

李正楼

(海洋出版社 北京 100081)

中日海洋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李正楼

(海洋出版社 北京 100081)

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作为中日关系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一直都处于两国关系的焦点,是中日两国发展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这个重大课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两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历史分析和法理研究,而对于中日海洋争端的一个重要外在变数——美国因素却研究较少。文章阐述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主要内容、美国介入中日海洋权益争端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美国介入中日海洋争端的措施。如何应对美国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干预、捍卫中国的海洋主权,成为一个亟须研究的课题。

海洋权益;中日关系;美国因素

1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主要内容

中日两国围绕海洋权益的争端由来已久,主要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以及东海海域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之争。

1.1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争端

近年来,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针对日本在岛上建立无人气象站、建直升机机场、建灯塔等以民间名义展开的企图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活动,中国的民间爱国人士也纷纷组织了“保钓”运动。2005年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日本宣布日本政府将接管钓鱼岛上的灯塔,把长久以来围绕钓鱼岛归属的民间对立,转变成为政府行为;随后在 “西南诸岛防御计划”以及日美两国举行的 “2+2”会谈,都把 “钓鱼岛”纳入了协防的范围之内,从军事上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 “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 “国有化”,此后又不断挑衅生事,引起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

1.2 东海海底油气之争

1968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开发委员会曾经对台湾海峡以北的海底资源进行勘测,称 “台湾东北20万km2,包括台湾北部钓鱼岛列屿附近为石油大油田所在”。因此,拥有钓鱼岛就可以拥有该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巨大海洋资源。钓鱼岛的主权之争发展到东海海洋空间和海底资源的争夺。尤其是2004年以来,随着中国 “春晓”油气田的成功开发,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并向中国索要有关春晓资源情况的勘探数据,要求中国停止资源开发。日本政府提出了所谓春晓油气田的 “吸管效应”,决定设立 “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并租借庞大的物探船队开进其单方主张的所谓 “中间线”附近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此外日本政府还授权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对东海资源进行开发。日本的学界和媒体也对中国在东海的资源开发进行渲染和炒作。日本媒体高度关注中日之间的海洋争端问题,向民众持续报道争端进程及动向,引导着政府及民众的思维及神经。围绕东海油气资源争端中日之间已经进行了多轮谈判,但是均未取得重大进展。经中日双方努力,作为阶段性过渡措施,2008年6月18日外交部公布了中日双方认可的 《关于中日东海问题的原则共识》,其主要内容包括:中日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双方本着互惠原则,经过联合勘探,在指定区块(面积约为2700km2)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双方同意为尽早实现在东海其他海域的共同开发继续磋商;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依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有关法律 (即中国国务院制定的 《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1.3 东海海域划界争端

中日间的海域划界有包括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根据1982年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五十七条规定,“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第七十六条规定了大陆架定义, “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在大陆边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算起超过200海里的情形下,则大陆架外部边缘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超过连接2500米等深线各点连线以外100海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对所有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都有主权权利,而对大陆架的主权权利限于海底和底土的矿物资源。在中日海洋权益划分的问题上,由于中日间的东海海域大陆架最大宽度为325海里、最小宽度为167海里,这就使中日两国在划定各自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时出现重叠,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海域划界的争议。就东海大陆架划界而言,中国主张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领土,而非日本岛屿的自然延伸,因为冲绳海槽构成了两国大陆架之间的天然界线,而公平的划界结果就是要实现自然延伸原则,因此应当以冲绳海槽而不是中间线作为两国的大陆架边界;相反,日本是一个传统主张按照中间线划界的国家,就冲绳海槽而言,日本认为它只是两国自然延伸之间的一个偶然凹陷,不足以中断两国大陆架的连续性,因此主张以中间线为界[1]。

1.4 海上航道控制权的争夺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大约70%的石油需要从中东进口。因此,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的水域通道对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于是,日本寻找各种借口,派军舰经常在印度洋游弋,在马六甲海峡布防,以保护其船只能顺利通过。而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岛则处在日本列岛前往南海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交通要冲;东海海域则是东亚大陆外围水路南北相通的要地。为了保护自己的能源生命线,遏制中国的出海口,日本便想方设法谋求这些地域的控制权。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美国联合日本等国家在中国周围岛屿上形成了一条对中国的海上包围链,钓鱼岛主权的维护对中国实施海洋战略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价值。

2 美国介入中日海洋争端的原因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为了维护自己 “一超独霸”的地位,美国严防有可能影响其霸主地位的国家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的特别关注。美国利用中日海洋权益争端 “联日制华”,改变以往的模糊态度介入其中。2011年11月美国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奥巴马总统在会上声称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高调重返亚洲。美国重返亚洲的安全战略核心是:建构新的亚太安全保障体制,加强与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等传统盟友的安全合作关系,确保美国主导东亚安全事务的绝对优势,尤其是在海洋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以便进一步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等领土争端,牵制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2]。

考察美国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所持立场的变化,结合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一贯政策,可以发现,美国介入中日海洋争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国际格局变化

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失去了仅有的世界竞争对手,成为真正称霸全球的大帝国,实力规模空前强大。美国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技术 (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这将使其他国家尽快赶上美国更为困难。从此,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让位于 “一超独霸下多强并存”的格局。

国际格局的这种变化给中美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两极格局时期,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双方互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格局下,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国家,中国对美苏双方起着重要的制衡作用,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中美苏大三角。在这个大三角中,为了对付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与中国处于一种事实上的准盟友关系。因此,为了拉住中国或至少不让中国走到苏联一边,在国际关系中,美国比较注意照顾中国的利益关切而不过分激怒中国。其实,当时中美关系中的一系列积极进展都是在这个框架之内取得的,因此在中日海洋权益的争端中,美国采取了中立的立场。然而,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后,对美国利益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敌国或敌对联盟已经消失,美国第一次面临没有全球竞对手的局面,在这种国际新格局中,中国过去所具有的那种战略地位不复存在。也就是说,美国有求于中国的已经减少,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就无所顾忌了。

2.2 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变革的需要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多次调整,但维持和强化苏联解体后形成的独霸地位的基本目标没有变,这一目标被亨廷顿阐释为 “防止在欧亚大陆出现一个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地区大国出现”。然而,美国认为2015年以后中国最有可能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全球性竞争对手,因为在美国看来,中国与美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有破坏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意愿;同时,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中国具备破坏这一秩序的潜力与便利条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美国认为有必要牵制中国的发展,延缓中国的崛起。而中国国力的迅速上升,又使美国和日本在制约中国方面达成了默契。

在制约中国的问题上,美国有求于日本。在美国的东亚战略中,存在着一条针对中国的从东北亚过台湾海峡、出南海,直到印度洋的安全链,美国想利用这条安全链来遏制中国并保护自己的盟友。而在这条安全链中,日本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如果在日本这一环出现缺口,这条安全链就失去了战略意义。因此,美国有必要拉住日本,而要拉住日本,就必须给日本施以恩惠。同时,钓鱼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该岛地处太平洋的第一岛链,西临台湾,北接东海,控制该岛就可以进一步封锁中国通向太平洋的海上航路。如果中国收复了钓鱼岛的主权,对中国的战略遏制链也同样会失去战略意义。此外,剥夺中国在东海区域的这些海洋权益,不仅可以增加中国的发展代价,而且与有关国家的海洋权益之争可以分散中国的精力,这都有助于制约中国的发展。于是,美国便慷他人之慨,介入中日海洋权益之争,支持日本的要求,损害中国利益。

2.3 担心中日两国的联合

美国并不真正希望中日关系得到彻底改善。在美国看来,只要中日之间的领土领海争端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中日就不可能联起手来,东亚区域合作也就不会取得真正的进展,美国也就不会被排挤出东亚;只要东亚地区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议,美国就可以以保护盟友、维护地区稳定为名,名正言顺地长期呆在东亚地区,以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因此,美国便利用钓鱼岛在中日关系中制造矛盾,牵制中日关系的改善;利用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加大日本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同时也达到变相控制日本的目的。

2.4 日本的极力怂恿

日本是一个功利主义非常强的民族。美国制约中国,加强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为日本提供了一个与美国讨价还价的机会。由于美国在东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上需要日本合作,日本便将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与日本参加导弹防御系统挂起钩来,要求美国在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中支持日本,以便在与中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中获得更多筹码。日本还利用日美安保框架为自己争利,打算将钓鱼岛争端塞入美国制约中国战略的大框架下,尤其是在1996年 《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发表和1997年《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制定以后,日本极力要求将防卫承诺扩大到钓鱼岛,试图把美国拉入到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来,并把这点当作检验美国防卫承诺的 “试金石”。日本的这种略带要挟的要求,促使美国在对钓鱼岛的态度上向偏袒日本的方向转变。

3 美国介入中日海洋权益争端对中国的影响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利益纵横交错,矛盾错综复杂。而美国的介入,使中日海洋权益争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加之中美日三角关系构成的是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中日关系和中美关系这两条边明显都要比美日关系这条边长得多,形成了美日联合制华的格局。因此,美国的介入对中国维护领土领海主权、处理有关国家的关系都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3.1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解决的难度加大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是涉及核心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对于日本来说,能源安全事关日本经济发展的命脉,日本还想利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实现历史上以武力没有达到的梦想。经过20多年的勘测,日本已初步认定包括南大东岛、南鸟岛、冲之鸟岛等海域,相当于日本陆地面积1.7倍的大陆架,有望获得200海里外大陆架权益。因此,日本不可能轻易放弃对这些海洋权益的利益诉求。对于中国来说,海洋权益涉及国家主权,没有可能将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拱手让给他人。因此,要彻底解决海洋权益之争并不容易。

中国与日本虽然都是东亚大国,两国综合实力旗鼓相当,互有所长。日本海军从国外购买先进武器,促进海军装备精良化、现代化,形成完整的反潜、防空、舰对舰打击能力系统。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介入使日本胆气更壮。日本自恃军力强大,仗着美国的威风,在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中蛮横无理、态度强硬,屡屡挑战中国的底线。美国的介入使得日本在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中的立场更趋强硬,中日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难度加大。

3.2 中国与其他国家海洋争端的解决将受到影响

中国不仅和日本存在海洋权益之争,与东南亚、东北亚其他一些国家也存在着海洋权益的争议。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权益争端局势,美国介入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将会在其他地方产生连锁效应。这将鼓励那些与中国有着类似权益争端的国家效仿日本,更大规模地引进美国等外部力量,增加与中国讨价的筹码,从而影响中国与这些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

3.3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将更加复杂

作为世界力量的 “巨无霸”,美国介入东亚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该地区的局势。但是,这种积极作用必须以美国作为一个外部力量公正客观地发挥作用为条件。事实上,美国介入东亚事务虽然有稳定局势的利益需求,但是更主要是防止挑战美国霸权利益的国家出现,而美国认为中国就是最有可能挑战美国利益的国家。在美国的东亚战略天平上,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一端。美国为了一己私利介入中日海洋权益之争,袒护日本,不仅不能有效稳定东亚局势,而且会鼓励一些国家肆意妄为,使东亚利益争端难以获得有效的解决甚至更趋激烈,使热点问题得以长期延续。在这样的局势下,稍有不慎,东亚地区就可能出现 “擦枪走火”的危险。到那时,中国要想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也许正是美国所期待的结果。

3.4 中美关系增加新变数

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领域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处理得好,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就会更有希望,反之如果中美关系出现问题,世界也许会发生大地震。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一直将处理好中美关系当作自己发展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中美关系中确实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双方友好关系顺利发展的不利因素。美国为了制约中国的发展而介入中日之间的海洋权益之争,在钓鱼岛问题上明目张胆地偏袒日本,在本已错综复杂的中美利益关系中再添新乱。这只会给中美关系增加新的变数,无疑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Ⅱ)如图11,将△AEO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A′E′O′,连接A′B、BE′.当A′B+BE′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4 中国应对美国介入中日海洋争端的措施

美国介入中日之间的海洋权益之争,给中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消极影响。毫无疑问,如果听任这种状况继续存在甚至恶化下去,中国的利益将会受到更大的损害。为了捍卫神圣的主权,同时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我国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4.1 以实力为后盾,坚持原则性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现代史以血的教训警醒着每一个中国人。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对外政策的坚强后盾,任何外交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国家实力为基础。应对美国介入中日海洋权益之争也必须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为先决条件,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坚持原则性,努力探索解决中日海洋争端的方法。

(1)要加强国家和民众的海洋意识和海洋战略观念。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陆权国家,对海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这也是目前我国海洋权益频受挑战的原因之一,国家维护和争取海洋权益的意志和决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民众海洋意识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海洋争端的过程中,日本民众对海洋权益的关注促使日本政府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措施,这对我们是个重要启示,我国应从政策和制度入手,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海洋公众宣传和教育,引导民众深入了解和密切关注海洋国土。此外,注重策略的灵活性,拓展经济、外交、文化等渠道以及民间机构和力量的作用,多管齐下,在有礼有节的斗争中促进矛盾的最终解决[3]。

(2)大力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目前国家国际地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以经济和科技为重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伴随着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速度的加快,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核算指标;大力发展包括海洋经济在内的综合经济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定和抵御外来干涉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先进和落后、贫弱和富强的根本依据;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占领科技领域的制高点,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持续动力,为现代化国防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3)加强以海军为主的军事建设。全球相互依赖的发展导致军事力量的作用相对下降,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军事力量是国家政权支柱的性质,海湾战争就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权益争端的日益激烈,中国必须建设一支现代化海上武装力量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震慑有关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下挑战中国的海洋权益。

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切实加强对解决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继续进行以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4]。

4.2 争取美国的理解与支持

冷战结束后,美国加大对中国的防范力度,与日本等中国周边国家联合抑制中国的发展。在美国看来,中国是2015年后最有可能对美国利益构成挑战的国家,对中国存在历史和现实的偏见。因此,中国必须采取主动,争取改变美国对中国的看法,赢得美国的理解与支持。

(1)与美国建立不同层面的交流与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促进彼此的理解与支持。差异性是影响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中美双方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状况对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曾几何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曾欢迎不明中国真相的国际人士到中国来看一看,就是要用事实击破谎言。因此,中国应该主动与美国采取各个级别的交流与互动,利用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

(2)采取实际行动支持美国的关切。美国一直对中国抱有怀疑态度,不相信中国表示的真诚愿望,担心中国将会挑战其既得利益,认为中国可能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破坏者。其实,中美在东亚的利益汇合点还是很多的,维持东亚稳定、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畅通等,中国可以在这些方面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赢得好的国际形象。

(3)主动向美国表明自己的利益关切。中国目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意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但是,中国确实还有很多利益与美国相关,应明确向美国表明态度,确定底线,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4.3 寻求中日之间合作解决海洋争端

美国之所以能够介入中日之间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与中日之间长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有联系的。如果中日能够以大局为重,自己解决争端,美国就会失去介入的机会。由于地缘原因,美国毕竟是东亚地区的外在因素,而中国和日本的地缘位置是无法改变的。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维护并促进中日经济关系和民间交往的顺利发展是我国对日本战略长期坚持的一个基本点。作为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日本始终是影响未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一个重要变数,积极推动中日战略对话与和解会为中国争取和平有利的周边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1)中国可以利用日美之间的矛盾,促成日本在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指导下,与中国一道解决双方的海洋权益之争。

(2)加强与日本的经济合作,加深中日的经济依存度,以经济关系依存保障政治关系的稳定。中日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各有所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中日政治关系良性运行的前提下,两国可以组织联合开发东海有争议地区资源的公司,共同开发该地的资源。

(3)中国应加强与日本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化解彼此的误解与敌意。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日官、民、学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推进两国的友好与合作。如果中日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美国介入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最后,通过谈判手段解决争端,为双方冷静思考、权衡利弊提供空间。

总之,针对美国介入中日海洋争端所带来的影响,中国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争取美国方面的理解,同时加强与日本的交流与沟通,采取合作的方法解决争端,无论对于亚太地区还是全球的和平都是有益的,同时也能够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1] 高健军.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兼论日本主张的无理性[J].环球法律评论,2006(6): 748-754.

[2] 高兰.美国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的介入浅析[J].日本学刊,2012(2):52-64.

[3] 陈越,韩洪泉.中日海洋权益纠纷的考察与反思[J].军事历史研究,2011(3):173-179.

[4] 刘中民.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6(3):25-34.

猜你喜欢
海洋权益钓鱼岛争端
培育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探析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权益问题研究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
钓鱼岛问题溯源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钓鱼岛主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