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以A市为例

2013-04-11 02:48:38周建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历幼儿教师队伍

周建平

(绍兴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应该说,近些年来,尤其是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地在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推进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但是应该看到,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基于对A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在深入揭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展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推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一、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展

本文所界定的农村是指广大的乡(镇)、村等行政区域。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9份,回收率为91.9%。调查显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业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从年龄、教龄看,许多教师正是年富力强,幼儿教师队伍充满活力。调查结果显示,年龄结构上,中间大两头小,绝大多数教师是处于30岁左右,其中,21~30岁的有138人,占57.7%,31~40岁的有86人,占36.0%。而20岁以下的有4人,占1.7%,41岁以上有11人,占4.6%。

不仅如此,从教龄来看,这些教师很多已经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调查结果显示,9年以上教师最多,有86人,占36.0%,6~9年的有40人,占16.7%,3~6年的有79人,占33.1%,3年以下的有32人,占13.4%。

2.从学历看,教师学历提升比较明显,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刚从事工作时的学历情况是:初中及以下的有5人,占2.1%,高中或职高有28人,占11.7%,中师或幼师的有125人,占53.3%,大专的有68人,占28.5%,本科的有12人,占5.0%。从中可以看出,学历为中师或幼师的教师人数最多,其中教师学历(刚从事工作时)不达标的比例还比较高。

而从现在的教师学历情况看,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最多,比例也增长最快,有146人,占61.1%,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数也大幅度提高,有59人,占24.7%。相比而言,其他学历层次的教师比例都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仅2人,占0.8%,具有高中或职高学历的16人,占6.7%,具有中师或幼师学历的16人,占6.7%。

3.从职称情况看,目前整体职称结构还比较合理。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取得职称,幼儿园无职称的教师为23人,只占9.6%,而且在取得职称的教师中,幼儿园高级职称教师有42人,占17.6%,幼儿园一级教师有126人,占52.7%,幼儿园二级教师有39人,占16.3%,幼儿园三级教师只有3人,只占1.3%,另外小教初级的有5人,占2.1%。

应该说,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各种政策措施的落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尤其是提高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收入待遇。调查中发现,该市明确要求全面落实幼儿教师社会保障政策,各级各类幼托园所要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工资待遇、进修培训、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要为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集体办理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保险,稳定教师队伍,到2013年全市实现幼儿教师五大参保率的全覆盖。

另外,明确要求确保教师工资是当地职工工资收入的1.2倍,同时要求把教师年收入以及参保率等作为对幼儿园考核补助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月工资水平为1000~2000元,共有127人,占53.1%,月工资收入为2000~3000元的教师有79人,占33.1%,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教师5人,仅占2.1%。

二是制定激励措施。不仅每两年进行民办幼托园所优秀园长、优秀教师等评比,而且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对在职幼儿教师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也给予一定补贴。

三是完善教师培训机制。设立幼儿教师培训经费与奖励政策,全面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同时,通过任务驱动等方式,以名师工作室、教学基本功比武、课堂教学业务素质评比等载体,大力选拔和扶植业务骨干,培养一批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调查显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幼儿教师数量不足

根据有关规定,幼儿园每班应配备2个教师和1个保育员。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幼儿园教师配备不足,其中回答一教一保的有51人,占23.1%,一教包办的有56人,比例高达23.4%。

正因为教师数量不足,导致这些教师承担繁重的保教任务,使得她们工作强度超负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认为工作量比较大的有153人,占55.6%,认为超负荷的有41人,占17.2%,认为正常的只有64人,占26.8%,仅有1人认为比较清闲。

繁重的工作使得教师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工作有一定压力的教师最多,共有148人,占61.9%,其次是认为工作压力很大的教师,共有76人,占31.8%,认为无压力的老师很少,只有13人,占5.4%,认为很轻松的仅2人。

2.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

许多农村幼儿教师起初的专业思想还比较稳定,对专业的认同度也较高。问卷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择业原因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有126名教师认为选择幼教工作的原因是对孩子的喜欢,占52.7%,位列第二的择业原因是认为幼儿教师稳定,持这类观点的教师共有72人,占30.1%。

然而,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许多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度在降低,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偏低。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与其他职业社会地位不一样的有123人,占51.5%,认为无法比的有70人,占29.4%,而认为基本一样的只有31人,占13.0%,认为一样的仅14人,占5.9%。正是因为专业认同度在降低,所以许多教师有离岗的想法,调查显示,有43名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会重新选择职业,占18.0%,看情况的有158人,占66.1%,而不会重新选择职业的只有33人,占13.8%,决不会的仅5人。其中,想调到其他幼儿园的有55人,占23.0%,想调到其他单位的有67人,比例高达28.0%。

3.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从学历层次看,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已基本达标,而且很多已经达到大专以上。但是,客观地说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这是因为,其一,有相当多的农村幼儿教师的最高学历不是通过全日制教育取得的,而是通过在职进修获得的。这种通过在职进修所获得的文凭,其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其二,教师中有很多是高中或职高毕业的,即使是中师或幼师毕业的那些教师中也有很多是毕业于一些进修学校所办的幼师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些教师很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其三,全员培训还没有真正落实,接受培训的往往还是少数园长和骨干教师。正因为如此,一些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还不容乐观。调查中发现,部分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自己也不懂多少保教规律,只会把自己认识的字和会做的算术教给孩子,严重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保”轻“育”严重,即使是“保”也不科学,吃不讲营养搭配,孩子们整天被关在教室里,“保姆式”的学前教育倾向还比较严重。

4.幼儿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幼儿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女教师有233人,占97.5%,男教师仅6人,只占2.5%。研究表明,这样的师资环境往往导致学校阴柔氛围有余而阳刚之气不足。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具有细心、温柔、听话等女性化特征的孩子更容易受到鼓励,而具有调皮、多动、好斗等特征的男孩则更容易被规训、批评和压制,这对多数男孩子的学业成就、性格养成和心理成长等有明显的负面影响,[1]以致于不少男孩子丧失了勇敢、坚强等男性特征,而更多地显现出女性化特点。一句话,教师性别比例失衡是导致男孩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是建设教师队伍的基础和关键。为此,一要明确工资待遇政策。如明确规定农村幼儿教师的年收入不得低于多少元,规定农村幼儿教师的年收入为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多少倍,就目前来看,要达到1.2~1.5倍。同时,各级各类幼托园所要依法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要为农村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集体办理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保险,稳定教师队伍。

二要加大补助力度。全面设立幼儿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和培训经费,用于提高农村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与专业水平,保证农村幼儿教师参与培训,而且经费标准要逐年增长。另外,省级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支持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各县(市)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幼儿园教职工总数,逐步配齐配足幼儿园教职工。各乡镇中心幼儿园要配备一名专职园长,乡镇村中心幼儿园平均每班保教人员至少在2名及以上。同时,要加大聘用教师进编力度,优先落实农村幼儿园的公办教师编制,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

(二)搭建成长平台

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成长,必须为他们搭建平台。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要纳入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重点向农村幼儿教师倾斜。在当前,迫切需要推行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这是因为,如果仅仅让骨干教师接受培训,这些骨干教师会更好地快速成长,往往成为公开课以及教学比武中的主要群体,并很快为大家所熟悉,城市幼儿园一有机会就会把这些教师挖走,这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往往出现“人才辈出、人才缺乏”的窘境。[2]因此,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不能搞形象工程,只培养几个骨干,而是要大面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素质。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深化城乡协作共同体行动,加大优质资源向农村辐射力度,实施城乡合作助教项目,开展名优教师“结对子”和城乡园长互派制度,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积极探索城乡师资对口交流机制。如规定教师评高级职称(务)、一级教师甚至是一些荣誉必须去农村幼儿园工作一段时间。进一步推进“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多种方式加强园际联盟教研,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强化制度激励

一是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严格农村幼儿教师准入标准,针对现在新招聘的教师,不仅要考察新教师的基本情况,如健康状况、知识结构、基本技能等,而且要考察新教师的发展潜能,如教育信念、性格性情等。在同等条件下招聘工作要向男教师倾斜,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给予男教师更多关注,完善激励机制,搭建成长平台,为男教师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的男教师加入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性别结构。

二是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对当前在岗农村教师,要实行资格重新注册制度,对所有教师进行再审核,让优秀教师留下来继续从教,让那些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师素质要求的教师从事其他辅助性工作,这样形成一个有序的教师退出机制,从而真正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三是设立农村幼儿教师在职进修奖励政策,鼓励幼儿教师通过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同时,每年从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中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教师,以此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自我发展。

(四)提供制度保障

一方面,要变革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现行的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导致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乡镇(街道)作为政府最基层单位,担负着管理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和直接责任,但是他们却往往不具有与之配套的财力保障。而且,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重心上移到县区,财政收入也基本上被县财政收取。这样,乡镇政府几乎没有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收入。调查中发现,许多乡镇是靠土地出让金来筹措学前教育经费,一旦土地出让金很少,那么这笔经费就没有来源渠道。为此,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要实行以“县为主”,从而更好地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投入,提高教师待遇。[3]

另一方面,要建立学前教育督导问责机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县人民政府履行学前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督促各县落实政府责任。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镇人民政府履行学前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督促各镇落实政府责任。建立学前教育年度督导评估与公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查,公布督查结果。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县、镇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对工作要求不能落实到位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实施问责。

参考文献:

[1]杨建朝.男孩危机背后的隐忧:关于教育性别公正缺失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12-14.

[2]秦玉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教育研究,2008(3):35-37.

[3]周建平.从“镇为主”到“县为主”: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基于对A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2(20):18-21.

猜你喜欢
学历幼儿教师队伍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公民与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42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0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知识无力感
东西南北(2015年9期)2015-09-10 07:22:44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2014-04-17 18:46:57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
青藏高原筑“天路”
八小时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