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尊严:鲁迅和池田大作的人学思想研究

2013-04-11 04:33傅红英
关键词:池田大作鲁迅生命

傅红英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鲁迅提出了“立人”思想,用笔为武器,借助文学的力量,着力于国民性改造。池田大作建立了“人性革命”理论,并借助佛学、教育、文学、与名人对话等手段致力于人类文化建设与世界和平推进工作。深入研究鲁迅与池田大作的人学思想,我们发现,“生命的尊严”是鲁迅与池田大作人学思想的根本所在,他们的思想有着多方面的一致性。

一、生存权:生命尊严的前提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指出,中国要强盛,“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1]57然而,要立人,首先要解决的却是人的生存问题。当失去经济来源,没有了生存权的时候,生命已然没有尊严可谈。《呐喊》《彷徨》中,鲁迅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无论是闰土、阿Q、祥林嫂,还是孔乙己、魏连殳、吕纬甫、子君,他们不管是农民还是知识分子,也不管是女子还是男子,生存境遇都极其不堪。萧瑟闭塞的故乡使得闰土变得麻木愚昧,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过年的祝福声中凄凉地死去,读过书的孔乙己经常因为偷窃挨打而成为人们的笑柄,靠短工度日的阿Q都不配姓赵,沦落潦倒的魏连殳连孩子都回避着他,曾经激进的吕纬甫为了生计教起了自己深恶痛绝的的诗经古辞和《女儿经》之类的东西,连自己也嘲讽自己像苍蝇一样飞回了原点,为追求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子君也终于被现实的窘迫困顿逼了回去并终于消失在周围的严威和冷眼里。这些人从表面上看,个性遭遇各不相同,但究其实质,正是由于经济的困顿,使得他们丧失生存权,生命因此失去了尊严。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曾经表示,“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失去生存权,生命的尊严无从谈起。因此,想要进行国民改造“立人”,使国民获得一定的经济上的自由,拥有独立经济能力,是人获得生命尊严的最基本的立足点。

所处时代的差异使得鲁迅更多关注到的是由于生存基础的薄弱困顿、经济地位的窘迫无奈,生命的不被尊重,甚至被严重践踏,国民普遍没有尊严地活着且麻木不自觉,甚至还去欺负践踏比自己更为弱小的生命的现象。生命没有尊严,精神麻木,终将导致人性的丧失。“想到人类的灭亡是一件大寂寞大悲哀的事”。[1]368鲁迅对生命尊严的思考也是世界性的,是关乎全人类的。

池田大作年轻时候就非常喜欢鲁迅,他不仅全面阅读了鲁迅作品,还对鲁迅小说特别熟悉。2005年,池田大作在为创价大学毕业生准备的第二届特别文化讲座《谈革命作家鲁迅》中指出:五四时代,“在激荡中,鲁迅先生注视‘人性革命’、‘精神革命’的重要,全心全意以笔来为民众带来黎明”。“鲁迅先生的目标是民众觉醒,是变革奴隶根性,同时消除旧社会的主人与奴隶的关系。”“鲁迅先生回顾以往中国的历史,总括为两种: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并呼吁年轻一代,‘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池田大作认为鲁迅所谓“第三样时代”就是“前所未有的”,“是无辜民众不再受战火与骚乱之苦的时代,而且什么也不隶属,所有民众都赢得人的尊严和幸福的时代。为此,每个人要自觉本来具有的‘伟大使命’,依然争取使命实现。这就是真正的人性革命道路。”[2]

池田大作不但十分欣赏鲁迅唤醒民众,达到立人目的的思想,还进一步阐述了鲁迅所谓的“第三样时代”,是让民众有尊严,能幸福的时代。池田大作可谓是全面接受了鲁迅的人学思想,并且与鲁迅一样,认为生命的尊严超越于一切价值之上,他重视生命的尊严,关注人类的命运。池田大作指出“必须把生命的尊严作为最高价值,并作为普遍的价值基准。就是说,生命是尊严的,比它再高贵的价值是没有的。宗教也好,社会也好,以及设置比它更高的价值,最终会招致人性的压迫。”[3]428池田大作的人性革命思想的核心同样是生命的尊严,其基础还是人的生存问题。池田大作曾认为,尊严具有无等价性和无可替代性。他说:“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即或承认价值的多样化,是否还需要一个包括多样化的共同基础的价值观呢?没有这样一个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协调就建立不起来。如果深究一下,这个总括的、根本的价值观,归根结底,还是作为人的价值,生命的尊严。”[3]430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演变,21世纪人的生存困境非但没有很大改善,却反而被进一步放大。从全球视域来看,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保持和发展仍然是最重要的主题。与鲁迅所处时代不同的是,如今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的同时,却不得不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带来的重重危机。生存困境已经不再是个人的或者某个小范围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都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随着全球国际化的蔓延,贫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当发达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人们大量消费资源来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还处在落后阶段的国家地区的占世界总人口1/4的人们却生活在贫穷状态下,他们的生命尊严也受到威胁。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权是池田大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为此,他不辞辛劳,多方努力,坚持通过每天的言行举止、踏实的对话,宣扬生命尊严的重要性,希冀人们能敬畏生命,促进世界和平,使新的地球文明开花结果。

二、话语权:生命尊严的表现

就生命个体而言,话语权是生命尊严的主要表现形式。池田大作非常赞赏鲁迅作品中透露的民众思想,认为鲁迅“知道民众的心”,鲁迅创作的特点是“剥掉粉饰的掩盖而逼近民众的原像”。[4]112在鲁迅的笔下,祥林嫂捐门槛无非希望能借此洗去自己“不洁”的罪名,使自己能有尊严地活着;阿Q说自己姓赵,说自己先前可比你阔多了之类的话,也无非想为自己争点面子,活得有尊严;孔乙己纵然穷苦潦倒到偷的境地,依然想通过“窃书不能算偷”之类的文词,以懂得“茴”字有多种写法来维护自己作为读书人的最后的尊严。可是,无情的现实是,连“我”这个见过世面的读书人也无法给祥林嫂肯定的回答,使她彻底失去希望,她只有死;人们只有在需要人干活的时候才会想起阿Q;他连姓赵都不配;而孔乙己、魏连殳这样的读书人,他们的话语也无非只是人们的谈资笑柄罢了。

鲁迅笔下的民众没有话语权,生命没有尊严,究其根本原因,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奴性思想遗留下来的等级观念对人性造成极度压抑与严重摧残的结果,是社会不公平分配结果和社会非正义现象的具体表现。

现代社会,危机重重。物质资源的强取豪夺、自然环境的肆虐侵害、人类精神家园的混乱迷失,社会不公现象,在高科技时代变得更加猖獗。近半个世纪里,一方面,暴力、恐怖斗争不断升级,侵略战争不断蔓延,挣扎在贫困、死亡线上的人们,饥饿、疾病、失学现象遍及第三世界;另一方面,海啸、地震、龙卷风、特大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现代文明社会的各种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生命不被尊重,导致人类在各个方面都濒临危险。所以,要改变这些局面,必须唤醒人们关于生命尊严的意识。池田大作先生对此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他认为,“只有把自己生命的作用变为美好的东西,去怜悯一切其他生命,不作损害他人的丑事,才能使人的生命在事实上成为尊严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3]431“关于争取全面废除核的方法,正在进行各种讨论,并展开运动。但我痛感到必须要有事实上确立人的生命的尊严观的思想。人们常说所谓科学家的良心,掌握核武器电钮的当政者的良心。但我认为生命的尊严观要切实地在人们的心中扎下根,这种思想要成为大地,在这上面开展的废除核的运动才会取得实效”,“就是要把一切人都当作尊严的存在来加以尊重。”[5]155

基于对生命尊严的认识,池田大作通过与世界名人对话和著作方式宣讲生命的尊严思想,希望人类能以生命尊严为目标。他努力使每一个人切实感受到一个人的生命比地球还要重要,而且生命的尊严只有和自然相调和,才能得以维持。池田大作呼吁人们尊重生命,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认为2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一切的出发点在于生命。”指出“在从宇宙的广阔天地中,得到那宝贵生命的同时,建立一种真正能感受到生命尊严的正确的生活方式,才是最最重要的”[6]261。

三、抗争:生命尊严获得的途径

从青少年时代因家庭坠入困顿,奔走于药铺与当铺之间,遭受世人白眼与冷落,到留洋日本,痛感弱国子民的耻辱与愤恨,鲁迅深刻体认了个人生命与民族尊严被践踏的痛苦,对于处于艰难困苦中的被压迫被剥削被凌侮的苦难民众,鲁迅以悲悯痛苦的复杂心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试图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来唤醒民众的意识,为能有尊严地活着而抗争。

生命尊严的获得,话语权的拥有与否,从深层次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问题,只有解决社会不公现象,使得人们能平等相处,才能让人们相互尊重,使生命有尊严。然而,想让人们能友好平等地共处,却并不是简单的几个人或几代人的努力所能做到的。对此,鲁迅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前面是虚妄,甚至是绝望,可是,他依然选择大无畏地反抗,坚持勇敢地去斗争,他要为铁屋子开窗,为被压迫被凌侮的人们呐喊,在空虚的暗夜,他以复仇者肉搏的姿态,勇敢地反抗虚妄和绝望,为青年争取希望的亮色,放他们于光明的未来,希冀孩子能被得救。

1936年,病重的鲁迅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枕边却放一张小画,不断看着。画上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花的花朵。[7]这张画,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鲁迅同年发表的《女吊》中的女吊形象:穿着红衫,石灰一样白的圆脸,漆黑的浓眉,乌黑的眼眶,猩红的嘴唇,披着长发,走着“心”字,唱着:“奴奴本身杨家女,呵呀,苦呀,天哪!……”①俨然都是被压迫被侮辱,为了生命的尊严,不惜以死抗争的女性复仇者的形象。

很多人看到了鲁迅作品中的阴鸷黑暗与强烈的报复性,却忽视了鲁迅冰冷外表下的人间温情,对生命的无限悲悯与怜爱。去世前,鲁迅抱病编撰并出版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②在《〈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里,鲁迅盛赞珂勒惠支“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鲁迅还引用罗曼·罗兰的话,说“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贫民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用了阴郁和纤秾的同情,把这些收在她的眼中,她的慈母的腕里了。这是做了牺牲的人民的沉默的声音。”[8]470

从鲁迅对珂勒惠支的竭力推崇中,我们感受到,鲁迅这些话犹如夫子自道。他自己不正是这样一个“虽有憎恶和愤怒,而更多的是慈爱和悲悯”的艺术家吗?正因为如此,我们能深深地被鲁迅的那种对芸芸众生的佛家般的悲悯、怜爱以及为捍卫被侮辱被损害者的生命尊严,宁可拼死抗争、不惜肉搏相见的人间至爱者的形象所震撼。

鲁迅试图通过《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画集,让人们“明白世界上其实许多地方都还存在着‘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是和我们一气的朋友,而且还有为这些人们悲哀,叫喊和战斗的艺术家。”[8]471池田大作正是这样一个为被侮辱被损害的人而悲哀、叫喊的艺术家。

池田大作无疑是十分钦佩鲁迅这种不懈战斗、纵然虚妄也绝不屈服的勇气的。1971年池田大作第一次访华,就去参观了鲁迅故居。三年后专门写下《鲁迅的烦恼与勇气》一文,认为“在鲁迅的激烈性与深刻性中,出现了一条线索。鲁迅窥视人的本性的能力之强,是真的坚强有力。它使人联想到:这恰如不怕死的战士在冲锋陷阵时所表现的勇气,不如意识到死的威胁还勇往直前的战士的勇气。”,并指出“尽管鲁迅死了,但他却成了中国的精神支柱。就是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鲁迅的地位仍没有变。不仅如此,就是在日本,他也在继续放射光彩。鲁迅精神的深邃,毕竟使他成了导师。”[9]

从对底层民众被侮辱被损害的没有尊严的生命形象的塑造描摹,到民族尊严被践踏的愤怒揭示,鲁迅始终在为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生命的尊严而反抗、斗争着。《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中,鲁迅借L之口,指出生命从根本上说是nature(自然)的事情,将生命的尊严由人推及自然。池田大作也把生命的尊严视为最高价值,并把它作为普遍性的价值标准来考虑,并推而广之,认为不仅是人,整个宇宙及万事万物都具有尊严性,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在自然界中,所谓的无生物和有生物都是尊严性的。

多年来,池田大作奔走于世界各地,积极与名人伟人对话,并著书立说,坚持在黑夜中寻求黎明,竭尽所能,为推行多元文化,促进文明重生,维护世界和平而呼号、呐喊和战斗。

从表面看,池田大作的风格显然没有鲁迅那样激烈,但是,其韧性的战斗精神,却并不亚于鲁迅。

面对生命的尊严,鲁迅始终坚持为之战斗,他反对调停,绝不屈服,虽然知道奋斗的道路是曲折艰难的,却也不乏乐观态度。鲁迅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自然赋与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人们自己萎缩堕落退步的也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无论什么黑暗来防范思潮,什么悲惨来袭击社会,什么罪恶来亵渎人道,人类得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了这些铁蒺藜向前进。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1]368人性革命的道路艰难漫长而曲折,和鲁迅一样,池田大作深知这点,但也总是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坚持“以将人从压迫与束缚中解放出来为目标”[10]86,努力进行“和平而渐进的”“健全的革命”。[11]27

佛教认为,佛性是人人都有的,佛性的根本就在于懂得珍惜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池田大作指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不珍视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认识生命的真正价值,悟出生命的尊严。”[3]186但许多人却为欲望所迷失,被迷失的人性有被唤醒的需要,被侮辱被损害的生命的尊严需要有人为之抗争,需要被捍卫,想立人必须要有无数人为之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人在通向自己的地方,要使自己的生命有尊严,通向他人的方向则是要以他人生命为尊严的实践。鲁迅和池田大作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思想家,正是生命尊严思想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战斗者。他们和众多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一样,前仆后继,为生命的尊严,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他们不朽的努力和斗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注释:

①鲁迅:《女吊》,原文发表于1936年10月5日《中流》半月刊第1卷第3期,见《鲁迅全集》[M]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7-618页。目连戏的唱词是:“奴奴本是良家女,将奴卖入勾栏里;生前受不过王婆气,将奴逼死勾栏里。阿呀,苦呀,天哪!将奴逼死勾栏里。”

②鲁迅:《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1936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出版。画册原书4开本,是以中国宣纸为材料,用珂罗版精印的线装书。鲁迅拖着病体,亏本、劳神地出版了本画册。原书共印了103册,30册送往国外,40本赠送国内友人,仅余33本交内山书店代售,每册定价三元二角。鲁迅先生在该书出版几天后即赠送曹白两册,并在复曹白信中写道:“病前开印《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到上月中旬才订成,自己一家人衬纸并检查缺页等,费力颇不少。但中国大约不大有人买,要买的无钱,有钱的不要。”(《鲁迅全集》[M]第13卷400页)。这本画册使后来许多进步青年受到了珂勒惠支作品的良好影响,这也是鲁迅先生为中国进步文化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之一。

[1]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池田大作.谈革命作家鲁迅[J].国际创价学会通讯,2005(6).

[3]【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4]池田大作.池田大作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池田大作.人生箴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313.155.

[6]池田大作.我的人学(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61.

[7]鲁迅年谱(增订本)第4卷“1936年”部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8]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70.

[9]池田大作.鲁迅的烦恼与勇气[J].潮(日本),1978(11).

[10]池田大作,狄尔鲍拉夫.走向21世纪的人的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86.

[11]池田大作.时代精神的潮流[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5.27.

猜你喜欢
池田大作鲁迅生命
鲁迅,好可爱一爹
池田大作诗歌小论
池田大作高等教育思想架构
鲁迅《自嘲》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浅析池田大作人本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和平·平等·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