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壮成
(四川文理学院 校办公室,四川 达州 635000)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探析
李壮成
(四川文理学院 校办公室,四川 达州 635000)
在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复杂性和针对性出发,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专业预备期、专业适应成长期、专业成熟期、专业高原期、专业创造期、专业退出期等六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一个阶段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的重心由群体转向个体,且更加强调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叶澜教授对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关注的不同重心进行了比较,认为“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则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1]209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进入教师行业,从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教师(包括师范生)到成为一名经验丰富、随机应变的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不仅指教师在高等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而是指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的终身发展的过程,包括职前教育阶段与职后教育阶段。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内涵,不仅可以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提供帮助,而且对推动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中,傅勒(Fuller)、卡茨(Katz)、伯顿(Burden)、费斯勒(Fessler)等人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傅勒(Fuller,1969)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最早研究者之一,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提出了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即任教前关注阶段、早期求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之后经过研究、修正,使教学关注进一步概念化、模式化,称之为“教师关注模式”(Teacher Concerns Model,TCM)。TCM有三个教学发展阶段,即自我关注、教学工作关注、学习影响关注。[2]卡茨(Katz,1972)以学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提出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历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成熟时期等四个阶段。[3]伯顿(Burden,1979)组织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批学者采用访谈的方法,对处于不同生涯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研究,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生存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等三个阶段。费斯勒(Fessler,1985)通过对教师观察、访谈、调查,提出整体、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4]
王秋绒把教师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九个时期,第一阶段为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包括探索适应期、稳定成长期、成熟发展期;第二阶段为实习教师阶段,包括蜜月期、危机期、动荡期;第三阶段为合格教师阶段,包括新生期、平淡期、厌倦期。[5]饶见维也将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即职前师资培育阶段,包括探索期、奠基期;初任教师导入阶段,包括适应期、发奋期;胜任教师精进阶段,包括创新期、统整期。[6]叶澜、白益民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以“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为指标,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五个阶段。[1]230罗琴等以职业成熟度为标准,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四个阶段。[7]傅树京在傅勒和伯顿的研究基础上,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为适应期、探索期、建立期、成熟期、平和期等五个阶段。[8]卢真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要经历适应与过渡、分化与定型、突破与退守、成熟与维持、创造与智慧五个时期,其对应的结果是教师分别成为适应型、经验型、知识型、混合型、准学者型、学者型和智慧型七类教师。[9]裴跃进从教学系统、自我系统和组织系统等角度层面来梳理探究教师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并把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分为准备期、初始期、适应期、胜任期、成熟期、创造期、稳定期、退隐期八个阶段。[10]
(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
1.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部分学者在进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时,从职后教师教育开始划分,即把教师进入教师职业作为专业发展的起点。职前教师教育阶段是“准教师”阶段,也是预期专业社会化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专业阶段的划分要考虑到教师的整个职业生命周期。傅勒的教学前关注阶段、费斯勒的职前教育阶段、休伯曼的入职期、王秋绒的职前师资培育阶段、裴跃进的准备期等都是从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开始划分。
2.教师专业发展的复杂性。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递进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反复的前进过程。不同的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也可以说,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要深入全面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律,进行合理的专业发展阶段划分。
3.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不同社会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在进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时,既要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更要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其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内涵
根据上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笔者将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专业准备期、专业适应成长期、专业成熟期、专业高原期、专业创造期、专业退出期等六个阶段。
1.专业准备期。指教师职前教育阶段。“准教师”在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等机构接受职前培养,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为特定的教师角色做准备的。这一阶段的时间视培养模式不同而定,一般为专科3年、本科4年,2001年开始,我国主要师范大学先尝试了“4+2”或“4+1+2”的研究生层次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准教师”通过专业准备期的学习和积累,获得教师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奠定基础。但从目前的教师培养情况来看,师范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出专业情意淡薄、教育知识不足、实践能力缺乏等问题。最近几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承担职前教师教育的高校应该思考如何构建多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教育课程改革等问题,着力提升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缩短他们从“准教师”到教师的适应期。
2.专业适应成长期。大致时间在教师入职的1—5年。教师刚进入教师行业,他们对自己大学几年的知识积累充满信心,普遍表现出对教育的热情,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实际的教育工作并非如此简单。虽然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完全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如何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研究教学、如何管理课堂等这些问题常常让他们感觉到有些无所适从。教师在这一阶段,很难成为优秀教师,但这一段时间的态度和信念,对他们为师从教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了他们未来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以,对他们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怀,为他们提供适时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专业发展引导和教学现场指导,显得非常重要。
3.专业成熟期。教师经过5年左右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的理性思考,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教育教学的欢乐,职业认同感得到加强。在专家或中老年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和教育发展要求,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了适合自身的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部分教学成果显著的佼佼者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经验型或技能型教师。教师在这一阶段,虽然能熟练地把握课堂与教学,但教学更多地源于自身积累的经验或对学科教育专家的模仿。
4.专业高原期。处于专业成熟期的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已经了熟于心,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情形。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他们感觉到无论是在教学岗位上,还是在管理岗位上,已经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原有的激情逐渐丧失,加上年龄的不断增大,一些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挫折感甚至无力感,处于消极状态中,我们把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称为教师的“高原期”。这一阶段的教师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只愿意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不会主动追求教学专业的卓越与成长。“高原现象”在不同教师身上出现的频率、时间持续的长短是不一致的,这类教师因为已经适应和熟悉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其表现出来的影响是隐性的、潜在的,也是更加危险的,教育管理部门务必采取措施加以调控。下述“高原期”教师的四种行为表现尤其值得我们思考。[11]
(1)不愿上公开课。某校举行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教导处安排教师上公开课,教师们纷纷借故推脱:年龄大的教师主动“退位让贤”,说自己“年纪大了,还上公开课吗”?中年教师“明哲保身”,称“自己经验不足,不敢担此重任”。无奈之下,教导主任硬摊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只好“不得已而为之”。这些现象表明,很多教师尤其是具有一定教龄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将公开课视为一种负担,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2)漠视学习。一般来说,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进取心强,爱学习,而教龄满十年以上的部分教师对学习不感兴趣。问其理由,很简单——忙。大部分教师忙于学校的各种检查,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忙于班级管理,忙于照顾孩子和家庭等。但也有些教师忙于上网聊天,忙于打电子游戏,忙于看电视剧,忙于打牌娱乐等。因为忙,教师们无暇顾及学习,更有个别教师认为自己拿了大专文凭,有了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小学生游刃有余了。
(3)惰于研究。新课改倡导“学校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各中小学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但调查发现,刚从教的教师爱学爱问,积极性高,很快接受了新课程理念。而一些骨干教师,在学校中开展真研究的居少,凭经验教学的居多,他们抱着已有的经验不放,害怕失败,有些教师不管学校如何倡导,依然是“我行我素”,对教学研究漠然视之,认为教学研究是“镜中花,水中月”,中看不中用。对科研课题研究、校内公开课、听专家讲座等没有热情和激情。有部分教师,无论是学习、上公开课,还是教学研究,只要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就积极争取,反之,则置之不理。利益的驱动代替了事业的追求,代替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望,这很是令人担忧。
(4)工作没有激情。一些教师长时间提不起精神来,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懒懒散散的,做事有气无力,感觉工作乏味,天天就是备课、讲课、改作业,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社会及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更新快,家长期望大,学生个性突出,这一切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个别教师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激情难以燃烧,身心疲惫,慢慢变得漠然了、得过且过了。
5.专业创造期。对每一位教师而言,专业高原期都是必须经历的,只是不同的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处于专业高原期的教师,一部分从此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或把兴趣转向工作之外的其他方面,一直到专业退出期;另一部分教师在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鼓励下参加在职继续教育,或经过自我心理调适,开始思考和检讨已有教育理念与方法,逐步走出上一阶段形成的固定教学程式,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并组合成新的教学方式,发展更加实用和自主的教学方法,进入专业创造期阶段。当教师进入这一阶段时,表现出对教育的热爱,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的职业,关心爱护学生,能积极反思并研究自己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并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教与学的研究者。
6.专业退出期。未能走出“高原期”的教师,慢慢适应了消极的工作状态,不会主动追求专业上的卓越与成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进取心缺乏,志向水平逐渐下降,工作也变得较为保守,有敷衍塞责的情况,一直到退出教师专业。经历“高原期”并进入专业创造期的教师,通过对教师职业以及教育教学的不断反思、研究,在思想上,更加执着于教育事业,热心教学研究,有较为强烈的专业愿景,处于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执着的追求事业的状态;在专业水平上,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专业退出阶段是必然存在的,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一阶段可以不纳入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来讨论,因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目标和最终归宿是教师达到专业的成熟和稳定。对此,笔者将另文探讨。
关注教师的成长历程,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性和阶段特征的研究,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适时适宜的帮助和提高,让“准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变,缩短适应期,迅速成长成熟;让处于“高原期”的教师尽快走出这种状态,进入专业创造期;让每一阶段的教师都能够有目标、有规划地发展。这既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价值取向,也是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叶 澜,白益明.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林慧瑜.傅勒教师关注模式的发展与验证[J].台北师院学报,1995(8):31-72.
[3] 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评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2(5):58.
[4] 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6):38-39.
[5] 王蔚虹.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2008(4):5.
[6] 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41.
[7] 罗 琴,廖诗艳.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教学反思角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2(2):71.
[8] 傅树京.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39-43.
[9] 卢真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模式、策略再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68-70.
[10]裴跃进.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基本内涵的探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1):17-23.
[11]李壮成.新课程教师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90-192.
[责任编辑邓杰]
ADiscussionontheTeachers′ProfessionPeriods
LI Zhuang-cheng
(Executive Office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On the bases of the studies on teachers′ profession phrases at home and abroad, according to the integrity, complexity and relevanc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 period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sections and the denotation is analyzed respectively, namely, preparatory period, adjustable period, mature period, altitude period, innovation period and abdication period.
teachers′ profession development; period; denotation
2013-05-18
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项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教师成长研究”(TER2010-012)
李壮成(1970— ),男,四川南江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G515.1
A
1674-5248(2013)06-0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