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FRONT
女性教育的本质是男性教育
列宁说: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是教育群众最有力的工具。
今年夏天,电影《小时代》票房过五亿,观众大多是大学生和中学生,这电影自然也成为重要的教育工具。美国《大西洋月刊》撰文称:《小时代》对中国女性来说是严重倒退,影片中的女性向往奢侈生活,穿名牌时装,为相貌出众的男性神魂颠倒。文章说,我们被这明目张胆地炫耀财富、男权,表现“女性就想要这些”的电影惊呆了,其思想之低俗以及完全缺乏自知之明,十分惊人。
显然,评论文章是对当下自以为是的男权自恋、财富自恋的批评。但这样的批评是软弱的,只要看看我们的媒体和网络,看看我们的高等教育和大多数基础教育,一切以升学、以成功为最高目标,人们有什么资格指责财富不可以炫耀,男权不可以自恋。
在成功与财富之外,人生还有别的价值吗?教育有没有为学子们提供呢?也许是有的,导演张以庆拍摄的著名纪录片《幼儿园》里,一位幼童对着镜头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时值9·11不久,他说:“开飞机,丢炸弹,炸死美国的王八蛋。”
这样的价值观自然是虚妄。中国教育前30年的全面苏联化,后30年的逐步美国化,这样的教育成果成了绝妙的讽刺。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因性施教的女性教育也许还不是时候。
西方的女性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保守和激进的巨大冲突。保守主义者对女性教育的看法根植于宗教传统:“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艳丽是虚假的,美貌是虚浮的,唯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箴言—31》)。
而激进主义的女性观却认为“贤妻良母”是对女人的性剥削、性束缚。激进的女权观念适应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并深刻影响到了东方,日本作家神岛二郎在《日本人的婚姻观》里表达了一个重要观念,日本的现代化之所以能快速达成,单身本位的婚姻观是其重要原因,单身者切断了与家族的联系,沉迷于工作和消费,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样,职场女性较长时期内的单身本位,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女性的社会价值。
“提升了女性的社会价值”——传统中国则认为女性的社会价值应该由家庭来体现,与西方保守思想一样,强调女人的“德容言工”,强调女人的谦卑和敬畏。
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作品里的女性首先是争取女人的解放,女性争取自己的幸福已初露端倪,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里的鲍西亚, 漂亮、聪慧、勇敢,她假扮年轻律师,巧妙对付夏洛克,挽救了爱人安东尼。鲍西亚的斗智斗勇,无非是要与安东尼做一份人家。
西方的文学作品有其文明的真精神,同样的,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林黛玉“妾身未分明”的唏嘘感伤,白娘子水漫金山斗法海,七仙女思凡下人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她们都只是想做一份人家。这世上,无论神仙妖狐,名媛闺秀,这才是最大的想念,这份想念里蕴含了人世的尊严和神圣。
这样的作品,更是对中国男性的教育与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