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艺术到技术美学

2013-04-10 20:32艾世静李艾鑫
史志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美学摄影艺术

艾世静 李艾鑫

正如美术要借助于画具,音乐要借助于乐器,文学要借助于语言,在数字化的今天,现代科技给艺术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技术成为了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恰如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舞台地面使用了大面积屏幕,获得了巨大成功。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创意——它向全世界展开了代表中国文化的卷轴,而并非让人们简单的关注LED显示屏本身。设计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实现了一个完美的创意而不露技术的痕迹,就如同一副好的绘画作品吸引观众的首先是立意而不是技法。但这份艺术画卷的背后却无处不需要依托技术的支持。

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理解世界,观察世界的视角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当今社会进入了视觉文化占主导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影响艺术在技术和审美的发展中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科技为影响的制作、储存和传输提供了先进的方法。现代影响成为了艺术家的创作媒介、表达手段和作品形式。现代影像是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和手段,作为高技术化的影响艺术涵盖了自摄影技术发明以来的艺术类型,包括: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艺术、网络艺术[1]。

一、以摄影为例探讨技术艺术

就电视作品和影视而言,其之所以能够产生,也是因为有了现代科学技术这个生产工具,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之所以能够腾飞,成为时代的宠儿,更是由于插上了科学技术这个翅膀,兼收吸取其他艺术的精华,为自己所用。在电视节目和电影生产活动中,摄影师正好立足于艺术与技术的交汇处。因此,摄影师不仅仅是电视或电影技术的专门人才,也应该是摄影造型艺术家。可见,摄影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并且需要融入艺术性的思维和创作。可谓电视电影作品中技术艺术的最佳诠释。只有娴熟的掌握画面造型语言,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摄影师,才能拍出高水平的电视画面和电影作品。也反映出了摄影过程中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恰似如虎添翼,能为观众呈现上视觉的盛宴。

1.摄影镜头为电视艺术增添效果。

电视艺术,就是镜头的艺术,因为有了镜头才有了画面,如果没有了画面,也便没有了电视艺术。摄像艺术家可以充分运用和调度镜头进入艺术的创造境界[2]。对于摄影艺术来说,高质量的光学镜头能获得高质量的影像,使画面更加真实。在这一方面,摄影师不仅仅需要把握镜头的性能,真实的记录影像,有时也需要运用镜头的某些属性,改变被拍摄物体的常态。这些镜头能使我们感受到现实中视觉所不能感受到的经验。因此,光学镜头是电视摄影师进行屏幕艺术造型的手段,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如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有话好好说》中的人物形象,绝大部分是用短焦距摄影镜头近距离拍摄,使人物的鼻子变大,耳朵变小,拍半侧面时,又使靠近镜头的一只眼睛变得过大,充分表达了影片中人物扭曲的、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再如影片《公民凯恩》中,为了强调纵深空间效果,用广角镜头拍摄,室内是凯恩的父母,透过窗户看到室外凯恩在玩雪橇,使主体、前景和背景均在景深内,并形成较大的影像透视效果,观众不仅看到了室内凯恩的父母的表情和反应,也看到了室外正在玩得高兴的凯恩的表情,在强调纵深空间的同时,也突出了主体,同时交代了主体人物之间的关系,使戏剧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一些战争题材的电视电影中,表现革命英雄人物中弹倒下的动作时,常常用短焦距镜头仰角度拍摄,画面中英雄的身躯显得异常高大,他们倒下像铁塔倾斜、泰山坍塌,除情节的力量外造型本身就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纪录片《国庆阅兵》中长安街中央低角度大视野的摄像机镜头将迎面而来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表现得威武雄壮,坦克、装甲车主导弹运输车在画面近端非同寻常的巨大,似钢铁长城,隆隆而过,画面中涌动着赞颂的旋律和情感。

从上面不同焦距摄影镜头的造型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摄影镜头不仅可以模仿人眼的视觉效果而真实记录影像,同时为摄影师刻画人物性格、展示环境特征、烘托气氛、突出重点提供了有力条件,这也是摄影镜头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艺术作用。

2.摄影中的运动造成视觉的鲜明感受。

镜头的运动,是导演和摄影师为达到某一种目的或效果,或是空间的,或是造型的,有意安排并通过运动方式来拍摄的镜头。运动摄影打破了画框边幅对空间的限制,可以给观众造成鲜明的视觉感受。例如长镜头,其表现形态在统一时空里的完整性,能独立表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所以能够营造氛围的整体感。例如马丁·斯科塞斯的《好家伙》是影史上有名的长镜头,从雷·利奥塔和罗兰妮·布兰科进饭店开始一直到走到餐桌,时长大约为3分2秒,这个镜头有很鲜明的美国特色,基本上是以主角人物为主体,跟拍完成。这一段镜头从内景转换到外景,一路穿过七弯八拐的巷子,其间不断有人从人物背后、镜头之前穿行而过。地下饭厅的部分,群众演员多而复杂,却被马丁处理的井井有条,一直到最后的一场聚会现场而结束,由于这段镜头的场景集中在地下区域,对灯光的要求非常严格,而摄影机长距离行走也同样具有难度系数。马丁·斯科塞斯在这个镜头里展现了他的大师手笔,手法娴熟,近乎浑然天成。如果长镜头只是拿来作为“炫耀”的手段,那么它的效用也会严重贬值,长镜头的运用不漏痕迹,让人觉察不出存在,才是最高明的运用方式。斯科塞斯的这段镜头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看上去极为自然,算得上长镜头运用的至高境界。这个例子也论证了:技术之于艺术,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有价值:一是技术本身就先天地具有艺术价值,也就是审美价值的存在;二是技术介入艺术创作,进而与艺术融为一体,难分伯仲,共同打造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如果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只是在那里玩弄技术、技巧,这种技术之于艺术当然没有任何意义[3]。

杰出美籍华裔电影摄影大师黄宗霑(James Wong Howe)有句名言:“摄影是用光作画。”而现代摄影家认为:“摄影是用光写作。”电视摄影师运用光线、通过镜头,结合电影的各种造型手段,创作出美妙的活动影像,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刻画性格。电视摄影有各种镜头,包括标准镜头、短焦距(广角)镜头、长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窄胶片摄影镜头、宽胶片摄影镜头、变形宽银幕镜头、鱼眼镜头[4]。而运用这些技术的目的和结果就是艺术创造。影像艺术作为科技发展潮流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的艺术语言,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强大的创造力为新的艺术种类的出现提供了直接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和艺术是难以分离的,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的艺术,便是技术艺术。

二、技术美学是研究技术所创造的艺术

在传统观念中,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物质生产领域的创造美和审美的活动被排除在了美学之外。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然而,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科技飞速进步和工业蓬勃发展的浪潮,才提出了物质生活领域技术与艺术、科技与美学结合的新理念。人们开始认识到技术是将科学研究成果付诸生产实践的学科,美学是艺术研究的最高形式。技术美学在如此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也就是指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艺术生产实践的方式方法,及其规律所体现出的美学价值。研究人工创造的艺术,人工创造的美,称之为“艺术美学”。研究技术创造的艺术,技术创造的美,称之为“技术美学”[5]。

技术不仅开拓了艺术的新视野,而且引发艺术形态的变化,甚至颠覆了传统美学观念,出现了建立在基础上的美学观念。技术的发展带给艺术变现手段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多种可能。艺术创作者不再借助单一的技巧和技术工具来完成相对封闭的艺术作品,可以最大限度的按照内心的艺术需求相对随意地排列组合技术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创作上的随心所欲是传统艺术很难具备的[6]。

摄影从来就是技术加艺术的视觉产品。无论是在还原事物本真的机械复制时代,还是数字技术高度介入的数码影像时代,技术之美在摄影艺术中无处不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摄影逐渐摆脱了较为滞后的器材和工艺技术的束缚,摄影机的光学化和机械化得到完善和成熟,摄影从单纯的捕捉记录图像发展到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利用摄影技术和器材生产影像。这种转变标志摄影不再是人们单纯地记录客观世界,而开始跟其他艺术一样,开始成为了有所创造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人们将景物拍摄下来,经过后期处理,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情绪、思想,这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的提炼、加工、改造的艺术化过程。

技术美学的主要课题是研究技术与艺术与这两种东西的和谐、统一。所以,它离不开美学,也离不开技术科学[7]。数码技术的发展讲技术手段和艺术表现空前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如果说过去摄影所追求的是“自然美”,那么高科技的介入则使摄影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技术美也借助摄影这一艺术载体,淋漓精致的得以展现。它改变了人们的观赏模式,甚至改变了传统观念,让人们产生了游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前所未有的体验,这种技术艺术的经典之作莫过于电影《阿凡达》。技术使我们要获取的影响成为了原材料,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原材料的再加工,或是对艺术的再创作。影像中的虚实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光圈的控制来改变;是压空间还是强化透视效果,可以通过焦距来实现;运动中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把握可以通过快门来控制;另外还能通过滤镜来改变影调和色调,所有这些摄影艺术固有的表现特质,无不与摄影技术手段息息相关。

技术为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手段,但绝不仅仅是摄影艺术的目的,技术本身并不能完成摄影之美。因此,技术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凝练和升华,完成美、审美、美感的合三为一,借助技术实现其美学价值。研究技术所创造的艺术便是技术美学。

[1]马凌燕.影像艺术的类型与审美特征.东南大学校报,2006,(4).

[2]高鑫,何秋萍.小议电视艺术的创造潜能.电视研究,2004,(11).

[3][5]高鑫.技术美学研究.现代传播,2011,(2).

[4]何清.长焦距摄影镜头的拍摄效果与使用技巧.现代电影技术,2005,(4).

[6]潘婷婷.探析:技术对电视艺术及其美学的影响.现代传播,2011,(5).

[7]张帆.钱学森同志谈技术美学.装饰,2008,(S1).

猜你喜欢
美学摄影艺术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纸的艺术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