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云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已有多种学术成果论证了日常生活化的审美策略可以被贯彻到电视剧的各个方面,如从平民视角出发,以平民意识态度取代政治话语,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作为叙事本体,表达对时代、对日常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在电视剧的艺术形态、审美风格方面渗透着一种平民的话语方式。[1]而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日常生活,为大众提供一个生活的关照体系,并在关照中获得愉悦,日常生活也在电视剧互动中建构一种文化情境,从而在电视剧的日常化审美中具有认识、娱乐和审美多种价值。所以从新时期以来,无论是家庭伦理剧、婚姻偶像剧还是现代的军旅剧,甚至描写帝王将相的历史剧,都显示了一个共同的倾向:不再宏大叙事,不再塑造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不再是意识形态至上的崇高审美,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传达普遍的人的欲望与伦理观念,在叙事上体现鲜明的日常化、平实化特征。
以家庭伦理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主线是人伦之和的主调与变奏,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则构成了家庭伦理剧链条的珠子,求真求实的审美倾向得到观众的情感共鸣。[2]现代婚恋剧则充满对家庭亲情、友情、温情的呼唤,描写对爱情的坚守,对生活的坚定,无不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审视,并把中国婚恋观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照审视。当代军旅剧则出现新英雄模式的转变,突破宏大叙事,塑造了崭新的平民英雄形象。进入新世纪,电视与生活更加融为一体,家庭伦理婚恋剧增多。导演越来越注重对时代、社会的折射,平民化、日常化成为电视剧的显著审美倾向,即使是宏大主题中也融入平民日常面目,电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生活的一面镜子。
日本著名电视剧导演大山胜美曾说过,对电视剧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戏剧性。曲茹有单篇文章阐述电视剧的核心竞争力是“故事”,以故事为核心是电视剧艺术的审美价值的基础。[3]近几年受追捧的中国电视剧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讲述的故事具有魅力,呈现出三大类型趋势:第一类塑造了平民英雄形象,带有对人格和人的尊严以及对灵魂的歌颂,如《誓言永恒》、《暗算》、《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潜伏》、《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第二类是励志的带有人文精神关怀的时代创业剧,如《闯关东》、《走西口》、《乔家大院》等;第三类是传递真善美的家庭婚姻伦理剧:《金婚》、《春草》、《落地请开手机》、《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等,剖析这些电视剧热播原因,它们首先是满足了各个层次观众雅俗共赏的需求,在讲述中国化故事中,内容既是形式也是目的,有娱乐性,有人文关怀,也有民族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其次,以源于生活的现实性、时代性、超拔生活的理想性和提升艺术品位的审美性,激起了各代观众的艺术热情和现实渴望,隐喻和寄托了人们的光荣与梦想,因而受到了热烈欢迎。
一直以来,由于媒介的喉舌性、工具性,中国电视剧有崇高审美的倾向。尤其是在代表主流文化的军事题材方面,对思想内容方面和人物形象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如个性意识服从政治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创作倾向,军旅剧中的英雄人物一般是从社会想象和象征的文化谱系中抽象出来的,试图为人们提供效仿的典范,所以军事题材剧中的英雄人物一般都具有常人难以达到的完美道德高度和崇高的意识境界。但是自新世纪以来,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是迥然不同于传统英雄的平民英雄形象。
2000年,一部标志性军事题材大戏——《突出重围》,由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这为后来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开创了新的思路和表现方法。此剧一反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正面人物形象塑造,以透视的方法展现当代军人们在技术落后、观念陈腐的条件下的复杂内心世界,面对外界的诱惑军人也有个人的私欲等刻画,塑造了一批在和平年代里有理想、有学识、有抱负的军人典型形象。自此军旅剧突破了过去的敌我二元对立的描写,而表现更立体和多元化的军人性格,使当代军人的形象回归到人的本质。接着《激情燃烧的岁月》、《DA师》、《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潜伏》等军旅剧相继亮相荧屏热播,被各级观众争先收看并成为茶余饭后的热议。分析这些电视剧广受观众好评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突破了传统军事英雄人物模式的形象塑造,表现出对主流文化的颠覆;另一方面是当代军旅剧揭去了传统宏大叙事的神秘面纱,表现领域突破题材局限,反映军事变革,在战争与和平转换中体现英雄的英勇但也有世俗的甚至荒唐凡俗一面。
2001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充满了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靡了整个中国。其以极富写实性的艺术风格,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曲折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生活赞歌,它深深吸引和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它与《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样成为描写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史诗性的电视作品。主人公石光荣,与1996年的《和平年代》里的职业军人秦子雄一样是一位职业军人,但他以更多面性的性格和真切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贫寒的出身,英勇顽强的作战风格,在战场上是常胜将军,但在家庭中却很固执和独断专行,一辈子在与妻子、儿子的争吵中磕磕绊绊地度过。而且他与秦子雄不同的是他浑身充满了革命战争年代的那股特有的艰苦朴素精神和不服输奋战激情,他以一个军人的世界认知走进了平民视界的日常生活,也走进了观众的心里,成为了被命名为“新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2004年播出的军事题材剧《历史的天空》,同样讲述了一个非常精彩又长达四十年的漫长故事。剧情跌宕起伏,故事错综复杂,悬念不断。姜大牙和陈默涵错位的革命道路选择,桀骜不驯的姜大牙与严明的军纪之间不断冲突,每逢出现困境总能逢凶化吉……该剧既展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在峥嵘岁月里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豪情,同时又以人性化、陌生化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姜大牙从一名乡野莽夫成长为真正的革命将领的艰难转变历程。[4]透过革命时代大背景,故事直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其中不乏人性化的真实表现,表现了一个时代的军事人物真实、平凡甚至丑陋的多面性格。订了亲的小媳妇死活也不愿意嫁给他,为了年轻漂亮的美女八路而留在游击队队伍里,这位和石光荣一样有缺憾的英雄,从一出场就颠覆了传统红色革命者的形象,大龅牙、盖碗头、满嘴粗话,吊儿郎当没个正形,好时像个大侠,坏时却像个强盗;他兼具了豪气和匪气,最后却在爱情力量的驱使下逐渐改头换面。相比石光荣那一根筋的个性,姜大牙的形象更是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粗中有细、草莽中带着智慧的复杂的性格而更加可信和富有魅力。
2008年,《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这些现代军旅题材电视剧百花齐放、多元共生,对军旅生活和军人形象客观呈现,塑造了令人耳目一新、艺术造诣颇高的新英雄形象。许三多、顺溜等“平民英雄”以其真实的“本来面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三多出身贫寒,善良而勤快,愚笨而执拗,有坚韧又执著的精神,同时他有孤独感、失败感和被人忽略的一面,他凭着“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有意义的事情,最后终于成为一名军事素质极佳的特种兵。[5]故事既有喜剧性的一面也有悲剧性的一面,多维视角展现许三多的复杂性格,表现他的无奈、无助、庸常以及坚韧倔强。而这些恰好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影子,能集中代表平民的成长轨迹。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正式普遍抽象性与典型个性的统一。
2009年,《潜伏》刻画了国难当头中“群雕性”的人物群像,信仰构成了他们性格的主要基调。余则成、左兰、翠平、地下党廖三民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代表了特殊时代先进人物的思想倾向与精神追求,令人信服的信仰原则构成了具有历史本质性的真实性意义。讲述的故事悬念迭起,人物性格鲜活,没有固定在国家民族的宏大共同体上,而是以较为直接的生存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军人职业精神来诠释时代的军人特征和个性特征,因而能让人感受到在时代的浪潮中个人命运与时代精神的和谐融合与发展,甚至由潜伏话题折射到当代职场的处世哲学。
总的来说,新世纪以来的军旅剧呈现出了一个快速高产发展过程。军事题材电视剧以主流话语的调整,主流文化隐匿的叙事,甚至叙事中充满大众文化的娱乐趣味,使以往军事题材的隐秘性失去了简单化的正邪对立,而切入了大量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军事人物也一改以往的革命英雄模式化、雷同化倾向,让英雄们走向平凡朴实的日常生活,塑造正面人物也不再回避性格缺陷,而是以人性化的笔触深入人物内心,回归到本质的人的叙述,尽量客观还原历史人物的应有面貌和多种可能性,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启迪人思考历史云烟中的人物命运与成败得失,因而增加了观众的真实感受和共鸣,给观众带来很高的审美愉悦。[6]
众所周知,电视剧在叙事艺术形态中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一种表现形式。电视剧源于现实生活的“高度逼真”特征,是依循在现实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需求对于日常生活的重构。
作为当今大众文化典型代表的电视剧必然会对日常世俗生活进行艺术写照,反过来日常生活化审美泛化又会引领电视剧的潮流艺术。近年来,无论是家庭伦理电视剧还是军旅剧抑或历史剧都走出了简单化或宏大化,故事的讲述贴近当下大众关心的话题,塑造的人物形象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即使是家长里短、婚恋亲情也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折射的真实形态,并对日常生活拓宽了想象,既满足了观众的大众文化需求,也敢于对当下社会的敏感话题做出大胆严肃的审视及批判。如堪称纪实电视剧滥觞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既有原作时代烙印的黑色幽默,更有苦中作乐的乐观而坚韧的人生态度的反映。[7]紧接着《大哥》、《空镜子》、《浪漫的事》、《家有九凤》、《家和万事兴》、《老大的幸福》等电视剧的主题均为家庭婚姻、亲情孝敬、情感归属等现实问题,这类反映人们家长里短、结婚生子、嬉笑怒骂的电视剧收视率一路飙升,以轻松或写实风格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日常故事。新世纪以来,中国很多类型剧都选择以日常生活为视角,以审美的态度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细节,并以编年体一样的手法记录日常生活状态。如《金婚》、《蜗居》、《房奴》、《新结婚时代》、《抹布女也有春天》等家庭伦理剧,着眼点都是当下社会中人们的现实生活状态,以日常世俗生活为叙事背景,描述当下普通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使观众看了倍感亲切,仿佛身临其境,能较自然地找到自己与剧中人物的共通之处和情感体验。
新世纪电视剧的亮点来自于对真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和别具意味性的把玩。《媳妇的美好时代》描述了三个不同特点、不同经历的“媳妇”,善良、圆润的媳妇毛豆豆,在两个挑剔的婆婆面前如何游刃有余;嫁入城市的农村媳妇潘美丽如何在城市挣扎,获得自己的一方空间;婚姻不幸的媳妇余好如何摆脱往事走向正常的生活。一个通俗的家庭伦理剧将社会某一类人,人与人的相处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冲突都融入其中,将日常生活关注的话题戏剧化呈现在电视剧中,贴近观众的观赏视点,该剧在国内热播后传递到坦桑尼亚,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而随着家庭伦理剧的创作成熟,细碎的家庭伦理题材也逐渐折射复杂的社会生活,直面社会的人性、伦理以及社会的不成熟或不平衡等问题。如《中国式离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新结婚时代》、《双面胶》审视到人的深层心理,颠覆传统的婚姻观;《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传递的博爱、宽容、与人为善、温良恭俭以及忍辱负重、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把传统置于现代性诉求之中。《蜗居》、《房奴》等电视剧则对当下敏感的话题进行了提炼并引发了一时的热门话题,如住房紧张、房价飙升等问题;《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关注80后、90后的成长创业以及婚姻问题等。如《蜗居》反映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由此旁生出的权钱交易、婚外情、购房梦等,极具有现实感,又带有尖锐的讽刺性和批判性,让人产生真切的体验感。由剧作而引出热议话题,引发人们对当前中国的住房现状、都市“蚁族”的苦恼进行反思,并引发道德观和价值观背后的深度反思批评。
这个时期的家庭伦理剧的日常生活化审美艺术手法着重突出时代话题,以场景生活化、语言通俗化、叙事平实化、情节戏剧化为特征。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升学就业、婚丧嫁娶等琐事成为叙事的内容,聚焦当下现实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的本来面貌,还原普通人的生活,透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因而塑造人物形象富有时代新鲜气息和普通人的人性和人情。并且在叙事结构上多呈现一种冲突性的和谐,创作者将诗意的审美和娱乐结合,体现了民族性的中和之美,因而观众能得到自己所需的精神滋养并产生情感的共鸣。
年代剧又称家族剧,一般是指反映清末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故事的一类电视剧。这些电视剧多从不同角度演绎特殊年代的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家族命运以及为之奋斗的平民英雄的成败荣辱,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暨《上海滩》、《金粉世家》初具形态,紧接着,《大宅门》、《大染坊》、《乔家大院》、《京华烟云》、《闯关东》、《走西口》、《中国往事》《凤穿牡丹》等掀起收视热潮。这些电视剧透过恢弘历史画卷把民族的忠、孝、勇,仁、义、礼、智、信等情感隐藏在一个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中,借平民化的视角讲述故事和表现多元性格的人物形象。
《闯关东》、《走西口》、《乔家大院》、《大染坊》、《大宅门》多把主旋律和商业剧题材结合在一起,以大家族背景下的父母、兄弟、姐妹、妯娌、亲朋好友等血缘亲情作为关注点,徐徐展开他们的日常生活画卷,讲述家族的发家创业、悲欢离合,传递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仁义礼智信或忠孝勇,使观众重新唤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闯关东》以近代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为触点,以朱开山一家从山东闯荡东北谋生为线索,一家人三个儿子及三个媳妇死里逃生,生死离别并挣扎拼搏的创业经历,以及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气节,充满跌宕起伏的精彩的历史故事。《走西口》同样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迁徙文化现象为故事背景,讲述田青、梁满囤、豆花等走西口的坎坷经历。故事讲述山西人的坚韧、勇往直前和拼搏,其实也是一部讲述中华民族的勤劳拼搏精神。面对天灾人祸,这群山西人远走他乡,艰苦奋斗并创业发展,这些小人物在民族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壮举,成就令人敬仰的事业,其悲欢离合的故事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源泉。
斩获过飞天奖、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剧大奖的中国电视剧《中国往事》,凭借精致唯美、大气恢弘的场景制作,厚重的百年历史感和对人性的深入刻画和思考而一举夺魁。[8]虽然讲述的还是家族兴衰史,但更是在描写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群,一群不安分的中国人的不安分的心。老守着一锅汤药的曹氏男主人公曹如器的黄老梦,新一辈曹光汉的民族工业创业梦以及曹光满的世俗欲望与传宗接代旧思想的交接;老少两辈曹氏女人的爱情与道德之间的纠葛;革命派与政府在各自的泥淖中挣扎,每一个人物都在那个时代各自的位置上做着各自的事情,风平浪静的深宅表面却潜伏着一种中国特色的悠远文化气质。人物塑造十分细腻,形成略带压抑的故事情节,具有时代和历史感的故事和中国清代的阴幽古宅子,光影斑驳的富有象征性的画面,混搭了历史剧、古装剧和西式剧的精美色彩。我们如同看着一锅中国酱汤,一段尘埃往事,看一家人、一个时代、一段变迁以及一个苦涩的故事,充满了沉香的味道和中国的味道。这就是中国往事故事的魅力。
年代剧大多以一个家族或家庭在历史洪流中不断与命运抗争的故事,以充满历史沧桑的文化背景、中国风情画般的镜头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沧海桑田,所以有时候又被称为家族剧。年代剧中的家族在历史中经历盛衰变迁,既不同于家庭伦理剧的家长里短,也不是历史剧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史诗刻画,而是以离奇曲折的故事,把家族、民族、国家等融为一体的精彩故事,表现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群人的梦想和追求。
在电视剧多元化时代,适应大众文化时代的通俗审美需求的同时还应该追求雅俗共赏。这种通俗不是低俗和媚俗,或形式上的直白浅陋,而是一种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取向。电视剧文化应在日常性的变异中见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展示剧中主要人群承载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使命,才可以揭示出在变化中涌动的时代主潮。观众愿意看的是世俗故事,内容上可以是凡人小事,或弘扬真善美的故事,或能反映我们民族历史风云变幻的沉浮故事。所以,不管是在题材选择还是内容表现上,都不再局限于重大历史题材或军事题材或领袖人物,而可以更多倾向于表现社会日常生活、家庭伦理道德故事内容和平凡的人物等。
[1]杨旦修.媒介景观、生活图景、意义建构:电视剧文化的一种阐释[J].三峡论坛,2010(7):136-139.
[2]曲 茹.以故事为核心论电视剧的审美价值的体现[J].现代传播,2008(5):25-28.
[3]林 凌.当代电视剧审美反思[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30-35.
[4]杨致远,周根红.新世纪军事题材小说的文化转型[J].小说评论,2009(5):56-60.
[5]薛晋文.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必然选择[N].光明日报,2009-11-06(04).
[6]金丹元,马璐瑶.更贴近生活的影像叙事——关于当下电视剧热播的思考[J].当代电影,2010(10):16-21.
[7]毛凌滢,欧阳宏生.日常生活叙事:电视剧本体的回归与审美嬗变[J].中国电视,2009(2):32-35.
[8]薛晋文.电视剧应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文化切入点[N].光明日报,2007-0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