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与对策研究*

2013-04-11 03:16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外来工市民图书馆

杨 玫

(广州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工大量涌入城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大多数外来工身在城市,却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半城市化”特征突出成为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1]。外来工融入城市无疑是我国现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焦点。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是中国能否顺利快速地跨入工业化、现代化时代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外来工融入城市是一个包涵内容非常广泛的问题。制度化构成对外来工的城市融入固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包括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制度改革,但是以公共图书馆服务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是目前急需重视,有待广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外来工融入城市不仅仅是在空间上移居城市,也是现代化意义上的“文化移民”。城市户口只是一个外在的身份标签,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文化模式的转变是外来工城市融入的内在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的文化教育机构,在帮助外来工实现对城市社会从身份到文化、心理的认同与适应,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外来工融入城市的内涵

外来工由家乡进入城市社会,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所担任的全新社会角色,面临着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环境、新职业、新生活的挑战,存在一个继续社会化的问题。外来工通过不断地学习社会文化、参与适应社会生活、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逐步实现与城市市民在公共产品(服务)享受、基本权利保障、个人素质、生活质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参与等各方面的同质化。具体表现为具有与城市文化相关的意识、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自由、平等、互利等市民精神;身体心理、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城市意识等市民素质;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社会公德、社会参与、社会责任等市民意识;以及基于市民观念基础上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2]。

具体而言,外来工融入城市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基本的权利保障与公共产品(服务)享受。外来工融入城市要在社会权利上实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使其能够享受城市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进行制度改革之外,还要培育外来工遵守各种规范的意识,培育他们争取与市民同等社会权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2)素质的提升。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因为外来工群体与市民群体的诸多差异都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差异相关,只有不断地提高外来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逐步提高其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转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为外来工融入城市提供基本的保障。(3)思想观念的融合。与农村社会的单一、封闭相比,城市是个多元、开放、竞争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来工要想在城市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较为有利的地位,并且逐步地融入城市主流生活,就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与整个城市社会相融合,在思想上逐步走向开放,在感情上富有理性,在心态上积极进取。(4)行为方式的转变。包括生活方式、时间观念、人际交往、职业角色、社会规范等各方面的适应和转变。(5)生活质量的提升。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外来工的城市融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享受城市化、现代化的生活是衡量外来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标志。(6)社会活动的参与。通过外来工广泛的社会参与,获得必要的发言权与影响力,推动现有城市社会的制度体系向外来工倾斜与调整,保证外来工地位的提升与真正融入城市社会[3]。

3 外来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3.1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平等、免费的公众服务,传递平等理念,培育市民精神

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设立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其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种社会对知识或信息进行保障的制度,它保障社会成员平等获取信息的机会,保障每一个公民求知的自由与权利,从而从知识和信息这一角度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提供免费的服务和平等的服务[4]。公共图书馆通过其公益性的社会教育和信息服务,真正体现了公共教育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公共图书馆以她的开放、平等、公正,以她“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人文关怀,以她免费的、优质的、无区别的服务,传递社会成员权利一致、地位平等和身份统一的平等化观念,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等享有权利和义务的制度环境。它向外来工昭示了一种与公共利益和平等权利紧密联系的价值理念,使外来工在享受信息权利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同时,逐渐培育公平、平等、权利和自由的市民精神。

3.2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教育中心,为外来工提供免费教育机会,提升其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其人力资本和物质生活质量,为其融入城市提供物质保障

外来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而文化程度的差异是导致外来工与市民在能力、身份、地位、职业、自我认同等多个方面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实现与城市市民的同质化,必须提升外来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外来工培训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各种行动、计划层出不穷。虽然政府对外来工培训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是,相对于规模庞大的外来工队伍,仍是杯水车薪。外来工培训陷入了“程度浅、范围小”的局面,在培训人数上十分有限[5]。

图书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己任,为公众终身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信息资源,开展咨询服务,建立教育培训平台[6],提供多元学习的教材,为外来工提供免费接受继续教育的设施、条件和机会,其所具有的公益性、便利性,对外来工形成很大的吸引力。图书馆通过给予外来工持续性的教育支持,提升其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其人力资本,帮助他们向技术链的上游迈进,拓宽个人的就业空间,提高在城市的发展能力和物质生活质量,缩小与市民群体的距离[7],从而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城市的认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与城市市民关系的融洽,进而快速地融入城市社会。

3.3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信息中心,提供多元化的城市信息,向外来工展示一个多元、开放、竞争的城市社会,于潜移默化之中促成外来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图书馆给外来工提供有关现代生活诸多方面的信息,包括城市社会的法律规范、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社会舆论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向外来工输入新的观念,显示新的行为方式,启迪并探讨纷呈多样的意见,培育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更大的现代性。图书馆在为外来工提供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外来工的城市经历与认知带来冲击,促发其思想与价值观念的改变,加速其继续社会化的进程,进而有助于其积极融入城市生活。

3.4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中心,提供外来工与城市市民平等互动和交往的文化环境,帮助外来工再构以业缘、趣缘、友缘等弱关系为主的新的城市社会关系网络,使外来工在与市民的交流互动中学习城市行为方式,逐渐适应新的社会角色

社会学家布劳认为,异质群体之间的交往,即使不亲密的交往也能够促进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促进宽恕精神的发扬[8]。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整合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群际间的交往以及由于这种交往构成的广泛网络所给予的各方面的支持。个人社会化理论认为,个体社会化所走出的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由单纯的与同质群体的互动扩展到与异质群体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扩大交往和增加相互理解[9]。外来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也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而人的社会性的获得靠的是社会交往以及交往过程中的信息传播[10]。作为外来工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传播对象的城市主要居住群体,市民必然在这个再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市民的互动是外来工了解城市文化、学习城市生活方式和生存技能、内化新的规范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渠道。有调查结果显示,相互的尊重与帮助以及相互的了解与信任,成为外来工与市民最迫切的沟通需求[11]。

图书馆,尤其是社区图书馆作为地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舒适宽松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也为外来工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接触和互动的机会。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休闲活动,为外来工提供一个与城市市民互相学习交流、进行平等交往、享受平等服务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建立文化认同,消除外来工与城市市民之间的陌生感、疏离感,有助于外来工建立以业缘、趣缘、友缘等弱关系为主的异质型的城市社会关系网络,获取广泛而多元的信息支持。而且,作为一个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图书馆内的互动能突破市场功利主义的束缚,大大减少参与的风险,有助于产生人际信任,并可能发展成长期深入的交往[7]。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市民与外来工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信任已经成为使外来工与城市社会生活相融合的关键因素[11]。外来工通过与市民的人际传播,信息互动,从认知、认同,到模仿、学习,身不由己地进入城市人这个社会角色,不自觉地理解角色背后的城市文化、习俗和规范,在文化模式层面与城市社会发生互动,逐渐适应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审美模式、语言习惯等文化,参与城市社会生活,有效缩小身份认同方面的差异,实现个人角色的重新调整、转换和适应,逐渐适应城市,融入城市。

3.5 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满足外来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休闲娱乐之中寓教于乐,滋养心灵,提升外来工精神生活质量

图书馆利用便利、优越的环境条件、丰富的资源、先进的网络平台、多样化的服务,深入宣传先进文化,为外来工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寓教于乐,滋润心灵,既可让外来工消除工作疲劳,释放紧张情绪,还可帮助他们以休闲充实自我,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幸福,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享受现代精神文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3.6 公共图书馆客观、实时、迅速地向外来工提供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类信息,拓展其视野,提升其民主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其公民意识,促进其社会参与

政府通过公布政务政情信息,接受民众监督,促进政治参与。图书馆既是搜集、组织、传递文化知识的机构,也是政府信息公开、传布政情的重要据点。外来工通过图书馆全面获取有效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信息,了解政府政情,监督公共事务,保护自身权益,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维权意识和参政能力,扩大外来工群体在社会中的政治影响,改善弱势处境,建立身份感、归属感,促进社会融入。图书馆通过开展公益性的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免费的网络设施,缩小社会信息鸿沟,促进信息公平,帮助外来工利用互联网络,通过微博、论坛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政治生活。图书馆还通过网络导航、参考咨询等信息服务工作,将经过严格筛选和加工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外来工,为外来工解答咨询、辅助决策,保障外来工对政治生活信息的知情权,使其有能力、有渠道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实现群体权利的提升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外来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图书馆应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重要性,充分研究外来工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配置馆藏,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提供相应的服务。

4 外来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策

4.1 深入调研拓展服务内容

成立专门为外来工服务的部门,进一步细分外来工读者,深入调研外来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文化和信息需求,根据其具体需求制定外来工服务计划,选择适合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推广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4.2 加强外来工融入城市相关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与服务

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外来工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向外来工倾斜,针对外来工的信息需求特点进行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建设。如加强外来工需要的专业技术类图书和报刊资料的收藏;做好外来工普遍关注的有关考试、招生、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工作;建设与外来工城市融入相关的各类资源库,包括外来工需要的科普知识、政策法规、生活礼仪、卫生保健、百科知识等。组织专门的力量,对外来工融入城市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满足外来工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如将分散在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就业、医疗、教育、生活等外来工密切关注的实用信息,经过有序组织和加工后,形成不同领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产品,帮助外来工迅速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再如,目前,中央和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外来工城市融入的户籍、社会保障等改革政策。对这些新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和深入分析、解读,为外来工找出蕴藏在这些政策背后的机会,帮助外来工发现并抓住机会,对外来工融入城市给予实质性的帮助。除传统的阅览、培训、讲座、咨询服务外,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为外来工免费提供互联网服务和移动图书馆服务,建立专门的外来工服务网页,开展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4.3 举办适合外来工和城市市民共同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为外来工创造与城市市民互动交流的机会

规划及整建活动空间,设计多元化高频次的活动项目,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化活动空间,在外来工和城市市民间建立友缘、趣缘联系。如成立由市民和外来工共同参与的书友会、组织各种休闲专题俱乐部等,把兴趣相近的市民和外来工聚集在一起,创造外来工与市民的互动交往机会,并援以良好的信息引导,实现二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外来工与社会各阶层的人群在图书馆相遇,相互认识、理解,并在交流中丰富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促进了融合,这种莫名的平等感和小小的成就感,也为他们在社会心理上融入城市生活赋予了更多的信心和更有力的保障。

4.4 多途径、多渠道地宣传推广图书馆服务,让外来工了解图书馆,乐享图书馆服务

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宣传自身的公益性形象,努力推广自身的多样化服务,使广大外来工能够深入了解图书馆平等和无差别的服务理念、“有教无类”的服务宗旨、免费无偿的服务方式,明确认识到图书馆对于提升其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其城市融入的重要作用和特别价值,从而主动走进图书馆,乐享图书馆服务。除传统的利用宣传牌、宣传册、宣传橱窗、大众传媒进行宣传之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推广还应重视以下几种方式:

(1)活动推广。独立或与企业、社区、文化单位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外来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外来工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服务。借助每年的“全国科技周”、“全国三下乡活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世界读书日”等大型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推广活动,营造强大的社会声势,强化宣传推广效果。

(2)服务推广。健全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利用社区图书馆、企业合作图书馆、街区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等多种形式,将图书馆服务伸延到社区、企业,实现哪里有外来工,哪里就有图书馆。把图书馆建在外来工身边,让看到图书馆成为外来工的一种习惯,利用图书馆成为外来工的一种生活方式。

(3)新媒体推广。针对新生代外来工广泛使用手机、互联网的特点,积极开展网络推广、手机推广、微博推广活动。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具有即时发布、便于参与、互动分享、广泛传播的特点。图书馆应重视这一宣传推广途径,加大图书馆网站建设力度,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培养外来工意见领袖,通过积极的推广活动,培养和刺激外来工利用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从而让图书馆成为推动外来工融入城市的重要社会支持力量。

4.5 开展外来工融入性教育

外来工融入性教育主要是对外来工进行适应城市生活、适应城市发展、适应城市市民心理的教育。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提升外来工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素质;二是普及城市生活常识和融入性知识,包括一些市情民情教育、生活常识教育、安全卫生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以及维护自身权益教育等等,引导外来工增加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三是道德和法制观念教育[12],帮助外来工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培养在多元化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发言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四是职业规划教育和休闲教育,引导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独立或与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等其他社会力量合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人力、设施等优势,密切联系各行业专家,举办长年、固定的公益性文化、技能、法制、融入性知识培训。通过教育培训,让外来工了解城市运作的法则,懂得如何与城市人交往,懂得如何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新的环境,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身利益,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让外来工清楚认知职业发展条件和职业发展历程,主动地分析自我,客观评价个人特点及自身素质,找准职业方向,理性地选择合适的行业和工种,树立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有计划地提升自己,不断缩小与市民群体的经济差距。通过休闲教育,让外来工扩充休闲内容及休闲方式,科学安排休闲生活,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并以休闲充实自我,增进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培养合乎社会期望的专长,学习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求取自我实现,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4.6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外来工的社会参与

当今时代,信息资源彰显了其独特的重要社会价值,信息权利被看成是人们政治权利、公民权利、经济和社会权利实现的基础,知情是一切社会参与的前提。公共图书馆应多形式、多途径开展面向外来工的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外来工提高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信息观念,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调动外来工获取和利用信息的积极性,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来工的社会参与能力。当今社会,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图书馆应在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重点开展网络问政教育。提供免费的上网场所、上网设备,开展网络问政培训和现场指导。引导外来工查找和了解政府公开的信息,利用网络发出声音,表达诉求,扩大外来工社会参与的途径。图书馆可通过成立外来工读者工作委员会,让外来工读者参与图书馆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参与各类活动的策划与设计,增强外来工群体的参与性。举办外来工问题论坛,让外来工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地交流和讨论,让专家学者了解外来工的实际情况和真实诉求,也让外来工了解最新的外来工问题研究进展,为社科研究和政策制订提供素材。图书馆还可通过招募外来工志愿者、建立社团等方式,增加外来工群体的组织性和参与性。

〔1〕 谢卫群.中国发展报告2010:中国已进入“半城市化时期”[EB/OL].http://internal.dbw.cn/system/2010/10/10/052760660.shtml.[2011-08-03]

〔2〕 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9:56

〔3〕 张国胜.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视角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82-84

〔4〕 邱燕燕.弘扬和培育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J].图书馆,2006(4):26

〔5〕 将农民工带进图书馆[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8月27日,第003版

〔6〕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EB/OL].http://www.gslib.com.cn/xh/ztnh/xyca.htm.[2012-09-10]

〔7〕 杨玫.社区图书馆在农民工社会资本重构中的作用[J].图书馆建设,2008(10):49

〔8〕 布劳.社会生活中的权利与交换[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9〕 赵立新.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市民化[J].社会主义研究,2006(4):51

〔10〕 柴志明,冯溪屏主编.社会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67

〔11〕 李红艳.乡村传播与城乡一体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23,238

〔12〕 谢建社.风险社会视野下的农民工融入性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0

猜你喜欢
外来工市民图书馆
外来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图书馆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从流动到留下 广州外来工融合行动进行时
“意义”的问题所在
去图书馆
心系外来工子女
是“量身医保”还是“量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